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之结春社的习俗
2021-09-08 03:36:00
“社”是土地之神。春社是古时在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载:“是故夏杓、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
春社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毕后,把食物分给大家享用。
社酒,社祭用的酒,相传饮社酒可以治疗耳聋,所以大家都喝到不醉不归。结春社
社肉,社祭时用的肉,也称为“福肉”。祭神完毕后,分割给参加社祭的每一户人家。《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了陈平在乡里主持分社肉的工作,因为分肉十分公道,受到乡亲们称赞。能够分到社肉,人们便认为是受到了神的恩赐。所以陆游在《社肉》一诗中写道:“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意思是陆游在春社结束后将肉带回家,分给子孙们,让全家老少都能感受到神的恩惠。
社饭,祭祀社神所用之饭。先做好米饭,再把猪肉、羊肉、腰子、肺、肚、鸭饼、瓜、姜等切成薄片、调和五味,铺在米饭之上,用葫芦盛好,相互赠送。
在山西阳曲一带,春社这天吃面条,称为社面。而山西潞安一带则吃米面糕,称为社糕;福建建阳在春社早上,乡里做粥分给家家户户,谓之社粥。人们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还念念不忘土地之神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