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图集(三)图片
序言
弘一法师五十岁时(一九二九年)与我同住上海居士林,合作《护生画初集》,共五十幅。我作画,法师写诗。法师六十岁时(一九三九年)住福建泉州,我避寇居广西宜山。我作《护生画续集》,共六十幅,由宜山寄到泉州去请法师书写。法师从泉州来信云:“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那时寇势凶恶,我流亡逃命,生死难卜,受法师这伟大的嘱咐,惶恐异常。心念即在承平之世,而法师住世百年,画第六集时我应当是八十二岁。我岂敢希望这样的长寿呢?我覆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后来我又从宜山逃到贵州遵义,再逃到四川重庆。而法师于六十四岁在泉州示寂。后三年,日寇投降,我回杭州。又后三年,即今年春,我游闽南,赴泉州谒弘一法师示寂处。泉州诸大德热烈欢迎,要我坐在他生西的床上拍一张照相。有一位居士拿出一封信来给我看,是当年我寄弘一法师,而法师送给这位居士的。“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我亲笔也。今年正是法师七十岁之年。我离泉州到厦门,就在当地借一间屋,闭门三个月,画成《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四月初,亲持画稿,到香港去请叶恭绰先生写诗。这是开明书店章锡琛先生的提议。他说弘一法师逝世后,写护生诗的惟叶老先生为最适宜。我去信请求,叶老先生覆我一个快诺。我到香港住二星期,他已把七十页护生诗文完全写好。我挟了原稿飞回上海,正值上海解放之际。我就把这书画原稿交与大法轮书局苏慧纯居士去付印。——以上是《护生画》三集制成的因缘与经过。 以下,关于这集中的诗,我要说几句话: 这里的诗文,一部分选自古人作品,一部分是我作的。第一、第二两集,诗文的作与写都由弘一法师负责,我只画图(第二集中虽有许多是我作的,但都经法师修改过)。这第三集的诗文,我本欲请叶恭绰先生作且写。但叶老先生回我信说,年迈体弱(他今年六十九岁),用不得脑,但愿抄写,不能作诗。未便强请,只得由我来作。我不善作诗,又无人修改,定有许多不合之处。这点愚诚,要请读者原谅。 复次,这集子里的画,有人说是“自相矛盾”的。劝人勿杀食动物,劝人吃素菜。同时又劝人勿压死青草,勿剪冬青,勿折花枝,勿弯曲小松。这岂非“自相矛盾”?对植物也要护生,那幺,菜也不可割,豆也不可采,米麦都不可吃,人只得吃泥土砂石了!泥土砂石中也许有小动植物,人只得饿死了!——曾经有人这样质问我。我的解答如下: 护生者,护心也(初集马一浮先生序文中语)。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曰:护生者,护心也。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再详言之,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不是为动植物。普劝世间读此书者,切勿拘泥字面。倘拘泥字面,而欲保护一切动植物,那幺,你开水不得喝,饭也不得吃。因为用放大镜看,一滴水中有无数微生虫和细菌。你烧开水烧饭时都把它们煮杀了!开水和饭都是荤的!故我们对于动物的护生,即使吃长斋,也是不彻底,也只是“眼勿见为净”,或者“掩耳盗铃”而已。然而这种“掩耳盗铃”,并不是伤害我们的慈悲心,即并不违背“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正是正当的“护生”。至于对植物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伤害。因为非不得已、非必要而无端伤害植物(例如散步园中,看见花草随手摘取以为好玩之类),亦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此心扩充起来,亦可以移用于动物,乃至同类的人。割稻、采豆、拔萝卜、掘菜,原来也是残忍的行为。天地创造这些生物的本意,决不是为了给人割食。人为了要生活而割食它们,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不是无端的。这就似乎不觉得残忍。只要不觉得残忍,不伤慈悲,我们护生的主要目的便已达到了,故我在这画集中劝人素食,同时又劝人勿伤害植物,并不冲突,并不矛盾。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是提倡素食的。