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上灯十四看灯 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
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开心的过一个好年,所以等我们在春节的日子里面,我们也特别注重春节当中的各种习俗的遵循,我们希望借着春节节这样的一个喜庆的氛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能够拥有一个好的运气。
上灯讲究
在古代到至今不变的,是正月十三,这一天是上等级上灯代表着很多美好的寓意,但是他是有非常多讲究的。它是古代人们于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晩上,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的民间风俗。散灯还被叫做“散小人”,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顺星》中记载:“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意也。”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灯花”就是用普通的皱纹纸做成,一般要选五种颜色,双数是绝对不可以的。
十三灯头生日
从民间的说法来看,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需要点灶灯来激发财神爷的,因为他们认为财神爷能够给他们带来财运。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祭海
我们都知道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其实活动除了有上灯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祭海。这也代表了人们的一些期盼和愿望。农历正月十三,相传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按照传统习俗,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有猪头、鲤鱼、大馒头等。供桌前,人们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璀璨的烟花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