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是什么?阴阳的概念涵盖哪些内容?
阴阳是宇宙间万物的两个本体。在《周易系辞上》中记载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汉朝巨儒孔颖达认为:“两仪”即为“两体客仪”,即是所谓的“阴阳”。
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属性,它们都是从太极中产生的。阳仪的符号为“”,阴仪符号为“--”,这其中体现了我国古人“一分为二”考察事物的方法和思想。万事万物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两仪。其中阳仪的代表取物主要有奇数、光亮、正面、运动、白色、强大、外部、正数、朝下、实际、左方、德生、开放等等:阴仪的代表事物有偶数、阴暗、反面、静止、黑色、柔弱、内部、负数、朝上、空虚、右方、刑杀、关闭等等。
阴阳的概念,主要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观察。古人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以及上下等等,并通过哲学的思想方式进行相关的归纳,从而推导出“阴阳”的敝念。阴阳观念最早反映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之后、阴阳埋论便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占卜、宗教、哲学、天文、历法、中医、书法、建筑、音乐等等。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栝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指的是世间万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对立的双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基础和条件,如动和静,没有动,便无所谓静;没有静也无所谓动。阴阳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阴阳互根。互根性是阴阳本性的核心,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各种机能活动才能正常展开和进行,同时营养物质又需要功能活动来摄取补充,这即是阴阳互根关系的体现。
阴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消长变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消长变化,维持二者之间相对的平衡。但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之间还会相互地转化,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取阴必阳,如某些温热病,因体内极重的热毒,损伤了机体元气,而由热证转化为寒证,表现为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症状,这即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阴阳学说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在民间医学如中医,还流传在其他方面如中国音乐中,阴阳不仅仅是一种哲学和医学的理论,更是一种文化和民俗。人们通过阴阳学说的认识,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同时也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