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24节气之一惊蛰的民俗文化——打小人
香港是一个现代时尚的城市,但也保存着一些古老的传统民俗,其中之一就是铜锣湾鹅颈桥下的“打小人”。这个民俗在惊蛰日尤其盛行,人们借此祈求平安和避邪。
惊蛰日是香港民间流行的节日,据说是因为动物从冬眠中醒来,凶神之一的白虎出现,小人也出现在此时伤人。为求平安,惊蛰日要祭白虎、打小人。在“打小人”的大集合——铜锣湾鹅颈桥下,有着20多位拜神婆作为“专业打手”,代客痛打小人,以驱邪消灾、求保平安。
“打小人”的程序除了猛打小人,还要祭“白虎”,以肥猪肉抹在黄身黑纹撩牙的纸老虎上,说是要让“白虎”油水饱足而不会出口伤人。而所有打碎的纸小人和祭过的纸老虎,最后都会被烧掉。
虽然“打小人”最初多是市民借老婆婆“打小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但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希望借此得到祝福和祝愿。各路人马都会来到鹅颈桥下参与这个活动。
请神“打小人”的大多数是女性,但也有夫妇结伴一起来的。很多人“打小人”并没有指明名道姓地发泄对某人的怨气,而只是为了避邪求平安。本地的玄学家也提醒“打小人”者,无须写上对方的姓名,诅咒别人不好。
对于这个古老的民俗“打小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以怨报怨很不好,但另一些人则认为打小人同心理医生教病人通过撕报纸发泄情绪很相似,是消减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这么古老并似乎与科学规律相去甚远的民间习俗会在香港这样一个现代城市得以保存呢?这是因为香港以前是一个以渔业和农业为主的岛屿,当人们遇到难以解决的困境时,往往希望想象中的神灵能给予帮助。这些民俗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但并没有被当局者摧毁,仍然自由存在和发展。
了解香港的“打小人”民俗,不妨学习一下他们的口诀:“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永远无出头;打你个小人口,打到你饿死无得休;打你个小人肺,打到你有气无定透;打你个小人手,打到你断手乞街头;打你个小人脚,打到你有脚无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