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惊蛰民俗之吃梨
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在不少节日忌讳吃梨,比如中秋节、除夕晚上是不摆梨的,忌讳“离”字。不过,惊蛰节气吃梨,因梨和“离”谐音,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寓意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惊蛰吃梨还有“离家创业”、“努力荣祖”之意。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并没有明确说法,但山西祁县民间却有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Is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让他吃完梨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德“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有“努力荣祖”之念。
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本草通玄》)之功效,无论生吃或熟食,于惊蛰日吃梨,都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
中医认为梨子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咽痛音哑,由于一些细菌开始活动繁殖,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而梨子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之功效,此时对人们如自然甘露,可去火怡神,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
因梨有寒性,所以有的人家多制成羹汤或小吃。如蒸梨是传统的食疗补品,制法是把梨从蒂下三分之一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间果肉切块,与川贝母粉、陈皮丝、冰糖屑等一起装入梨内,再放进加入清水的蒸杯内,武火蒸45分钟即成,此小吃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还有一道名吃叫炸鲜果卷,是将苹果与梨去皮切丝,加入糖桂花、面粉拌匀,用油皮卷好,投入油锅炸熟,外酥里嫩,香甜适口,果味芳香。晋南民间宴席还以梨制作扣肉,是将五花肉片与梨片一层一层码好,放入碗内加上冰糖蒸熟。如果将梨削皮切条拌以山楂糕,浇上梅子酱、糖桂花,就可制成一碟酸甜清脆的凉菜来。
因为梨是寒凉水果,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则不宜食用生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