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海上丝绸之路(青花加釉六开光龙纹花卉执壶)
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等。
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赝品呢?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6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山水,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8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9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10、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11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12 、青花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有开片,体小的胎重。
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
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 厘米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 77.6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又如康熙青花渔家乐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
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洋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
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13 、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山水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73.5厘米,及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
14 、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15 、 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 45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
河北省博物馆的馆藏陈列
唐山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穿孔红铜牌,是人类由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产物,也是我国境内出土的最早青铜制品之一。兴隆县出土的一批战国铁范42副87件,包括锄范、镰范、镢范、斧范、凿范、车具范等类型,是国内出土的生产工具铸范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
满城陵山汉墓出土文物是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陵山汉墓是西汉第一代中山国王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的墓葬,两座洞室墓共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玻璃器等文物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90余件,国宝级文物5件。刘胜金缕玉衣是用金丝将岫岩玉片编缀而成,整体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金丝约1100克,玉片2498片,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窦绾金缕玉衣形式与刘胜玉衣相似,共用金丝约700克,玉片2160片。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形象,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组成。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可将灯烟导入器内,以保持室内清洁。错金博山炉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线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举世闻名的珍宝。透雕双龙纹高纽白玉谷纹璧玉质晶莹洁白,纹样优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为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河北是中国古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和重要产地,早在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时期,人们就已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唐宋时期,河北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瓷器产地,出现了著名的四大瓷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隋唐邢窑白瓷是北方瓷器的代表,被唐代茶圣陆羽誉为“类银”、“类雪”,形成中国瓷业生产“南青北白”的局面。