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生大业后面是什么(吉凶是什么意思)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下一句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下一句是“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出自战国时孔子后学的《易传·系辞上传》第11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译文:因此,太极含阴阳,阴阳一分为二,所以说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化成四象,四象即是四种形象,即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再由此演变出八卦,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判定事情的吉凶,由此发展大业。
《易传》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和变化都是由阴阳、刚柔、动静对立面的消长、交感、相摩、相荡所引起的,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五行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完整是什么啊?
太极分两仪,两仪分三才,三才画四项,四象分五行,五行衍,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衍万物 然后是什么?
下一句是:八卦衍万物,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含阴阳,阴阳一分为二,是故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化成四象,四象即是四种形象。
郑玄解释“太极”说:“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虞翻说:“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所谓“淳和未分之气”,所谓“太一”,指天地未分的统一体。
《庄子·天下》篇论关尹老聃之学云:“主之以太一。”太一是太与一。《吕氏春秋·大乐》篇:“音乐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礼记·礼运》篇:“是故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这所谓太一不是两个观念。
而是一个范畴,指最原始的统一体。这些是“太一”一词的由来。郑玄和虞翻的注解即认为这四句是讲天地的起源。画卦说朱熹《周易本义》说:“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才之象始备。此数言者,实。
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不假丝亳智力而成者。画卦揲蓍,其序皆然。”这就是说,作卦次序,先设想一个无形的太极,然后画一奇一偶为两仪,一奇一偶之上又各加一奇一偶为四象(即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之上又各加一奇一偶为八卦。朱氏虽也提到揲蓍,而以画卦为主。此说虽然新颖,实不可通。李塨批评画卦说道:“庖牺始作八卦,是《易》自作卦起,未闻始作太极也。且作卦奇偶画也,太极图圈非画矣。……成象之谓乾,则先画乾,效法之谓坤,则次画坤。皆三画卦,以象三才,未闻有一画两画止而谓之阳仪阴。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者。”(《周易传注》)这个批评可谓是非常切当的。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_百度...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最、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可参见: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19559.html?fr=qrl3
以下是引文:
这句话不是出自《周易》或《易经》,而是出自后人(据说是孔子)解释《易经》的书--《易传》。
《易传》共有10册,其中《系辞》分上、下二册。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所以,准确地表述楼主给出的这句话的出处,应当是:《易传·系辞上传》。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最、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什么意思...
“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意思是:对事物有喜爱与厌恶的不同,两者相争斗就会有吉凶产生,要对远近不同的事物进行选择,就会有后悔或难舍的结果产生,符合实情还是虚假不实相互作用就会有得利或受害的不同结果产生。
原句是:“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译文:事物的变动是以利益来说的,吉凶的变化是根据感情的波动而变迁。
对事物有喜爱与厌恶的不同,两者相争斗就会有吉凶产生,要对远近不同的事物进行选择,就会有后悔或难舍的结果产生,符合实情还是虚假不实相互作用就会有得利或受害的不同结果产生。
《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
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中,今人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都是较好的参考书。重点读《系辞》上下篇。
扩展资料:
关于《周易·系辞》的历史渊源《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
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欧阳修怀疑《系辞》、《文言》和《说卦》以下非孔子作,依然认为《彖传》和《象传》出于孔子之手,他显然将《易传》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归诸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