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钟的名人
1.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2.钟会(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
3.钟毓(?-263):字稚叔,颍川长社人,钟繇之子。生年不详,卒于魏景元四年。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迁黄门侍郎。后以军功为青州刺史,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卒,追赠车骑将军,谥惠侯。毓著有文集五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4.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5.钟嵘(约468~约518):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6.钟若玉:清(1737-1802)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女,字文贞,号元圃。工写墨梅。画临崔白,字学钟、王,诗宗韩、柳。以鬻字自给,腕力苍老,不类闺阁人书。晚依婿家藩氏,以训女生为业。卒年66。著有《墨香居画识》、《明斋小识》、《墨林今话》
7.钟天纬:(1840~1900年),字鹤笙,上海金山亭林镇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上海“广方言馆”攻读英语,为该校第一期学生,光绪元年(1875年),应徐建寅之邀,赴山东机器局翻译馆任职。光绪五年,受清政府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邀请游历欧洲各国,考察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政俗之短长。光绪七年回国,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与英国人罗亨利、傅兰雅合译《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铸钱说略》、《考工纪要》等书外,根据游历考察所得,撰写了《格致说》、《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西学古今辩》、《中西学术源流论》等篇,专门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光绪十三年,应盛宣怀之邀赴山东烟台,分析上海轮船、电报两局之利弊,颇得重视。
8.钟荣光(1866-1942):字惺可,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人。钟荣光早年中举,精于八股,后担任格致书院汉文总教习,开始学习西学,经历与蔡元培颇多相似。著名教育家,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1894年中举人,以擅长八股文闻名于时,后入兴中会,创办《博闻报》、《可报》等报刊宣传革命,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899年受聘为美国教会学校——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汉文教习。后出任岭南学堂教务长、岭南大学董事会主席,1928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任第一校长。次年改任岭南大学荣誉校长。主管岭大期间,创办岭南农科大学、岭南工学院、商学院、孙逸仙医学院。1942年在香港病逝。
9.钟世铭:直隶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绪进士。光绪三十二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充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英语教员、教务主任。1921至1925年间,先后任北洋政府盐务署署长、财务处长及总代长。后调任奉天交涉员,未几辞职。
10.钟芳礼:太平天国官员。清广西桂平(立武宣县东南)人,一说是广东花县人。原名钟芳球。据说是洪秀全的姐夫,在平隘山参加“拜上帝会”。金田村起义后,封御林侍卫。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因当地人多做机织业,在砂朱巷设机匠衙(后因人多改为“织营”),被封为恩赏元相,督理该衙(织营)。凡城中素业机织者,均令入衙工作,并立营伍,有前、后左、石、中各营集体织造,限日交缎匹若干,生产大增。曾封为义爵。
11.钟颖:(1876?-1915)字鼓明。正黄旗人。父晋昌,尚咸丰妹,官至盛京副都统.以附义和团罪,谴戍西藏军台。行至成都,托病,经川督锡良奏留养病,实慈禧后密旨也。颖于同治帝为表兄弟,故邀慈禧宠眷。光绪三十一年密语假协统衔,于凤凰山训练新军,时年仅十八耳。新军成,钟为协统,率之入藏。时宣统元年也,年二十二。
12.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齐宣王之妻,战国时期齐国人,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才取胜的皇后。本来就是齐国人,相貌奇丑无比,40岁了还没有嫁人。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
13.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其历史名望非同小可。
14.钟芳(1476~1544):字仲实、中实,号筠溪。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广东通志》一书中尊称其为“岭南巨儒”。钟芳,原籍琼山县,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幼年丧母,寄居外亲黄家抚养,又名黄芳。自幼聪颖好学,10岁入崖州州学。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殿试赐二甲进士第三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一时名动京师,盖谓丘文庄后又一南溟奇才”,时人敬称“钟进士”、“钟崖州”。曾任代理吏部稽勋司郎中,考功司郎中,漳州府同知、知府等职。任宁国府推官时积极清理积案,严惩贪赃枉法者。十六年(1521年)任浙江提学副使,致力革除科考弊端,坚持“德才兼优”选用人才,使当时学风焕然一新。嘉靖二年(1523年)任广西布政司参政,及时消除虎患,百姓念其功德,为他雕塑石像。不久调任江西右布政使。九年(1530年)升任南京太常侍卿,翌年兼任国子监祭酒。十一年(1532年)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第二年改任户部右侍郎,奉旨总督太仓,奏请朝廷赈灾抚民,缓和了灾民因干旱引起的困苦。十三年(1534)年告老退乡,迁居原籍琼山县,以读书为乐。家居十余年,有干以私者,谢曰:“吾岂晚而改节哉”!
