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哪一天?除了人们广为熟知的节气,立秋还包含着哪些重要的民俗和禁忌?
8月8日或9日是我国的“立秋”节气。这个节气在气象学上意味着夏天即将走向尾声,秋天即将到来。在这个时节,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掉落,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虽然是立秋,但在处理时仍需要过了处暑到了白露才会逐渐变凉。因此,在立秋期间,还会经历大约30天的热浪。我们常常用“秋老虎”来形容一种非常难受的酷热天气,这正是立秋之后的现象。由于午后的阵雨减少,大太阳直晒,导致这个时段比大暑时感觉更糟。
在古代,立秋这一天皇帝会率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同时,武将们也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在立秋之后,收成大约在黄道吉日进行,一面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面则品尝新的谷物以庆祝大丰收。
在立秋这个节气期间,东南沿海地区可以种植很多蔬果。例如在北部,人们种植高丽菜、花椰菜、芹菜、乌豆、白豆和葱。在中部,可以种植番茄、茄子、芹菜和芥蓝菜。在南部,人们喜欢种植高丽菜、长年菜、番薯和玉蜀黍。此外,立秋这一天也是捕捞目吼、卓鲲、胸鱼、龙尖和沙鱼等鱼类的好时候。
由于立秋是农家的大节气,因此在民间有很多禁忌。在云南等地,禁忌立秋日在田间行走。否则,会对秋收不利。人们通常会在红纸上写上“今天是立秋,百病疾消”并贴在墙上。女性则会用红布剪成葫芦形状缝在孩子的后裙上以保健康。
在山东莱西一带,人们不建议在立秋日洗澡,否则会长上秋狗子(即痱子之类)。在黄县一带,则认为在立秋日洗澡会导致秋后拉肚子。在河南、江苏、湖北等地,人们忌雷、雨、风。一些民间谚语表明农家对立秋节气的重视,例如:“一雷波万顷”、“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甲子禁雨,为免多涝”、“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透底”,以此表达对良好天气和风调雨顺的祈愿之情。
立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令人感到兴奋的日子,代表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端。每个立秋节气,我们都要尊重民俗传统,祈愿秋天的收成和大自然的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