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克巴图吉日嘎拉(吉日嘎拉老师)
蓝野乐队的演出历程
98年9 月呼和浩特举行内蒙古地区首届流行音乐乐队演唱会
98年10月内蒙古农牧大学专场义演
99年2 月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99年4 月参加内蒙古电视台在内蒙古大学文体馆演唱会
99年5 月初推出蓝野乐队第一张蒙语专辑《祭成吉思汗》,开拓了内蒙古本土新音乐的发展道路
99年5 月底举办第一届蒙古族摇滚音乐节
99年6 月乐队参加中国国际电台首次“小金马”原创歌曲晚会
99年 夏天阿拉善盟、锡盟专场演出
99年7 月参加呼和浩特市广场“联想之夜”演唱会
2000年1月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0年 一年,蓝野乐队担任内蒙古卫视频道“相聚那达幕”栏目的现场伴奏乐队
2000年 蓝野乐队的单曲《春归的大雁》连续几周在SULD西部原创歌曲排行榜中名列榜首
2000年3月开始学生专场演唱会,在内蒙古大学和蒙专的演出又掀起了摇滚狂潮
2000年4月29日参加内蒙古电视台宣传部在锡林浩特举办的第二届流行音乐乐队演唱会
2000年6月到12月,蓝野乐队在内蒙古地区巡回演出49场
2000年8月到9月份,蓝野乐队受内蒙古民族剧团邀请担任“民族歌舞天天演”的现场伴奏乐队
2001年1月 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1年3月24日在民族剧院举办蓝野乐队不插电演唱会,作内蒙古电视台“索艺乐”栏目200期特别节目播出
2001年6月23日--24日,蓝野乐队、内蒙古电视台、西苏旗文化局联合组织第三次草原新音乐歌会
2001年7月26日在巴彦浩特体育场举行“中苑之夜”蓝野乐队演唱会。赞助单位有呼和浩特索丽德音像公司,阿左旗乌兰牧旗,阿左旗医药总公司
2001年8月4 日在青海省乌兰县,5日在得令哈市,届《海西电视报》创刊,海西邮政局《柴达木风光》明信片、纪念封首发之际,举办“蓝野之夜”演唱会
2001年9月8 日在阿左旗灯光球场,腾格尔幼儿园赞助举办“蓝野乐队”演唱会
2001年9月14日-15日在鄂尔多斯市鄂前旗影剧院举行“草原狂欢夜蓝野乐队演唱会”。赞助单位有鄂前旗石油公司,鄂前旗鑫兴商贸公司,鄂前旗电视台广告部,“鄂尔多斯蒙古包”,鄂前旗“潇洒舞厅”
2001年9月23日在鄂托克旗影剧院举行“帅丰之夜蓝野乐队演唱会”。赞助单位有“帅丰大酒店”,鄂托克旗宾馆,顺发装饰建材公司”,特格希吉日嘎拉祖传正骨门诊
2001年10月 蓝野乐队任内蒙古蒙语电视台创办25周年庆祝晚会现场伴奏乐队
2001年10月9日10日,额济纳旗第二届金秋胡杨旅游节特邀蓝野乐队演出
2002年1 月13日在巴林右旗参加内蒙古电视台主办的“吉祥巴林”汉语春节晚会
2002年1 月14日参加内蒙古电视台蒙语频道现场直播“吉祥巴林”蒙语春节晚会
2002年1 月24日参加内蒙古电视台的锡盟正蓝旗“浑善达克之韵”春节晚会
2002年1 月29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加北京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
2002年3 月-4月每周六在呼和浩特市“A蒙古酒吧”举办蓝野乐队歌友会
2002年5 月11日在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影剧院参加内蒙古电视台第四次 “草原新音乐会”
2002年6 月2日参加“爱艺思”音乐专线大型听友会
2002年6 月7日开始“草原之夏”呼伦贝尔巡回演唱会
2002年7 月21日在赤峰道德镇举办蓝野演唱会
2002年9 月“蓝野2001不插电现场演唱会”,推出蓝野第一张VCD专辑《蓝野现场与MV》
2002年10月在巴洲库尔勒市、和静两地举办“蓝野乐队”现场演唱会
2002年11月28日乐队前往北京为“杭盖”酒吧开业座场演出20天
2002年12月“蓝野”乐队《大雁春归》获蒙古语原创歌曲排行榜最佳乐队奖。
2003年1 月初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3年1 月初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的“蒙牛集团慰问演出”
2003年1 月初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北方重型汽车厂分会场”
2003年1 月22日参加“绿色--希望之歌”春节文艺晚会
2003年4 月8号乐队参加了由内蒙歌舞剧院举办的《国际呼麦交流会》
2004年6 月乌珠穆沁旗《2048搏克吉尼斯纪录》开幕式主题歌编曲演唱
2004年9 月《中国首届游牧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
2004年9 月 内蒙古和林《首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
2004年 内蒙古“建设文化大区征歌比赛”中以作品《花语》获一等奖
2004年,发行作品专辑《蓝野1,2,3》
2004年11月共青团中央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荣获金奖
2005年4月CCTV音乐频道《民歌中国》
2005年6月CCTV-3《星光大道》节目周冠军
