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开州民间“中秋节”的习俗
据1990年《开县志》记载:“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开县(今开州区,下同)民俗。是日,白天将糯米蒸熟后,用芦竹舂融,做成“糍粑”,拌糖食之。入夜,全家大小围席而坐,品尝月饼、瓜果。如逢秋月皎洁,人们精神倍爽,欣赏月华。亦有人于是夜窃别人园中瓜果,叫“摸青”,将摸来的瓜果,伴以鼓乐,送至乏嗣之家,名曰“送子”(寄希望于来年生子)。解放后,偷瓜送子的陋习已被革除。中秋赏月的传统仍被继承下来。” 据史料考证,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秋节”、“八月节”等。中秋的来历,唐朝欧阳詹解释为:秋天在夏冬两季之间,八居秋季之中,十五又是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我国在先秦时期祭拜月亮就已经岁时化了,《国语·周语》所谓的“秋暮夕月”,便将月祭定在秋日。《礼记)》中也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的记载,可见,早在汉前祭月就已经制度化了。古时的“秋节”,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这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买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由此证明,将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秋节,至迟不晚于北宋。中华民国元年,民国政府曾行文确定了四个法定节日:“阴历四节,藉度民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至今,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在民间仍然普遍盛行,冬至节作为农时节令,在农村仍受到人们的重视。2008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明确中秋节为国家法定节日之一。
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月光清朗,古今文人墨客,不乏赞美之辞“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一天的月亮又圆又亮,被人们视为团圆与圆满的象征,因此中秋节有亲人团聚、祭月、赏月的习俗。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传说有关,最早见于战国初期的《归藏》一书的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中亦有“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的记载。传说嫦娥与吴刚原来是一对美满夫妻,后因吴刚触犯天条被贬到月宫砍伐修理桂花树,每到月圆之时,嫦娥便遥望广寒宫,祈祷夫妇团聚。嫦娥的真挚之情终于感动了王母娘娘,遂于八月十五赐予仙药,嫦娥服药后于当夜飘升月宫,与夫君团聚,后被封为月神。于是,每到八月十五,民间家家户户便置供品敬奉月神,家人团聚,拜月、赏月、吃团圆饼、饮桂花酒,庆贺神仙伴侣永不分离,祈求月神保佑家家户户团圆美满。
概说开州民间“中秋节”的习俗 在开州,相传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吃糍粑、喝桂花酒、摸秋等习俗。按习俗,无论家境如何,中秋节都要备制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因为月亮是圆的,月饼也要做成圆的,取团圆美满之意。据老人介绍,在开州,月饼最先是家庭制作,一家只做一个,吃时分成若干等份,一人一份。月饼多用甜食馅儿,少不了桂花、红枣。表面一般都有与月亮有关的图案,如“嫦娥奔月”、“西施醉月”、“银河渡月”等。过去,每到中秋节夜晚,各家各户都要在自家院坝里或稻场上摆好供桌,上面放有月饼、糍粑、水果、蜜饯、桂花酒等酒食,家里的主妇面向月亮,轻轻的呼唤嫦娥仙子。同时,让儿孙们叩头礼拜,请嫦娥仙子光临寒舍,享用祭品,保佑全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这便是祭月、拜月。 据传说,嫦娥仙子出来时,天上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叫做“开天门”。天门一开,华光四射,光临之处,就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这时候,你可以面向月亮,默默的用动作表示自己的心愿,这样,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所以,旧值中秋之夜,人们或举家团聚或邀朋约友,在一起一边尝月饼、糍粑、蜜饯和喝热茶、桂花酒,一边赏月。若亲人在异地,则望着月亮表达思念之情,祈求月神保佑远方的亲人平平安安,早日回家团聚。这一夜,很多小孩也聚集在一起,嘻戏玩耍,通肖达旦不散,等待“开天门”向月神许愿。相传在开州农村,中秋节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摸秋”。 开州农村也叫“摸青”、“摸瓜”、,即在中秋节晚上,未婚青年到别人家的菜地“偷”得老南瓜者,婚后就会喜得贵子。传说元朝初期为了强化统治,在开州、达州一带的农村派官兵监管,防止农民造反。由于山区居住分散,规定一名官兵监督管理五户人家,供给由这五家共同负担。这些官兵依仗官府,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农民们深恶痛绝,暗地里互相联络,决定除掉这些官兵。乡民们约定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晚上统一行动,行动暗号叫“摸秋”。八月十五夜晚,乡民们按约定时间分头将官兵全部除掉了。为了纪念胜利,记住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人们便把“摸秋”转化为一种娱乐活动并相沿成习传承下来。在儿时的记里,“摸秋”是中秋节的标配活动。 这一民间娱乐活动,是指在八月十五晚上,乡村青少年三五人结伴,悄悄到人家的田间、果园“偷”吃瓜果,各家各户可以采取不伤害人的办法防备,被“偷”的人家无论是发现还是没有发现对方,都不能骂人家。这种“偷”是善意的,有规矩的,就是要求“偷”到手的瓜果只能吃,不能兜(指不能拿回家),有本事“偷”到人家的瓜果而不被人发现,就表示胜利。各家各户既然有防备,既要“偷”到手,又不被人发现,就得讲究策略,讲究技巧。这一活动,也是对青少年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考验。第二天,人们聚集在一起,纷纷讲述“摸秋”的情节,炫耀“摸秋”的战果。无论是“摸秋”的还是被“摸秋”的,都感到兴奋和快乐。如果被“偷”方称赞“你们的手段真高明,我防得那么严还是被你们得手了”的时候,会更令人开心。“摸秋”这一习俗,开州农村至今流传,风趣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