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胎薄釉白,刻划花技法流畅生动,印花装饰更具特色,发展为宋代白瓷窑之首。磁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纹饰技法风格豪放,富有乡土气息,瓷器上的绘画题材饶有兴致,极富情趣。井陉窑是河北省考古工作者的新发现,产品以细白瓷为主,唐、五代时曾为官府烧制过瓷器。石家庄市博物馆四大名窑瓷器精品均有收藏。
河北省博物馆另一具有重要特色的瓷器藏品是元代的青花和彩釉瓷,1964年保定市元代窑藏中出土的11件青花和蓝釉瓷器代表了同类元瓷的最高水平。其中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是国宝级文物,集绘画、镂雕、浮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代表了元瓷烧造的最高成就。玉器中的精品以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璧和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成套玉器最具特色。
河北历史上一直是佛教盛行之地,馆藏的许多造像以精美的艺术造型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曲阳修德寺出土的2000余件汉白玉佛教造像,是国内出土数量最多、时间延续较长的一批佛教造像,对研究佛教发展史有重要的意义。金银器中以唐代鎏金鹿纹菱花银盘和辽代契丹文“敕宜速”金、银牌最为代表。
馆藏书画约2000件,主要是明清两代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明代著名诤臣杨继盛、东林党人赵南星、明末殉国名臣吴景范、清初理学家孙奇逢、清康熙名臣魏象枢、魏裔介等人的书画作品,形成了以地方名人墨迹见长的馆藏特点。另外还有文徵明、朱耷、唐岱、郑板桥、虚谷、吴昌硕及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的精品之作。
近现代文物藏品记载着燕赵儿女为追求解放、争取光明而进行的血与火抗争,是100多年里河北人民革命征程奋斗不息的历史见证。其中有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入侵重要证据的清末直隶南部法国天主教总堂献县张庄教堂遗留原始资料;义和团运动首领景廷宾在“扫清灭洋”起义中使用的马鞍;土地革命时期宁都起义领导者赵博生的遗存衣物;抗日战争时期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作的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手稿;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征战的指挥战刀;冉庄地道战中使用的油灯、镐头、铁锨;白洋淀雁翎队使用的木船、火枪;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大碗;中国人民银行第一版人民币印钞石版等珍贵文物。 石家庄市博物馆建有设备比较完善的文物库房,有一套健全严格的文物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提用、核对、注销、统计等管理制度和手续,有专业技术人员对藏品进行维护保管,并设有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文物修复工作室。保管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
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的书籍目录
人头像
人面像
陶人头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面器饰残片
裸体女像
陶猪
鸟形壶
猪形鬶
鹰形尊
妇好鸮形尊
象形尊
小臣艅犀形尊
石人像
男女奴隶像
青铜头像
司辛石牛
鸟状壶盖
人形铜车辖
虎形尊
盠驹形尊
立鹤方壶盖纽
彩绘女木俑
持剑木俑
铜武士俑
铜人
女孩像
虎牛祭盘
虎头形水道管口
武士俑群
袍俑头像
军吏俑
将军俑
骑兵鞍马俑
跪射武士俑
立射武士俑
二号铜车马
彩绘骑兵俑
铜马与铜俑
彩绘立射俑
侍立俑
女侍立俑
马踏匈奴
跃马
卧马
卧象
野猪
伏虎
卧牛
人抱熊
石蟾
女坐俑
拂袖舞女俑
喇叭裙女俑
杂技俑盘
陶鸭
博弈老叟
双人舞盘
长信宫灯
羽人器座
鎏金马
铜牵马俑
石羊
石辟邪
说唱俑
骑马俑
抚琴俑
俳优俑
双人像
持锸俑
立式说唱俑
杂技俑
部曲俑
木猴
出行车马仪仗
铜奔马
跪坐俑
男侍俑
弥勒佛像
一佛二菩萨
五佛像(部分)
齐武帝景安陵麒麟
释迦立像龛
石俑
帽形髻女俑
供养菩萨
交脚弥勒菩萨
菩萨头像
释迦像
释迦坐像与左立佛
菩萨像
弟子及胁侍菩萨像(附局部
胁侍菩萨
菩萨
菩萨
观音菩萨
飞天
飞天
菩萨与弟子
造像碑
弟子迦叶
飞天四身
菩萨像
阿弥陀佛
阿修罗天像
佛经故事
思惟菩萨与供养人
飞天与骏马
供养人像
释迦与多宝佛
供养菩萨像
柱础
持弓武士俑
骑马乐俑
持剑武官俑
持盾武士俑
陶马
兴国寺佛像
邹广寿造思惟像
上官僧度等造像碑
菩萨身躯
释迦像
陶牛
坐佛像
菩萨
释迦牟尼佛
胁侍菩萨
文殊菩萨(附手局部)
弟子阿难
女侍童
男侍童
弹阮飞天
观音菩萨
释迦佛(局部)
二胁侍菩萨
跪坐弟子
胁侍菩萨