2005年6月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第二届摇滚乐队演唱节》
2005年7月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
2005年7月CCTV-3《星光大道》节目月冠军
2005年9月《中国第二届游牧文化节》 文艺晚会
2006年1 月内蒙古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汉语)《草原迎宾曲》
2006年1 月内蒙古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蒙语)《好马》
2006年1 月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春节联欢晚会
2006年1 月内蒙古乌海市春节联欢晚会
2006年2 月 NMTV《魅力中国》 《Khuh kheer乐队新春音乐会》
2006年5 月锡市新音乐大型音乐节(蒙古国,中国)
2006年6 月东胜市《千龙演唱会》
2006年8 月与《中国唱片总公司》签约并在全国范围推出首张专集
2006年9 月锡盟镶黄旗专场演唱会
2006年10月签约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专辑《永远的歌谣》上市
2006年10月1~7日腾格里塔拉专集首发式
2006年10月cctv-3《民间歌舞盛典 》
2006年10月杭州《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演唱《牧歌》
2006年10月包头《巴图哈拉嘎演唱会》
2006年10月25日 乐队赴
2006年10月25~11月10日地区巡回演唱会~(共七场专场演出)
2006年10月27日 参加神灯节演出
2007年 1月2 日 乐队赴日本
2007年 1月4 日 日本KOBEI(神户)专场演唱会
2007年 1月7 日 日本KASHIWAZAKI(新楔)专场演唱会
2007年 1月27日 内蒙古卫视2007春节联欢晚会
2007年 2月7 日 内蒙古卫视《春回大地》春节歌舞晚会
2007年 3月9~14日北京星光现场STAR LIVE《天天有乐》演唱 2010年 8月25日参加阿巴嘎旗《阿巴嘎向您走来》专题晚会演唱
巴图吉日嘎拉的蒙古摔跤手巴图吉日嘎拉
2012年7月西乌旗第十三届人民那达慕搏克比赛1024博克冠军。
212年10月呼和浩特市哈萨尔搏克城市擂台赛冠军。
201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四届旅游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冠军。
真男人之车,变凶了的“野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成吉思汗养伤时所住石窟,右下部刻凿石壕为成吉思汗坐在崖边射箭时放腿处。
阿尔寨石窟内壁画---成吉思汗安葬图。
年7月初,内蒙古社科院著名研究员潘照东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及文献“证据”,认为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发现的重大遗迹,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遗迹离鄂尔多斯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不足公里。
阿尔寨石窟解谜
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凸地兀起一座数十米高的红色砂石平顶山,山上洞窟鳞次,这就是阿尔寨石窟。
据《蒙古秘史》记载,年秋,岁的成吉思汗仍然雄心不已“去征唐兀(西夏),以夫人也遂从行。”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在鄂托克旗与西夏军队隔河对峙。成吉思汗率部下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坐骑受惊,成吉思汗不慎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蒙古秘史》中说,“冬,间于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尔合惕地面下营。”据专家考证,“阿尔不合”,就是现在的阿尔巴斯;“搠斡尔合惕”,蒙语意为“多窟汇聚之处”,而蒙古高原石窟甚少,堪称“多窟汇聚之处”的,目前发现的仅有阿尔寨石窟。
据鄂托克旗文物管理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介绍,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十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所住。该石窟的门前,竖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苏勒德神矛,门旁刻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前方一里以外据说竖有成吉思汗的箭靶,至今仍可寻到。
