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八字排盘技巧中的排月柱方法进行准确测算?
2023-04-09 22:07:24
古代的先民过着日夜交替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天空布满星斗,月亮时大时小,圆如玉盘,缺如蛾眉,不到30天便周而复始。或许正是由于月亮的盈亏变化引发了人们对月份的概念,于是干支纪月也随之产生。
干支纪月中,月份与地支的对应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这种对应关系需要熟练掌握。
与此同时,月柱的地支是不变的,但天干却是会变化的。为什么呢?如果把天干比作苍天,地支比作大地,那么人类的感觉就是大地静而不动,天则在不断的变化移动。因此,需要根据每年的年柱为基准,将天干配对到对应的月份地支上去。
为了配对天干,需要记熟《年上起月古歌》的诀窍,然后根据诀窍推断出天干的对应情况。具体古歌的内容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首古歌告诉我们,甲己之年的天干首位为丙;乙庚之年首位为戊;丙辛之年首位为庚,以此类推。而丁壬两个天干则每逢寅月开始,依次往后推施。最后,戊癸之年的天干起始,则需要参照甲寅之上来决定。
最终,配对天干时间的起始点是从正月(即寅月)开始的,寅字意味着老虎,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五虎遁”,意思是紧随着老虎往前跑。
干支纪月是中国传统的时间概念,它不仅影响到了历书领域,也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掌握干支纪月的方法,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也能够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时间和生活带来帮助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