农事气象与生活提示:如何应对炎热的大暑天气?
大暑,处于三伏中的中伏阶段。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式步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南方有些地区的平均气温超过了35℃,有些地方的绝对气温甚至历史曾高达47度。
虽然夏季的高温对身体不利,但对于农作物却是有利的。如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甘薯、水稻等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生长发育的最旺盛。但是,此时气候变化最为剧烈,不同程度的水旱、雷电、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对农田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双季稻种植区,比如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现在正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最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期。及时收割早稻,不仅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而且也使双季晚稻能够适时栽插,争取到足够的生长期。
黄淮平原地区的夏玉米已拔节孕穗,这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特别警惕“卡脖旱”的危害。棉花已经进入花铃期,大豆开花结荚,这些都是需水高峰期,一旦遇到旱情,将导致落花落铃落荚,因此需要积极灌溉补水。
伏天是我国一年中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因为喜温的作物在这个时候完成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比如早稻会灌浆成熟,晚稻则开始插秧。棉花开花、结铃;玉米抽雄吐丝等也是在这个时候。伏天的高温为它们的生育和高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伏天起止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这是因为每年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不同。头伏、二伏、三伏也称为初伏、中伏、末伏,是区分这一时期的三个阶段。以2008年为例,头伏在7月19日,二伏在7月29日,三伏在8月8日。现在通用的日历上,已经直接注明了三伏的起始日期,十分方便。
夏天是容易中暑的季节,要谨防中暑。医生提醒,预防中暑应科学选择有效的防暑降温方法,例如,主动饮水,并且定时补充水分,在出汗较多时可补充一些盐水,睡眠充足等。此外,饮食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喝冷饮,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要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若发现中暑,应该立刻脱离高温环境,并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同时用冰敷治疗。
伏天还有一些民间忌讳,比如大暑日忌讳天不热,否则庄稼会歉收,“大暑无汗,收成减半”。农民们希望大暑下雨,“大暑没雨,谷里没米”。大暑不下雨,会导致秋后稻谷干瘪。
在大暑这样的高温时期,要注意健康和农田管理,适应气候变化,善待身体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