在第二十八窟中,西面墙上有一幅壁画,潘照东认为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整个壁画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可以还原为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的场面。
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哭,应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之上,原有宫殿、寺庙,皆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现仍存有遗址地基。其五遗址的地基为圆形,是一较大型蒙古包的基础。六遗址与五相连,是一方形地基,较一、二遗址小得多。一、二遗址原为宫殿、寺庙,且位置居中,五、六遗址既然相连,又有区别,其功能应是相关且又有区别的。潘照东推断圆形蒙古包为主人(当为成吉思汗)居住之所,方形幕帐为议事之所。
壁画中部,绘有三人立于一棺木之后,左侧男子着盛装束袖袍服,头戴盔形圆帽,在其右侧站立的似为二位僧人,应为随同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托雷王子及为成吉思汗祈祷的僧人。木棺头宽尾窄,由一根圆木中间剖开而成,棺木年轮较清晰,木棺中间有三道箍。三人身后,绘有方形墓圹,其中伏着一具尸体,有四只白鹤用嘴将尸体衔起。墓圹右侧有一位僧人跪着,为逝者念经超度。剖木为棺,是当时蒙古人的安葬之礼。
在第三十一窟内西侧壁上,亦有一幅场面宏大的壁画,人物繁多,极其耐人寻味。此画上部,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部分,绘有一尊藏传佛教的密宗法王。画的下半部,绘有一百余各色人物,分为四组。
第一组共八人,为一地位尊贵、接受众人跪拜尊崇的大家庭。其中心人物为一位身材魁梧、头戴四方瓦楞帽,身穿盛装蒙古礼服的男子。他盘腿而坐,右手举在胸前,左手置于腿上。其左侧为一位贵妇人,着蒙古礼服,戴固姑冠,坐姿与男人相同,头也侧向男主人。侍坐于男人右侧的为二位贵妇人,均着蒙古礼服,头戴固姑冠,但坐姿不同,均只盘右腿,左腿收回半立,双手合十于胸前。男主人左侧,另有四位蒙古男子,年少无冠,着礼服,均只盘右腿,收左腿,双手合十。这八人毫无疑问为蒙古族的显贵之人,据巴图吉日嘎拉,魁梧男子当为成吉思汗,左侧贵妇人为正夫人孛儿帖兀真皇后,其左侧的四位年轻男子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皆为孛儿帖夫人所生;成吉思汗右侧的二位贵妇人,为也速干皇后、忽兰皇后,因为是侧夫人,所以坐姿与正夫人孛儿帖皇后不同。这八个人并排坐于白色的高台之上,接受人们的礼拜。
壁画中以大部分篇幅绘制密宗法王,潘照东认为,可能是寓意成吉思汗为密宗法王下凡,这与古代石刻记载相符。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幅壁画中部,成吉思汗家族与密宗法王之间,蓝黑色背景之上,绘有一座赭红色平顶山,颇似阿尔寨石窟山。
成吉思汗与百眼井
阿尔寨石窟往东约二十里,有一处古井遗址,名曰“百眼井”。在不到方公里的范围内,竟分布着八十余口深井,旁有饮马石槽,当地牧民称百眼井为“敖楞脑海音其日嘎”,意思为“众狗之井”。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八十多眼井星罗棋布,深者几十米,浅者十余米,井壁光滑,并无斧砍刀劈的痕迹,也无下井的蹬阶。为防止泥沙淤积,井口处多以石块垒起高约一米左右的圆形护墙。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谁有如此神力?
在百眼井周围地区,古代为水草丰美之地,有数条河流潺缓蜿转流入黄河。如为放牧所需,绝无必要在狭小范围内开凿如此众多深井的必要。答案只能从成吉思汗第六次南征西夏时,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活动中去找。据当地牧民介绍,这里原来有眼深井,随着风吹沙卷,有些井毁弃了,目前仍剩下80多眼。由于生态恶化,水位下降,多数已无水可取。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南征时,在这一地区驻屯大军,一日,成吉思汗带着只猎狗,在草原上围猎黄羊、狍子、狐狸。正值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人困马乏,猎狗焦渴难耐,成吉思汗心急如焚。急命兵器巨匠尧勒达日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钻出眼井,解了燃眉之急。从此,百眼井得名“敖楞脑海音其日嘎”。
这只是一种神奇的传说。据考证,成吉思汗第六次南征西夏时,数十万大军在此屯集约一年之久,为保证兵马饮水需要,遂开凿了众多水井。这一地区,在拉施特的《史集》以及《多桑蒙古史》、《蒙兀儿史记》、《元史译文补证》等史籍中,均有记载。《史集》中有两处提到“翁浑---答兰---忽都黑”一地,汉译为“翁浑的七十眼水井”,当为百眼井地区。
起辇谷在哪里
年,成吉思汗南征西夏时逝于军中。《元史》记载,“太祖22年围西夏,闰五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葬于起辇谷。”那么“起辇谷”在哪里?
