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技巧人名的主要构成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个名字。但在过去,人们的名字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情况下,除了名字和姓氏以外,还有字、号等。其中“字”是古人长大后起的,与“名”相连而通称名字。我们今天常说某某人叫什么名字,按古人的标准看就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
1、古人的名谈到古人的“名”,总是与“字”联系在一起。关于名和字及其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有过一个概括,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个人品德或追求的,二者性质不同。不仅如此,古人“名”和“字”的用途也不大一样。其中“名”一般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此外,在古人的“名”中,还有一类是小名。所谓小名,顾名思义,是人在少儿时所用的名字,又称乳名、奶名、幼名或小字。我国起小名的习惯起源很早。在上古时期,人们都是在出生后不久起名,其目的只求能与别人区分开来,而不大讲究名字是否典雅。如周公之子名禽,孔子之子名鲤,春秋时魏公子名蛆虱,汉代司马相如名犬子,从这些名字可以看出,古人起小名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小名一般只在家庭内部使用,所以,不仅古人不重视,而且现代人也仍然很随意。如“小毛”、“小狗”、“小花”、“小因”等一些似乎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名字,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事实上,在起正式名字前起个小名,古今都有这一习惯。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有小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名阿瞒,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煮小名拂狸伐,北周文帝宇文泰小名黑獭,宋孝宗赵慎小名小羊,明太祖朱元璋小名重八,上述这些无不都是称孤道寡的帝王。
至于一些达官贵人、圣贤名流,也都有小名。如大思想家孔子小名丘,书法家王献之小名官奴,文学家陶渊明小名溪狗,诗人谢灵运小名客儿,宰相王安石小名罐郎。不仅男性如此,女性也不例外。汉武帝皇后小名阿娇,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明代女画家马月娇小名元儿,她们的小名同样很随意。至于那些生活时代离我们不远的人,起小名的情况更加普遍。其中如蔡元培小名阿培,阎锡山小名万喜子,周恩来小名大莺,彭德怀小名真讶子,夏丐尊小名钊,郭沫若小名文豹,等等,都是典型事例。尤其是郭沫若,在自己所写的《少年时代》一书中还说过小名的来源,说:“我母亲说我受胎的时候,梦见一个小豹子突然咬着她左手的虎口,便一觉醒了。所以,我的乳名叫文豹。”这种因为做梦而起的小名,无疑是小名来源的一个生动事例。尽管小名对人的作用和影响不及正式的名和字,但由于从古至今人人都有,因此,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起名现象。特别是在隋唐以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越来越重视,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小名的人,并相继有一批研究小名的著作问世。如在唐代,陆龟蒙就曾把秦汉至隋唐800 年间的小名收集在一起,编成《小名录》3 卷。宋代,陈思在此基础上编成《小字录》 。明代,沈弘正又为《小字录》作《补录》1 卷。此外,宋代人张邦几专门研究男仆女脾的小名,编写了 《侍儿小名录拾遗》 一书。此后,不少人又步他的后尘,研究男仆女脾的小名,或对他的书进行增补,其中已知的就有宋朝王锉的 《补侍儿小名录》 、温豫的 《续补侍儿小名录》 、清朝李调元的 《乐府侍儿小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