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反骨”是什么意思?反骨的人有哪些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特点?探究天性逆反的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被称为“天生反骨”,这实际上是指他们具备判逆的精神实质,常常做出与常人不同的个人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便与损害,但这些人却自视甚高,甚至浑然不觉。
“天生反骨”这一词汇来源于名篇《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当时,在“五丈原之战”中,三国诸葛亮认为自己时日不多,就给手下将领分配丧事,要求杨仪和费祎撤离各军,由魏延和姜维拆断退路,如果魏延不同意,就命令马岱将他处决。为了给这个决定找到正当性的依据,诸葛亮直言:“魏延是与生俱来有反骨的人。”由于其地位的高大,他的话没有遭到反对。
然而,很快魏延遭到了马岱的毒手。事实上,诸葛亮一直对他心存猜忌,觉得他是中途加入刘备的,有可能会变成蜀汉的祸端。但是,刘备却能洞悉人才,迅速让魏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成为蜀国后期的重要将领。
那么,“反骨”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指头骨的下半部分,也就是后脑壳突起的部分。绝大多数人的反骨是整平的,睡眠时要枕头才会舒适。而具备反骨的人,脑壳看上去丰腴圆润,民俗上常认为这些人脑中的小心思多,个人行为与常人不同,有可能成就伟大事业,也有可能变成大奸大恶的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把那些不服气、不听取忠告、不按常理出牌、刚愎自用,具有毁灭性的人称为“天生反骨”。这种人到底是好是坏,难以作出结论,就像“性善论”和“性恶论”一样,未来之路往往掌握在境遇和场合的掌控之中,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人性的本质是善还是恶。
专家们指出,那些“天生反骨”的人,往往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他们与生俱来就有判逆的精神,缺乏安全感。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实际上是由于性格上缺乏安全感,和夜晚走路感到的害怕一样,需要依靠不同寻常的行为来驱散内心的黑暗。
其二,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不太圆滑世故。这些人往往性格孤僻,观念和行为跟周围人大不相同,很难与人相处,从而变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人。
其三,他们经常把自己作为中心,非常自以为是,而且唯利是图,容易叛变。这种人没有敬业精神,缺乏深明大义的定义,内心总是只看重自己利益,不替他人考虑,甚至唯利是图,善于利用他人,用完后就扔掉。
总之,具备“天生反骨”精神的人很难被归为好与坏之类的单一类别,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环境与心理状态,以更深入地认识人性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