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太极意境图(正确的太极双鱼图)
双鱼太极图含义是什么
双鱼太极图,由黑白两条鱼组成,黑代表阴性,白代表阳性,两条鱼紧紧缠绕,环抱在一起,首尾相连,相互渗透。代表世间万物,都有阴性与阳性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协调统一,黑鱼的眼睛是白的,而白鱼的眼睛是里的,表示阴性中有阳性,阳性中也有阴性,如失去平衡就会由小变大,向相反的属性转变。
释双鱼太极图
如图
太极双鱼图的灵感是来自于大熊猫吗?
太极图的灵感并不是来自于大熊猫,而是我们先人根据万物运行的规矩而得的。太极双鱼图最初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而可能是一些漩涡或者太阳的变形体,表达早期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后来才进化演变成太极双鱼图,象征事物阴阳两面。
人类早期也和现代人类一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看到的东西就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会通过绘画绘制一些所见所闻。较早的人类文明时期,人类的实力还比较弱,洪水来了害怕,太阳太厉了造成干旱也害怕,被大自然按地上摩擦,因此人类很崇拜自然的力量,也靠脑补或者祭祀来效仿自然,当然也可能是最初人类对“美”、数学的认识,弄出来各种图像。
万物离不开阴阳两种性质,现在的计算路的根本也是二进制1和0卦也如此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阴爻和阳爻组成的。而阴阳这两种性质完全对立又怎么形成世界万物的呢?我们祖先非常聪明从生活中发现只有像太极图一样的运行与交融才能使得两种相互对立的组织相互融合,并且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现象两者之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依存,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正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两者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缺一不可。
漩涡状的纹路不止在中华大地上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部落中存在,在其他早期人类文明部落也出现过。
演变成现在的太极图案用了多久不清楚,但是多多少少和以前的人类经历有点关系,最初没有太极那样蕴含着那么复杂的观念。
最早的时候,由于人类实力的限制,通常只在较小的一片区域活动,尽管也会迁徙,但是由于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一片区域的人类部落就算见过大熊猫,也无法传递给更远的人,即便文字出现后大多数人也是见不到熊猫的。目前几个公认的说法没有一个认为是来自于大熊猫。
太极鱼图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了代表中国一些古文化的学说、哲学体系的代表图案,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而是将很多人的经验、认识融合在一块形成的。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寓意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对立统一和谐存在的。比如,有天就有地,有男有女,有白天有黑夜,任何事情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在西方文化里,更强调对立,认为是白的就绝对不是黑的,是黑的就绝对不是白的,是正的就不是反的,是反的就绝对不是正的。而在中华文化里更注重统一。双鱼太极图就体现了这种统一的思想。双鱼太极图里,寓意对立两方的黑鱼和白鱼,黑的里面有白的,白的里面有黑的,而且图案似乎在转动,寓意黑的有可能变成白的,白的有可能变成黑的。
谁能给我解释道家的“八卦双鱼图”。谢谢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阴阳鱼是什么东东?象征啥?和八卦图有关不?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
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太极图的来源?如果单就这种图形纹样而言,显然无法直接推衍出太极图。因为类似的图案在其他民族就没有演变出太极图,如古代巴比伦有双蛇缠绕交尾图案,古希腊、古印度、高加索、小亚细亚等地的遗物(银饰、铜壶、花瓶等)上有:“”纹饰,但这些民族都没有太极图。至于“涡漩”一说,实属荒唐,“涡漩”无处不在,如果从中能看出太极图,那太极图岂不是遍布世界各地了吗?
不过,从这些图形隐含的思想观念看,又不能说与太极图毫无关系。这些图形都是双双交合而成,或双龙、双蛇,或双鱼、双凤,连“”也是由两个相同的符号交叉而成,这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双双图纹,或表示男女(伏羲、女娲),或表示雌雄(双鱼、双蛇、双龙、双鸟);两两交叉,反映原始生民对男女、雌雄交合的直观认识。由两性生殖器、男女、雌雄、日月等人体现象、生物现象、自然现象,逐渐体悟出“阴阳”概念,以及阴阳同体、阴阳相对与相交(对待与统一)、阴阳交互作用、阴阳相互转化等等思想理念,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阴阳文化。《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纠合正是阴阳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
可见,原始时代的这些图纹只不过是太极图的思想渊源,而从中并不可能直接演变为太极图,太极图到底源自何图?最早的太极图为何时何人所作?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人的论述。
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认为“先天图”(应当包括“阴阳鱼图”或就是“阴阳鱼图”)是从五代宋初陈抟那里传下来的。最有名的是朱震的论述:“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进易说表》)
其实比朱震更早的晁说之已叙述了先天图的流传:“有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图南,以《易》授终南种征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阳穆参军修伯长,而武功苏舜钦子美亦尝从伯长学。伯长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挺之授河南邵康节先生雍尧夫。”(《嵩山集》卷十八《王氏双松堂记》)
我们再来看一看与邵雍同时代的人是怎么说的。与邵雍同巷里居住了三十余年的二程兄弟说:“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程氏只上推到穆修,穆修以上则以一句“远有端绪”省略。
邵雍之子邵伯温说:“先君受易于青社李之才,字挺之。为人倜傥不群,师事汶阳穆修。挺之闻先君好学……于是先君传其学。……伯长,《国史》有传,其师即陈抟也。”(《易学辨惑》)
由此可见朱震所说的传承关系是基本可信的。可惜的是这张“先天图”没有随上述文字流传下来,以至今人无法确认它到底是“阴阳鱼图”,还是“先天八卦方位图次序图”,或是别的什么图。
其后详细论述易图流变的是元代的袁桷,他在为宋末谢仲直《易三图》作的《序》中说;“上饶谢先生遁于建安番扬,吴生蟾往受易而后出其图焉”。而谢仲直又得自彭翁,彭翁得自武夷君。武夷君可能就是白玉蟾(白玉蟾道号武夷翁)。袁桷又说:“至荆州袁溉道洁始受于薛翁,而易复传。袁乃授永嘉薛季宣……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其孙抗秘不复出。……今彭翁所图疑出蔡氏。”(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依袁桷说,易三图的流传大致为:
薛翁-袁溉-薛季宣……(蜀之隐者)-蔡季通-蔡抗……武夷君(白玉蟾)-彭翁(即彭耜)-谢仲直(即谢枋得)-吴蟾
那么蔡元定从四川访得的三图是什么样子?或者说谢仲直的“易三图”是什么样子?今天已经看不到了,袁桷当时就没有说明。胡渭推测:“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