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三十八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对世界人民造成重大灾难。
【谶曰】
门外一鹿,群雄争逐。
劫及鸢鱼,水深火热。
【颂曰】
火运开时祸蔓延,
万人后死万人先。
海波能使江河浊,
境外何殊在目前。
【金圣叹批注】
此象兵祸起于门外,有延及门内之兆。
【图片释义】
图中大门外横七竖八地躺着很多尸体,意思是:门外死人。大门指的是国门,门外喻指境外,门外死人就是其他国家爆发了战争,导致很多人丧亡。这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诗词释义】
这一象预言的是发生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同时,战争也波及到中国。
“门外一鹿,群雄争逐”,喻指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夺取更大的地盘,获得更多的利益,展开角逐。有学者认为,这里的“鹿”指的是欧洲的巴尔干。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交界处,是欧洲的下腹部,占据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这里一直是各大国觊觎的对象。巴尔干也因此被视为欧洲的“火药桶”。
国家之间的战乱必然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毁灭之灾,“劫及鸢鱼,水深火热”,这里的“鸢”指天上的飞禽,“鱼”指水中的鱼虾。预言者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战争造成生灵涂炭,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火运开时祸蔓延,万人后死万人先”是说战争迅速蔓延开来,使很多人丧生。“海波能使江河浊”里的“海”指代世界,而“江河”说的是中国。这场世界性的战争会影响到中国。战争的本质是一样的,不管发生在境外,还是在境内,它都会给一个民族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易经中的此象】
这一象对应噬嗑卦,此卦有“口中插物”之象,只有将硬物咬断,上下牙齿才能合拢,进食才会顺利。这里的硬物原比喻为社会中的不法分子,而将硬物咬断则喻指用刑罚惩治坏人,治理国家。预言者借这一卦将帝国主义列强比喻为口中硬物,他们对其他民族发动侵略,势必会阻碍对方的发展。只有将其拔除,才能获得民族的安定和兴旺。对此,有的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占领我国的胶东半岛,就好像是插入中华口中之物。
初九爻:“履校灭趾,无咎。”象辞:“履校灭趾,不行也。”初九虽然被戴上脚镣,但与六二相合,所以不会有灾祸。这里是说塞尔维亚虽然处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但背后却有俄国的支持。
六二爻:“噬肤灭鼻,无咎。”象辞:“噬肤灭鼻,乘刚也。”六二吃肉太快了,以至于鼻子竟然陷入肉中,一副贪婪之相极不雅观。这一爻比喻后起的德国在经济和军事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加紧了占领殖民地的步伐。
六三爻:“噬腊肉,遇毒t小吝,无咎。”象辞:“遇毒,位不当也。”这一爻是说,在吃腊肉的时候,因腊肉存放的时间太长而变质有毒,但遇险而止,最终没有灾难。
这一爻是说俄国本来是作为协约国参战的,但由于本国发生了革命,所以中途退出一战,俄国人民也因此避免了战争的苦难。
九四爻:“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辞:“利艰贞吉,未光也。”“乾胏”指骨头上的千肉,干肉太硬了,只有用坚固的金属才能将其折断。这是说实力强大的美国参战,对改变作战双方的态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五爻:“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辞:“贞厉无咎,得当也。”六五爻从否的下坤而来,坤即为土,黄色代表中央,意指中庸。这里是说中国最初对一战持中立态度,后来在帝国主义的怂恿下参战。
上九爻:“何校灭耳,凶。”象辞:“何校灭耳,聪不明也。”上九戴着沉重的枷锁, 连耳朵也被遮住了,一副凶险之象。该爻位于上卦最上面,为极致之表现。这里是说发动一战的德国,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战败投降。
【本象背后的历史】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这一点在各个国家的参战目的上就能体现出来。
19世纪后期,为了加速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之中。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号称“日不落帝国”。但它的这一霸主地位很快受到了德国的威胁。19世纪后期,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成为 图英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国虽然能在殖民地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败在了好斗的德国商人手上。于是,两国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为了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两国展开军备竞赛。后起的德国在军事扩张上下足了工夫,然而,他们却惊奇而无奈地发现,这一计划总是会受到英国殖民地的阻挡。在资本主义大肆发展的时期,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不只是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欧洲所有的强国都卷了进来。于是,小范围的冲突和战争接踵而来。
在这种近乎狂热的争夺下,很容易产生利益的结合体。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某些有着相同利益的个体就会结成统一战线,成为一个联盟或者是集团。而当矛盾和冲突不可调和的时候,这些联盟或集团就会加速战争的到来。正如1914年战争爆发的时候,一位德国官员评论说:“这一切都来源于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祸根。”
一战前世界上有两大联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缔结“三国同盟”,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至此,欧洲分化为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都踌躇满志,只要其中有一点风吹草动,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就会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带着妻子索菲亚来这里进行特别访问。他本来想让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但他没有想到,他们附近至少埋伏着六位带有炸弹和手枪的士兵。他的妻子还没好好享受这一荣誉,两发枪弹就分别打在了他的脖颈和妻子的腹部上,两人还没被送到医院就归西了。
