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风水能够符合堪舆学的藏风聚气要求?
风水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
据说风水有一套美的格局,称为美格。这种美的格局最起码的要求是气蓄,气蓄又要山水环抱,形成封闭式的环境。封闭的要求非常严密,不出现缺口,这就需要山水环抱,形成层次。外层为外罗城,中层为龙虎砂,内层为护穴砂。在堪舆学说中,这种美的格局被中国古代建筑家所吸收,应用于古建筑中。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是由三面或四面的建筑物围成庭院,用墙及回廊连结形成封闭的空间,既有隔声、挡风及遮阳作用,又可在院内栽植花草树木,安置山石盆景,造出宁静的居住环境。这种格式层层叠加,风水中被称为大聚、小聚。国都要求山水大聚;城市要求山水中聚;民宅也要求山水小聚。庭院建筑就是仿照小聚的格式进行设计的。
在风水学中,风占了其中的一半。这种学说要求藏风或避风,上下两旁必须有护穴砂。水流去的一边风吹不得,水流来的一遍风也吹不得。为什么风水宝地要避风呢?堪舆学说认为:“外山环抱者,风无所入,而内气聚。外山亏疏者,风有所入而内气散。气聚者暖,气散者冷。”避风是为了使一个地方的小气候温暖不冷。然而,就一个具体地点来说,从方位上考虑,有些方位需要避风,而有些方位则可以不避风。
风水学说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也许是最为广泛的。这种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数千年的传承,其理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古代中国的建筑家相信通风良好、气氛舒适的环境能够吸引正能量,也就是说,良好的风水能够为居住者带来好运和福气。
例如,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墙的方位和高度、门户位置的确定以及城门门框的雕塑等方面都受到了风水学说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方位、建筑的高低、窗户和壁龛的位置以及房屋应如何设计,都是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的。
中国人认为,居住环境与家庭的吉祥如何息息相关,而风水学说正是考虑这种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一些城市中的公共建筑和房屋也会采用风水学说,以吸引好运和财富。这样的风水学说在中国文化里已经深深扎根,即使在现代中国,这种信念仍然是一种诚挚的生活方式。
总之,风水学说在中国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家运用风水学说设计了庭院建筑,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受到了这种学说的影响。如今,在现代中国,大大小小的公共建筑和房屋都在遵循风水学说,以期吸引好运和福气。风水学说代表了中国对自然和人类生活之间联系的洞察力与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