数百年来,几代学者都在试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美国大富翁、探险家克拉维兹,去年特意从国内运来了能看到地下10米深处的先进仪器,发誓非要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不可。年7月17日至21日,联合考古队在宾得尔山北面的乌格利格其贺里木发现了距地面11米处的一个庞大的陵墓。据《蒙古秘史》记载,宾得尔山曾经是成吉思汗祭祀、朝拜的地方,山上除了有蒙古多个氏族的牌位外,还有用各种文字写成的碑文。据说,成吉思汗父亲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因此,考古队认为,该墓穴极有可能是一直没有找到的神秘的成吉思汗陵墓。
据悉,联合考古队在墓穴附近发现了一位76岁的老人。据老人讲,他们家很早就守卫在这个地方。蒙古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巴扎尔古勒博士认为,在乌格利格其贺里木发现的陵墓应是匈奴大汗的,因为匈奴人有将大汗遗骨安葬在10米深的地下的传统。原苏联专家弗拉基米尔佐夫则认为,成吉思汗陵墓在一个极隐秘的地方,可能是在湖底。
据鄂托克旗史办主任、《鄂托克旗志》主编仁钦先生和巴图吉日嘎先生多年的考证,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地区的地名,颇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千里山”、“千里沟”与“起辇谷”。鄂托克旗西北部靠近黄河有一座山即千里山,山间有沟名千里沟。其名的蒙古语为“其额勒”,与“起辇”谐音,汉意为人迹罕至的高山深峡,即龙潭虎穴。“起辇”、“千里”均从“其额勒”转译而来,史称起辇谷即今千里沟。
起辇谷据说还有另一种解释:古代帝王所乘之车曰“辇”,皇帝所乘之车曰“龙辇”,皇后所乘之车曰“凤辇”。传说成吉思汗灵车行到此地,深陷泥中,五部人马拉之不动。众将跪拜,向圣祖承诺:日后必于此处择地建白屋祭奠。随后大呼“起辇”,灵车果然启动。此后即将此谷名为“起辇谷”。潘照东曾数次穿越此山、此沟,“包特高西力”---“驼羔梁”。在千里沟(起辇谷)西北数公里有一处谷地,依山傍水,是个,名为包特高西力,汉意为“驼羔梁”、“有驼羔的草场”,相传是安葬成吉思汗后杀驼羔处。
“宝拉陶勒亥”---成吉思汗坠马鞭之处。包特高西力东北约十公里有“宝拉陶勒亥”,汉意为“小山丘”。相传成吉思汗第六次南征西夏时,先攻占了控制黄河的战略要地阿尔巴斯山---阿尔布坦山。当成吉思汗率大军行至宝拉陶勒亥时,驻马高坡,纵情四顾,山青水秀,风光秀丽,陶醉之际手中的镂金银马鞭不觉坠地。侍从欲去捡起,成吉思汗挥手制止,沉思良久,说“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息之邦。我看这个地方很美,死后就埋葬在这里吧。”
“霍洛图山”---长陵。宝拉陶勒亥东侧有霍洛图山,即环行山,碗状山,相传即为《蒙古源流》中所说的祭祀成吉思汗的“长陵”所在。
在《史集》、《多桑蒙古史》、《蒙兀儿史记》、《元史译文补证》等重要的史籍中,都记载了成吉思汗在“翁浑---答兰---忽都黑”(翁浑的七十眼井)地方做了噩梦,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那么成吉思汗完全可能逝于鄂托克,为保证战争胜利,秘不发丧,而停灵于阿尔寨山顶之阴凉的石窟中,在灭西夏之后才“造长陵共仰庇护”。
按照传说,名工匠为成吉思汗打造了陵墓,为了让陵墓的具置成为千古之谜,工匠被名士兵全部杀死,这些士兵在返回都城后也被集体处死。他们的耳朵被割了下来,以证明他们全被杀死。因此,知道成吉思汗陵墓具置的人少之又少。
成吉思汗的第三十四代孙、草原上的最后一位王爷(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郡王)、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年已75岁的历史学家忠义老先生认为,蒙古人作为草原民族,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人去世了,实行土葬、水葬、。在成吉思汗陵中不可能保存他的遗体。
《蒙古源流》说,成吉思汗逝世后,“于彼处建白屋八间,在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鄂特克地方”。这八座白色的蒙古包,称为“鄂尔多斯”,供奉成吉思汗的英灵和遗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鄂尔多斯辗转迁徙,行遍万里草原,供人们瞻仰。清朝初年,鄂尔多斯迁到伊克昭盟郡王旗。八白室所在地因此得名“伊金霍洛”,意为“圣主之陵园”。
巴图吉日嘎拉的蒙古摔跤手巴图吉日嘎拉
2012年7月西乌旗第十三届人民那达慕搏克比赛1024博克冠军。
212年10月呼和浩特市哈萨尔搏克城市擂台赛冠军。
201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四届旅游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