刺客是一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学生。在其后的审判中,他从容镇定,并大胆地向在场的人们陈述了他的信念和刺杀动机:“我对自己做出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到后悔,因为我坚定地相信,那个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的人,终于被我消灭了。对我的民族来说,我做了一件好事……我亲眼目睹了我们的人民生活状况越来越差,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对我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我还知道一个事实,‘大公’是德国人,他是斯拉夫民族的敌人……等他当上未来的君主以后,我们要联合在一起必定会受到他的阻挠,并且他还会实行一些违背我们利益的改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欧洲少数民族的情况。19世纪后期,他们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民族主义愿望不断高涨。巴尔干地区独立起来的塞尔维亚成了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塞尔维亚国内涌现出了很多爱国团体,他们曾多次进行反奥活动。普林西普就来自于塞尔维亚的一个秘密组织“黑手社”。
“黑手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并提出了“不统一,毋宁死”的口号。这个组织从来都不主张进行理性的宣传,而宁愿采取恐怖行动。因此,它对组织成员也是严格保密的。每一次新成员的吸收,都会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进行。房间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铺着一块黑布,上面放着一个十字架、一把匕首和一支手枪。黑手社的社章上刻着一幅骷髅、一颗炸弹、一瓶毒药和一把匕首。
刺杀裴迪南大公的行动就是在这样一个组织的秘密安排下进行的。应该说,刺客虽然被捕,但他们的行动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事件却被奥匈帝国利用,成为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借口。塞尔维亚的背后有俄国,而站在俄国背后的有英国和法国。同样,奥匈帝国也有德国、意大利的支持。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战争的初期,同盟国的战势还是很凶猛的,但随后,双方的态势发生扭转。1915年,意大利因为从英法那里得到了好处,所以转身投向协约国一方,向原来的盟友宣战。意大利虽然实力不强,但给了奥匈帝国沉重的打击。
导致双方战势扭转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美国的参战。美国在一战爆发初期是不主张搅和进来的。当时的总统威尔逊号召同胞们保持中立:“我要冒昧地向大家提出一个严重警告,那就是不要因为偏袒某一方而做出破坏中立的行为。未来的日子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美国不仅要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然而,事情到后来起了变化。
首先,美国在经济上受到了来自协约国的约束;其次,德国于1971年实行的无限制潜艇战的措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无限制潜艇战,即所有在英国水域出入的船只,不管是哪一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这对美国商船极为不利),导致德美关系恶化。随后,威尔逊就发表了他的《(战争咨文》:“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战斗,我们对此感到很高兴。我们务必使世界对民主没有任何害处。我们不愿意征服,也不希望支配。我们只不过是保护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就这样,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对德国而言,这是一个强大的敌人。继美国参战之后,拉丁美洲的很多国家也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这场战争的范围越来越大,成为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
除了美国以外,日本也参与进来。应该说,日本参战的目的更是赤裸裸地攫取利益。当时的日本最大目标是中国,是亚洲。由于德国占领了中国的山东,日本为了获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所以才加入协约国向德国宣战。日本的参战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而就是否参与一战的问题,北洋军阀内部意见不一,并逐渐形成了两派,即以段祺瑞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黎元洪为首的主和派。因为段祺瑞任北洋总理,黎元洪任总统,所以历史上将这两派之间的斗争称为“府院之争”。斗争的结果是,段祺瑞在英法的支持下战胜了黎元洪,向德国宣战。
一战的战势逐渐明了,协约国明显占了上风。后来,德国的各个盟国因持续作战导致经济崩溃,纷纷向协约国求和。此时的德国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俄国于1917年爆发革命,退出战争)。时间不长,德国内部也发生了政变。在强大的压力下,德国只好求和。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战争结束了,接下来要上演各帝国的分赃大戏。分赃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即历史上的巴黎和会。美国威尔逊总统主张要以宽容的心胸对待德国,而复仇心较强的法国却坚持要严惩德国。虽然战败的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次和会却没有给德国的各个战犯进行应有的惩处。这也为20年后德国挑起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埋下了隐患。
同样参战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也具有战胜国的身份。那时举国上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人们天真地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时代即将结束,巴黎和会一定会还国人一个公道。然而,天真的梦想很快就被粉碎。巴黎和会上的大国无视中国的利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来,国内群情激奋。五四爱国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虽然此后的中国仍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剥削与压迫,但随着这次运动的爆发,中国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