有一位朋友质问他:“假如我不得已而必须吃动物,怎幺办呢?”萧翁回答他说:“那幺,你杀得快,不要使动物多受苦痛。”这话引起了英国素食主义者们的不满,大家攻击萧伯纳的失言。我倒觉得很可原谅。因为我看重人。我的提倡护生,不是为了看重动物的性命,而是为了着重人的性命。假如动物毫无苦痛而死,人吃它的三净肉,其实并不是残忍,并不妨害慈悲。不过“杀得快”三字,教人难于信受奉行耳。由此看来,萧伯纳的护生思想,比我的护生思想更不拘泥,更为广泛。萧伯纳对于人,比我更加看重。“众生平等,皆具佛性”,在严肃的佛法理论说来,我们这种偏重人的思想,是不精深的,是浅薄的,这点我明白知道。但我认为佛教的不发达、不振作,是为了教义太严肃、太精深,使末劫众生难于接受之故。应该多开方便之门,多多通融,由浅入深,则宏法的效果一定可以广大起来。 由我的护生观,讲到我的佛教观。是否正确,不敢自信。尚望海内外大德有以见教。 丰子恺 一九四九年六月于上海
1.吃的是草,挤的是乳(鲁迅句) 若慕牛力大,牛食草为粮; 若慕猪体肥,猪食糟与糠; 请观牛与猪,不因食肉强。 若慕肉味美,何不自割尝? 自割知痛苦,割他意扬扬; 世无食肉者,屠门不开张。 (狄葆贤诗)
2.耕烟犁雨几经年 耕烟犁雨几经年,领破皮穿未敢眠, 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蓉湖愚者诗)
3.日夕齐下来,各自舐其犊 村舍有牛宫,架以曲尺木, 牸牯盈四三,恋此共泥伏。 牧童驱使行,跨之上原陆, 日夕齐下来,各自舐其犊。 (清朱彝尊《村舍诗》)
4.休沐 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 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 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 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陈沈炯《老马诗》)
5.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 鹿生深山中,饮水而食草, 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 系之在华堂,肴膳极肥好, 终日不肯食,形容转枯藁。 (寒山子偈)
6.困与鹿麛相伴眠 饥食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唐卢仝诗)
7.邻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 邻家有老妪,孑然一孤身, 谁为慰孤寂,一匹白鼻豚。 夜宿妪床下,昼眠妪脚根, 晴日访友去,蹒跚到前村。 老妪一声啸,踊跃返柴门, 会意远胜狗,解语近似人。 有时坐妪膝,如祖抱幼孙, 哈哈复哮哮,宛如叙天伦。 秋旱直到冬,是年逢岁凶, 老妪生计拙,箪瓢屡屡空。 地主索租税,一刻缓不容, 老妪无奈何,卖豚与富翁。 富翁来牵豚,豚匿破笥中, 老妪仰天哭,涕泪流满胸。 邻人皆心酸,富翁耳若聋, 麻绳束豚颈,牵之过桥东。 (缘缘堂主诗)
8.将人试比畜 每馔必烹鲜,未见长肌肉, 今朝血溅地,明日仍枵腹。 彼命纵微贱,痛苦不能哭, 杀我待如何,将人试比畜。 (宋苏轼《戒杀诗》)
9.义狗救猪(闽南传说)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宋陆游《示小厮诗》)
10.老羊羸瘦小羊肥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 (唐白居易诗《禽虫十二章》之一)
11.舐伤 白狗仓皇归,头顶已负伤, 喘息灶下伏,血流两耳旁, 口中虽有药,欲用苦无方。 黑狗从门入,见状大惊慌, 上前施救护,用舌舐其创, 白狗低头卧,两泪欲夺眶。 (缘缘堂主诗)
12.小猫似小友,凭肩看画图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宋陆游《赠猫诗》)
13.白象及其五子 我家有猫名白象,一胎五子哺乳忙, 每日三餐匆匆吃,不梳不洗即回房。 五子争乳各逞强,日夜缠绕母身旁, 二子脚踏母猫头,母须折断母眼伤, 三子攀登母猫腹,母身不动卧若僵。 百般辛苦尽甘心,慈母之爱无限量, 天地生物皆如此,戒之慎勿互相戕。 (缘缘堂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