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说到冠军,现在每年高考中都会有文理科学的冠军,但是与现在相比,过去的科举制度要困难得多。没有年龄限制,该国只有一个人。这个问题历史故事编辑谈论的是最后一位恪守自己的品行并且不会成为叛徒的冠军。
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有数百位拥护者。世世代代鲜为人知的人很少,例如诗人冠军王伟,书法家刘公权,爱国冠军文天等。此外,还有另一个注定要记录在历史上的冠军,他是最后一位冠军刘春林。
刘春林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嘉臣部的第一位学者。次年废除科举制度,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刘春林一生的成功并不完全归功于他作为“最后的冠军”的地位,他拥有许多值得后世赞扬的亮点,例如书法和爱国主义。刘春林擅长书法,尤其是小写字母。他有时被称为“以大写字母学习阎(Yan Zhenqing),以小写字母学习刘(Liu Chunlin)”。我们今天要关注的是他坚持正直,与日本伪政权作斗争以及誓死不沦为叛徒的感人事迹。
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经常批评传统的儒家教育,说科举制度下的儒家学生是腐,刻板,对国家的发展没有贡献。但是,大多数从小就熟悉《四本书》和《五个经典》的文人也坚持“孝顺,忠诚,忠诚和信任”。刘春林是道德,礼貌,公义,廉洁和耻辱的八大美德之一。他有骨气和正直。冠军和二等奖得主刘春林首先被授予帝国理工学院写作奖,然后被送到东京法政大学进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到中国,担任参赞会议委员,福建省特使,直隶法政大学的推动,北洋师范校监。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刘春林隐居在家里。清朝沦陷后,刘春林应邀在北洋政府任职,任总统府秘书,直隶省教育厅厅长。刘春林在北洋政府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军阀混战,内部斗争和政治腐败的悲剧。他非常愤慨。 1928年,他退休至北京,并以诗歌和文学自慰。
刘春林回到隐居后,仍然没有失去家人和乡村的感情,终日为国家和人民担心。 9月18日事件发生后,由日本侵略者控制的伪满洲国邀请刘春林出任教育大臣,但遭到严厉拒绝。 7月7日事件后,日军占领了北平。许多文人未能实现“坚强不屈”。他们在日军的胁迫和诱惑下成为叛徒,包括刘春林的同胞金石和在日本学习的同学王一堂。日本人想利用刘春林的第一名冠军巩固他们的侵略统治,于是他们派遣王义堂说服刘春林出任北京市市长。当然,刘春林仍然严厉地拒绝了。日伪政权非常生气,以至于第二天对刘春林的家进行了洗劫,并用刺刀将刘春林的家人赶出了家。刘春林挥霍了半生,热爱收集古代书籍,书画。在被日本人洗劫后,他伤心欲绝。在大量购买并与他人讨价还价之后,他让家人进去并归还了复制的财产。从此,刘春林走得更远,献出自己的一生,献身于慈善事业,办学,帮助受难者,而不问政治事务。
1944年1月18日,刘春林多次遭到日本人和木偶的殴打,心脏病发作加重,死于北京。他没有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