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候应”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来探究一下!
2023-04-05 12:51:41
“候”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在中国农历中,一个月被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而每一个节气后又细分为候。一个候的时间长度是五天,一年共有七十三个候,最后一个候可能是六天或七天。
最初,候是从立春开始以五天为一个单位计算的,这种方法称为平候。后来,候和节气结合在一起,去掉了一个候,成为了从立春开始的七十二个候。这些候被称为“一(节)气管3候”,它们是节气的细分单位。这样一来,平气对应平候,定气对应平候的半定候。
古代的历法家刘焯提出了“定候”的概念,他使用黄经来计算候,每隔五度在黄道上就会出现一个候。这样的话,一个候的时间长度就不一定是五天了。现今的中国农历既使用了定气,也使用了定候。
在中国农历中,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尽管候的时间长度不一定都是五天,但是它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始终如一。此外,笔者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候的概念,称为“规范候”。在规范候中,一个气为三个候,前两个候持续五天,而最后一个候持续的时间是从下一次节气的前一天到下一次节气。
在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和候一起构成了太阳历系统。这个系统是中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