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算卦太庙起火(姬昌给纣王算卦)
算卦是谁发明的,周文王姬昌真的是始祖吗?
伏羲画卦阴阳前,这就证明伏羲创作出了八卦!而姬昌算是伏羲的传人,在封神演义里已经描述了出来。
是谁发明了算卦,算卦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在封神演义的小说里,毫无疑问的发明算卦的是天皇伏羲!在封神演义小说的第一章,就有提到这个。
封神英雄榜姬昌为什么算卦算得那么准、?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羲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通俗地说,周文王姬昌是讲伏羲八卦发扬光大的,是算命的祖师爷,当然准了!^_^
封神榜:难怪伯邑考会惨死在朝歌,看姬昌临行之前是嘱咐他什么?_百度...
伯邑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伯邑考的孝心实际上是愚孝,是毫无价值的牺牲。
1、姬昌奉旨进宫,自知凶多吉少
即便伯邑考不去朝歌送命,姬昌灾消难满以后,也依然会起兵造反的。
姬昌已经亲眼目睹了姜桓楚等人的惨死,自己也有切肤之痛。姬昌被纣王欺辱奴役,几次命悬一线、魂飞魄散。所以,即便伯邑考没有死在纣王的手里,姬昌还是会自立为王,与纣王势不两立。
姜王后惨死后,纣王又要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这回彻底激怒了群臣。妲己见势不妙,对纣王说道:“东伯侯姜桓楚是姜皇后的父亲,手握重兵,倘若要为女报仇,岂不是大王的大患?为绝除后患,大王索性把那四路诸侯都杀了吧,只要把这四路诸侯都杀了,其他的那些小诸侯也就不足为惧了,群龙无首,量他们闹不起事来。”
纣王一听有理,就下诏书召集四路诸侯来朝歌议事,具体也没说啥事,说得太明白怕他们不来了。就只含糊地说要找他们商量一件大事。
姬昌接到圣旨后感觉很不安,自己此去主何吉凶?于是就给自己算了一卦。姬昌一算才明白,原来自己的灾难到了!自己有七年的大难,但难不至死。
既然已知结果,那西岐的工作他就要详细交代安排一下了。先把自己手头的工作交给长子伯邑考,然后又吩咐给各位董事,我走后你们各司其职、照常上班就行,但凡有需要我签字盖章的事,就找伯邑考,伯邑考现在已经是代理了。我想放个长假,去朝歌进修,提升一下自己的学识修养——活到老学到老嘛。见各位董事都离开了,姬昌才把伯邑考叫进办公室,单独嘱咐了另外一番话,原文如下:
姬昌宣见伯邑考至,吩咐道:“昨日天使宣召,我起一易课,此去多凶少吉,纵不致损身,该有七年大难。你在西岐,须是守法,不可改于国政,一循旧章,兄弟和睦,君臣相安。毋得任一己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为,惟老成是谋……待孤七载之后,灾满自然荣归。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此是至嘱至嘱,不可有忘。”
姬昌说得很明白,这是我的命数,无可替代,甭管谁来也救不了。自己无非是受七年苦难,死不了人的,大家在西岐照常生产,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即可。
2、伯邑考的愚孝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伯邑考听父此言,跪而言曰:“父王既有七载之难,子当代往。父王不可亲去。”
姬昌曰:“我儿,君子见难,岂不知回避?但天数已定,断不可逃,徒自多事。你等专心守父嘱诸言,即是大孝,何必乃尔。”
虽然伯邑考孝心可鉴,但纣王召见的是他爹,又不是他,他即便去了,也代替不了他爹。姬昌的意思是,就别搭一个饶一个得了,你就老实在家待着。不出事、不怠工就是大孝!千万别去接我,去了也徒劳无功。听话就是好孩子,一定要记得啊!姬昌嘱咐完儿子,又来拜别母亲太姜。
行礼毕,太姜道:“我儿,为母与你演先天数,你有七载灾难。”
姬昌跪下答道:“今日天子诏至,孩儿随演先天数,内有不祥,七载罪愆,不能绝命。方才内事、外事俱托文武,国政付子伯邑考。孩儿特进宫来,辞别母亲,明日欲往朝歌。”
太姜道:“我儿此去,百事斟酌,不可造次。”姬昌曰:“谨如母训。”
怪不得姬昌会算卦,原来是他娘教的,在姬昌测算之前,他娘就已经算出来了,她的儿子姬昌有七年的灾难,无可躲避。但也死不了,这可能就是人常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姬昌也相当于是去进修吧,这种进修便是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灵魂的提升。在这七年里,姬昌专心研究算卦,还著了一本书,不记得是啥名了,难道是《文王六十四卦》?《周公解梦》不知道是不是他写的,反正这七年人家没闲着,一直在搞创作。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之后,姬昌出了内宫,与自己的原配老婆太姬作别。至于那二十四个嫔妃,已经来不及一一话别了。女人们啰啰嗦嗦哭哭啼啼的,不见倒好。还有那九十九个儿子,大的管小的,依次排列下来,也就不用自己多费心了。
本来都已经安排得好好的了,姬昌去朝歌也算是有备而来。偏偏伯邑考就是不听话。也不知道他是真想救父亲,还是想趁机见见妲己。
伯邑考心目中的妲己贤良淑德,美丽可爱。毕竟伯邑考对妲己的认知还停留在“人类的阶段”。但他万万没想到,见到妲己以后,妲己竟会如此简单粗暴火辣生猛,扑上来就要直奔主题。
这反倒把伯邑考吓退缩了,我的天,还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能干呀!完了,妲己已经过期变质了,太让人失望了。唉,算了,我还是专心救爹吧!
姬昌精通算卦,那算卦是姬昌发明的吗?
姬昌虽然精通算卦,但是算卦却不是,姬昌发明的,算卦的发明最早是在商朝。
封神榜姬昌算卦第几集
是第十集。
在这一集中纣王为了试探姬昌的忠心,将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杀掉之后。尸体活活剁成肉酱,再用肉酱制成肉饼送给姬昌名为赏赐,可怜的姬昌虽已算到伯邑考被害并被剁成肉酱、制成肉饼送到自己面前,却为了活命不得不装糊涂吃下。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