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学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1-10-20 13:43:26
有关梦的认识和处理,在我国历史上,开始时称为“占梦”,后来又叫“解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就十分重视解梦了,可以说在战国时期有关梦的说明已经形成了一套理论。
原始人迷信梦是不自觉的,因为他们有限的知识经验无法提供对梦的合理解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活动日趋频繁,人们想要预兆的事情越来越多,于是从不自觉的接受梦兆转化到自发的寻求梦兆,逐渐形成了占梦。在《诗经》、《内经》中都对梦的形成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其中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有《周公解梦全书》、《搜神记》、《占梦书》等,当然这些都是从唯心的视角和观点来认识和解释梦境的,因此显得十分牵强。
在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记载了黄帝占梦的故事,这是最早有关占梦的记录。对占梦活动,具有可靠文字记载的资料,应该说是从殷商时期开始。在殷人的甲骨文字中已经出现规范的“梦”字,甲骨卜辞中记载了许许多多有关殷王占梦的文字。到了周朝占梦活动就更为频繁,武王伐纣时,就以梦见“戍商必克”的梦鼓舞了人心。所以周朝设立了专职的占梦官,占梦成为了专项职业。
秦汉以后的占梦现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关占梦活动开始从官方的一种宗教信仰活动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一种世俗迷信。而随着占梦活动的愈演愈烈,许多专门记载占梦的书籍出现了。有关梦现象的奇特作用的记述和借用梦境来进行的文学创作,则散布见于各种正史和野史之中。
自元代开始,梦在戏剧上频频出现,有关汉卿的《蝴蝶梦》、《西蜀梦》、《窦娥冤》,马致远的《黄粱梦》,王实甫的《西厢记》等,梦的故事至今还感染着许多人。到了清朝,中医医疗典籍中开始出现大量有关梦的记录。清朝的医学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一书中第一次把梦同脑髓疾病联系起来,尽管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后来医学家的认可,但是对科学释梦的进步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