15.钟士雄: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为钟繇20代孙,《广西通志》的《蒋烈女碑》载:蒋母“又笄,从颍川钟氏,讳骞,字宗闵,则魏太尉繇二十代孙。由零陵、汀沅入南,封贺城太守。生二子:长子士雄,拜开府仪同三司、伏波将军、持节广南酋帅。”
16.钟皓:字季明,东汉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也。为郡著姓,世善刑律。皓少以笃行称,公府连辟,为二兄未仕,避隐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同郡陈寔,年不及皓,皓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会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皓顷之自劾去。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正、博士、林虑长,皆不就。时,皓及荀淑并为士大夫所归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钟皓曾孙钟繇,建安中为司隶校尉。后为魏太傅。
17.钟雅:字彦胄,西晋颍川长社人也。父晔,公府掾,早终。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东海王越请为参军,迁尚书郎。
18.钟屿:字季望,颍川长社人,锺嵘之弟。生卒年不详,约梁武帝天监十年前后在世。官永嘉郡丞。天监十五年,(公元五一六年)敕学士撰编略,屿亦参与其事。屿著有文集,传于世。
19.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20.钟嗣成:元代文学家。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久居杭州。屡试不中。顺帝时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21.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他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作《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的诗,作《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22.钟赤兵:(1914—1975),原名钟志禄。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3.钟耘舫:字祖棻,自称铁汉,号铮铮居士。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于四川江津县,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钟自幼熟读诗书,但因家境贫寒,补廪后,即在县内阙氏祠堂设馆授徒,聊以谋生。因侍奉先后卧病的祖母和父亲达十七年之久,误了考场进取。《江津县志》说他为人“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性豪侠,博于交”,“刚简而不能谀”,“与人直言不讳”。事实上,同治年间,江津关庙庙产被强占,钟撰联抱不平,便将锋芒指向强豪;光绪初,因撰联讽剌江津县令朱锡蕃之颟顸贪财,被逼远走成都避祸。
24.钟相:南宋初在洞庭湖地区的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北宋末,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钟相(?~1130),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乡社的农民要交一点钱粮,社内实行互助共济,因此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他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代表了农民要求财富上平均、社会地位平等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见王小波、李顺起义)。钟相以此深受群众拥护,被称为“老爷”或“天大圣”。周围数百里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如此二十余年,其影响扩大到洞庭湖周围各县。
25.钟全慕:唐朝人,本名钟盛,字全慕,春秋时期越国太宰伯噽次子钟接的第37世孙,从河南入闽任汀州刺史。《新唐书》载,景福二年(893年)“建州刺史徐归范,汀州刺史钟全慕叛附于王潮。”《长汀县志·循吏传》也载:“钟全慕,唐昭宗时(889~904年)为刺史,王审知喜其骁勇有谋略,分汀州使守之,祀名宦祠。”钟全慕任汀州剌史十多年,为官清正,兴利除害,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钟盛有3个儿子:仁德、义德、礼德。其中,长子钟义德生也有3个儿子:理政、朝政、礼政。
26.钟理政:唐朝人,字翱,南唐上柱国。钟理政是汀州刺史钟盛之孙,即春秋时期越国太宰伯噽次子钟接的第39世孙。并继任祖父汀州刺史之职务。《临汀志》说钟翱:“生而雄武有膂力,善骑射,审知每奇之。”因此,“翱世守是邦,历年甚久,多创塔庙,捐田为粮,大邑僧舍,至今多奉钟令公祠。”(见《永乐大典》)王审知死后,王氏家族内部纷争,诛杀异姓,众叛亲离。钟翱急流勇退,隐居于福建长汀濯田的同睦坑10多年。五代后晋天福2年(937年),南唐国兴起,钟翱又受南唐国的重用,累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卒后南唐主赐赠尚书令。所以,《长汀县志·循吏传》载:“钟翱,全慕孙,具经济,善骑射,继全慕为刺史,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钟翱葬于长汀濯田同睦坑。该墓被长汀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钟羽正:(1554—1637),字淑濂,号龙渊,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钟家庄人。自幼勤奋好学,1580年(万历八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
28.钟伟(1915-1984),男,湖南平江人。原名钟步云,又名钟德泰。解放军著名战将,是《亮剑》中李云龙、丁伟的原型之一。
29.钟柔:元代雷州学正,字元卿,赣州龙南人。融贯经史,下笔即成千言。晚年教授于乡,从学者数百,称“一峰先生”。著有《诸经篡说》等。后人有联曰:颍川列四长,龙南号一峰。
30.钟谟:字仲益。南唐政治人物。祖籍会稽(今绍兴)人,后徙崇安(今属福建),最后侨居金陵(今南京)。南唐李璟时为翰林学士,进礼部侍郎,判尚书省,坐事被贬耀州司马。著作皆佚,《全唐诗》收遗诗三首。
31.钟仪,春秋时楚人,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
32.钟人杰:(1803-1842)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钟九。崇阳白霓桥人。秀才。县文生,家贫,以教书为业。为人耿直,不畏强暴,为支持窑民程中和控告官绅禁止群众挖煤事,被官厅革斥,发配孝感县,不久逃归。
33.钟期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工作、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研究领导者。
34.钟观光:钟观光(1868~1940年),字宪鬯(音chǎng),中国植物学家。是中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广泛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学者,是近代中国最早采集植物标本的学者,也是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
35.钟理和:钟理和是台湾乡土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之一。这位被称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生前一直在默默地拓荒,其作品的价值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钟理和,笔名江流、里禾,号钟铮、钟坚,祖籍广东梅县,1915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县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