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春分时节的丰富多彩习俗:哪些活动在这个传统节点上随处可见?
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20日或者21日。这个节气标志着昼夜平分,之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会越来越短。春分节气有很多习俗,下面我们介绍一些。
酿酒是春分节气的一个特色习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浙江等地都有春分日酿酒的习俗。早在1913年,浙江《于潜县志》就记载了当地人在春分日酿酒,经过几个月后就能够饮用了,这种酒成为了“春分酒”。在山西陵川,人们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醴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
祭祖是春分节气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清朝时期,官府和大户人家都会在春分日祭祖。据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记载,“春分前后,官中祠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山东平阴的人们会在春分日祭祖,而贵州平坝的家族则会聚集在一起祭宗祠。浙江宣平这天也会祭家庙。
栽戒火草是南北朝时期的习俗,人们会在屋顶上种植一种叫做戒火草的植物,据说这样就整年不必担心火灾发生了。据吴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戒火草有两种,一种叫做八宝草、佛指甲或火焰草的景天,可以盆栽置放于屋顶上以辟火灾;另一种是仙人掌,把它种在墙头也能辟火。
除此之外,逐疫气也是春分节气的一个习俗。安徽南陵的人们称春分为“春分节”,这天黄昏,村里的儿童会敲打铜铁响器,分别叫做“逐厌毛狗”、“逐疫气”、“逐毛狗”和“逐野猫”。广东阳江的妇女则会在这天采集百花叶,舂成粉末,与米粉混在一起做成汤面,据说可以清热解毒。
除了以上这些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春分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会有一种像乌鸦的玄鸟发出“咯咯咯”的鸣叫声,这时农民们就开始下田工作了。《隋书·礼仪志》中还记载,有些人家在春分这天等玄鸟来临后,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牛猪羊三牲带到高襟神的祠庙里祭拜,祈求高襟神赐子,传说这样能特别灵验。
总之,春分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但它们都寓意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