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学上为什么也要求环境美?
风水不仅要求环境好,也要求环境美。“地有奇巧有丑拙,巧是穴形美且奇,拙是穴形媸且丑”。穴形虽丑,但地善也可用。因此,风水要求的环境美实际上是环境善与美的统一。风水要求的环境美,有四个标准第一是秀。从外观上给人的印象应该是秀美,不是丑。比如土色要光润,草木要茂盛,不犯风吹水劫。盖房屋时,地基要方正,房屋的外形要端肃,气势要雄伟,门前护从要整齐好看,这才是美。如果高低相差太大,东扯西拉,东盈西缩,看起来就不美。
第二是吉。吉就是美,凶就是丑。气吉则形必秀丽、端庄、圆净,气凶则形必粗顽、欹斜、破碎。比如地形上探头、刺面、掀裙都是凶地,自然也是丑地。而玉带、御屏、帝座是吉地,自然也是美地。
第三是变。各种自然因素要有变化才美,无变化,呆板则不美。龙脉要活动曲折,山欲其迎,四山向我。迎则不是大河大溪绕抱的,虽小邑市井亦必可通舟楫。《太阳经》说:“州、县、京畿地必平,水龙水卫水为城,堂基却在高高处,莫道窝藏是正形。”
这种山水环抱的环境,从自然美学的角度看是很美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这种环境中旅游观赏,甚至磨住可以赏到大自然四季景色的变幻,山里云气状态和烟岚的瞬息万变,山的远、近、正、侧、向、背的不同形态;朝、暮、阴、晴所引起的山色气象的变化;不同地域的山所表现的奇、秀、浑、厚的差异等等。对水来说,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有山无水谓之孤,有水无山谓之寡,都不美。只有山光水色巧妙组合,才能使大自然的山水令人神往。实际上自然环境优美,与人才的成长有关,如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的“人杰地灵”,“俊彩星驰”,歌颂了南昌故郡的物华天宝与人才荟萃的盛况。堪舆学还以特殊事物为美,比如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显得格外美。以山为例,大山之中的小山,小山之中的大山,平坦之中的小丘,小丘之中的平坦,都是美的。以山水而论,山多的地方有水,水多的地方有山也是美的。以地形而论,舒旷的地方忽然紧夹,紧夹的地方忽然舒旷也有美的情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这种地形的写照。人们在水口处往往建塔亭之类,以壮其美。依照这种美学观点,风水理论在选择居住环境时,主张“众大取其小,众小取其大。众高取其低,众低取其高。坦中取突,突中取坦。圆取其尖,尖取其圆。山多处要水,水多处要山。舒旷处要紧夹,紧夹处要舒旷。刚取其柔,柔取其刚。来者不宜太逼,去者须要回头。山本静,势求动处;水本动,妙在静中”。山本静,欲其动,动则气流行于内而不绝也。水本动,欲其静,静则气停蓄于中而不散也。
第四是情。风水不外山情水意,若山无情,水无意,则失地理之本旨矣。水要曲折而来,盘桓而去,横水抱穴为弓,绕抱有情。内明堂不可太阔,太阔近乎旷荡,旷荡则不藏风;又不可太狭,太狭则气局促,局促则穴不贵显。总之要合情合理,要适中。风水要求整个环境都要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做好十件事:一要五星形体分明;二要坐处旺气丰凝;三要前有宽大明堂;四要玄武四应分明;五要授受动静相乘;六要合尖界水聚前;七要龙虎高低相应;八要前后案乐相亲;九要乘借无差;十要村门关锁。
徽州《弯里裴氏宗谱》则又有:“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及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地。”
它可以被表述为一首风水歌谣:“阳宅需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以上是山地阳基的理想模式,而作为平原地带,显然无山可枕,因而只能以水主龙脉。所以《地理五诀》中对平原相应地做了这样的说明:“山地属阴,平洋属阳,高起为阴,平坦为阳,阴阳各分看法不同,山地贵坐实朝空,平洋要坐空朝满,山地以山为主,穴后宜高,平洋以水作主,穴后宜低。
这样,平原地区在风水先生眼里便形成了不同于山地的,以水为龙脉的阳宅模式,它被概括为“背水、面街、人家”的阳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