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小吃 糖葫芦的由来
对于糖葫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在很多古代的电视里,我们还能看到糖葫芦的身影,而在现在的街市上,虽然很少了,但也依然还能够看到。糖葫芦就是山楂外面裹着一层红红的糖,看起来晶莹剔透,咬下去酸酸甜甜。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传统小吃糖葫芦的由来吧!
中国民间故事:冰糖葫芦的民间传说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伸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
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赵倍和大上皇孝宗的关系长期不和,孝宗死后,他不去服丧,致使丧礼无法进行,满朝大为骚动。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停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由赵扩主持孝宗丧礼。太皇太后同意赵停禅位,称大上皇,闲居寿康宫。他每回忆在位时的事情,总要自言自语地咒骂,有时还会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赵扩从郊外祭礼回来,鼓乐之声传入深宫。
赵停问是什么事,左右回答说是街上百姓在奏乐游戏。
赵悼大怒道:“你们这些奴才也如此欺骗我!”
一拳击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从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于;阳安寿康宫。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
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植)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
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糖葫芦制作原料:白砂糖、山楂、竹棍、食用油。
制作工艺:先将白砂糖放到锅中,再加入干净的清水,加水量以浸透白糖为宜。然后一边加温一边搅拌,待锅内糖液全部沸腾,就停止搅拌,继续小火加温。到锅内有劈啪响声后,用筷子蘸少许糖液放入冷水中冷却,冷却后,用牙咬一下,如果粘牙,需继续加热;如果不粘牙,有吃水果糖的感觉,证明火候恰到好处。此时可把预先穿好的山楂串放放糖锅中,滚一圈粘满糖液,拿出放在抹上食用植物油的木板上,用力摔一下,这样做出糖葫芦有一个明显的大糖片,很美观。在冷却五分钟后,即可取下。山楂既可去核,也可不去核;还可在山楂上用刀划口,夹入花生仁或者苹果、核桃仁等,做花样冰糖葫芦。
家里自制冰糖葫芦: 1、山楂洗净,在其腰部用刀转圈切至籽处,用手掰开,用刀尖一挑,籽就出来用竹签串成一串串的;
2、锅里放水、糖、比例是5:3小火熬,要不停的搅拌,待到糖色变黄,用筷子能挑出长丝来,即把糖葫芦串转圈粘上糖;
3、把粘上糖的糖葫芦,立即放在撒满芝麻的白铁板上,待凉后,取下就可以了。
依此法还可以做葡萄、橘子、香蕉、弥猴桃片、草莓、木瓜片、火龙果片、加应子,海棠、洋菇茑等等
此法还可以做肉块糖葫芦、馒头片糖葫芦等等。
九零后的很多小伙伴应该都吃过糖葫芦,那也算是我们同年的回忆了,只是近几年小编已经很少有看到糖葫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