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又叫灯节 始于汉初盛于唐宋
2022-07-08 23:53:04
元宵节很多人会把他认为是春节的闭幕仪式。我们在这一天吃元宵,最后一次全家团圆,紧接着我们的生活就得忙碌起来了,学生们要开始上学,大人们要开始工作。所以这个闭幕仪式同样也要精彩,挂灯笼在元宵节这天是我们的一项传统文化。
元宵节又叫“灯节”
从史料及民俗传说上看,汉明帝永平年间,由于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所以自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就会将灯高高挂起,以表示对生活的希望,能够增添节日气氛。由于元宵节放花灯是一个主要的节庆风俗,所以元宵节也称为灯节。
放灯的发展
灯节始于汉初,盛于唐宋。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节日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春节的风俗活动延续到了这个节日,可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盛大节日。
这个习俗的兴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为盛况空前灯市。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尤其是在唐朝中期,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已经发展为很高的地位,所以这个时候的元宵节可以说是极为热闹。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