菩萨
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菩萨
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立像
坐佛像(残躯)
阿弥陀佛坐像
观音菩萨立像
女侍俑
母猪哺崽
人首鸟身俑
双龙交颈、双龙献珠
胁侍菩萨
伎乐
菩萨
男供养人头像
踏谣娘舞俑
飒露紫
拳毛马呙
猎骑胡俑
大卢舍那佛
文殊菩萨
天王和力士
雄狮
力士
蹲狮
骆驼载乐俑
参军戏俑
迦叶、菩萨、天王
阿难、菩萨、天王
供养菩萨
菩萨与弟子
供养菩萨
虚空藏菩萨坐像
菩萨头像
菩萨立像(残躯)
思惟菩萨像
力士立像
骆驼载乐舞俑
女立俑
女立俑
勾头马
菩萨立像
鼓乐图
五菩萨
鉴真坐像
菩萨天王立像
胁侍菩萨立像
乐山大佛
修定寺塔门额浮雕
驯马俑
女俑头像
生肖群俑
菩萨头像
天王立像
黑马
菩萨像
天王像(半身)
弟子阿难像
菩萨
天王
胁侍菩萨
菩萨
菩萨头像
弥勒大像
菩萨立像
菩萨
洪巧像
王建坐像
普贤菩萨坐像
男舞俑
天王立像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
力士
伎乐天
瑞兽
惠能坐像
使臣立像(局部)
罗汉坐像
罗汉像(局部)
观音菩萨坐像
罗汉坐像
守护神将
侍者立像
观音菩萨乘麟像
罗汉坐像
侍女立像之一(局部)
侍女立像之二
缘觉菩萨坐像(局部)
武士俑
菩萨立像(局部)
天王立像
小儿相扑
力士立像
影壁降龙罗汉坐像
捧缸人
推磨砖俑和春米砖偶
数珠手观音
孔雀明王
侍吏俑
武士俑
观音菩萨坐像
交脚菩萨
佛与罗睺罗
力士
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
释迦牟尼像
力士像
弟子迦叶像
供养人像
观音菩萨
天部(之一)
文殊菩萨骑狮像
佛教故事
女官像
千手观音
大忿怒明王
养鸡女
释迦涅槃图
白衣观音
文殊菩萨
男戏俑
云龙
紫竹观音
老君坐像
罗汉坐像
善财童子
顶棺人
人物头像
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局部)
菩萨立像(局部)
月宫仙子
观音菩萨立像
四臂观音菩萨
自在观音
渡海观音
毗湿奴
持国天
弥勒佛
虚日鼠
胃土雉
嘎雅巴尊者
千手观音
童子参观音
缘觉坐像
韦驮
达摩立像
如意观音
关羽
双鹿
波阇提婆尊者
鸳鸯穿莲
凤戏龙陛阶御路石
刘国华像
渔樵问答
蒋门神
钟馗嫁妹(局部)
渔归
看手串(局部)
沉思
鲁迅先生头像
李逵拒酒
惜春作画
蔡文姬
鸦片战争
木匠
水浒传人物
扁鹊行医
艰苦岁月
五羊群雕
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
大路歌
少女
齐白石像
周恩来胸像
洪宣娇
丁玲印象
启明
生命
谭嗣同像
饮水的熊
开荒牛
和平
一衣带水
孙中山像
走向世界
猎人争雁
鉴湖三杰
好喜欢
崛起
月
秦始皇陵
麦积山石窟
嵩山寺塔
栖霞寺舍利塔
神通寺四门塔
安济桥
慈恩寺塔
荐福寺小雁塔
原起寺经幢
南禅寺
龙虎塔
九塔寺九顶塔
宝带桥
乾陵
南岳庙正殿
南唐两陵
王建墓
宋陵
繁塔
龙华寺塔
兴圣教寺塔
孔庙大成殿(局部)
晋祠圣母殿
观音寺白塔
佛宫寺释迦塔
觉山寺塔
北海
庆华寺花塔
安平桥
曼飞龙塔
八字桥
网师园
卢沟桥
金山寺千佛舍利塔
百八塔
明十三陵
天安门
正阳门
太庙
地坛
武当山紫霄殿
天坛
白居寺菩提塔
广德寺多宝佛塔
广胜上寺飞虹塔
塔尔寺
经略台真武阁
杜甫草堂
拙政园
留园
沈阳故宫(部分)
故宫三大殿(局部)
避暑山庄(部分)
环秀山庄
颐和园(部分)
十笏园
五亭桥
沈阳昭陵(部分)
五塔召金刚宝座塔
阿巴和加麻札(部分)
峨眉山报国寺山门
布达拉宫
北京四合院
绍兴鲁迅故居(局部)
吉林朝鲜族民居
喀什维吾尔族民居
巩县下沉式窑洞
福建圆形土楼
昆明一颗印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泉州杨阿苗宅
藏族民居
湘西临河民居
景洪傣族竹楼
杨州黄宅书斋小楼
湘西凤凰县山区民居
黟县际联村民居
七角星纹镜
乳钉纹爵
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
素爵
饕餮乳钉纹方鼎
雷纹扁足鼎
牛首饕餮纹尊
饕餮纹卣
饕餮纹罍
牛首饕餮纹尊
饕餮纹单柱爵
饕餮纹盉
饕餮纹斝
饕餮纹鼎
饕餮纹簋
镂孔雷纹觚
虁纹銊
亘鬲
牛方鼎
北单卣
亚弜鼎
后母辛方鼎
妇好扁足方鼎
妇好甗
妇好偶方彝
妇好方尊
妇好壶
饕餮纹瓿
后亀母斝
妇好觚
后母辛觥
妇好爵
嵌绿松石玉援戈
子渔尊
后母戊方鼎
告宁鼎
亚共尊
父丁鬲
直纹觯
马永盉
天觚
共罐
嵌绿松石饕餮纹方罍
人面盉
二祀邲其卣
饕餮纹釜
饕餮纹瓿
孤竹罍
禺方鼎
禺卣
小臣艅犀尊
人面铖
凤柱斝
龙纹觥
三孔有銎铖
虁纹牺尊
七孔有銎铖
鸮卣
龙虎尊
御尊
饕餮纹鼓
饕餮牛首纹卣
三羊饕餮纹尊
虎食人卣
四羊方尊
饕餮纹瓿
大禾人面方鼎
豕尊
象纹铙
鸮卣
牛尊
三羊鬲
牛首纹卣
双羊尊
羊尊
古卣
饕餮纹三足壶
者姤方罍
鸟兽纹觥
三羊饕餮纹瓿
双鸟鼍鼓
利簋
蜷体虁纹簋
蜷体虁纹尊
夫卣
龙纹五耳鼎
鸟纹方鼎
甲簋
鸟纹卣
弓季尊
弓季卣
伯各卣
直纹卣
何尊
盂鼎(通称大盂鼎)
折觥
饕餮纹鸟鼎
四鸟扁足方鼎
鸟纹觚
勾连纹鼎
保卣
令方彝
斜纹鬲
母鼓方罍
伯矩鬲
伯簋
燕侯盂
蟠龙盖罍
公卣
太保方鼎
蟠龙盖盉
宜侯矢簋
鸟纹觥
伯方座簋
鸳鸯尊
鸟盖壶
联珠纹卣
凤纹尊
云纹铙
蜷体虁纹罍
太保鸟卣
直纹簋
成王方鼎
班簋
饕餮纹甗
鸟纹象尊
彏伯羊尊
人形车饰
冬戈方鼎
冬戈簋
鸟纹贯耳壶
师凡鼎
史墙盘
癌钟
与壶
窃曲纹方鬲
牛尊
盠驹尊
盠方彝
虎尊
师趝鬲
豁簋
禹鼎
梁其钟
克镈
仲义父缸
鸟盖扁盉
仴匜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雕生簋
虁纹方鼎
散氏盘
憀生盨
云纹牺尊
螭虎纹镜
象首兽纹簋
侯母壶
垂鳞纹方彝
秦公簋
蟠龙纹方壶
莲鹤方壶
王子午鼎
涡纹鼎
素命镈
蟠虺纹贯耳壶
蔡侯甲鼎
牺首鼎
三轮盘
牺首匜
吴王夫差鉴
吴王夫差矛
越王勾践剑
嵌红铜狩猎纹壶
嵌红铜狩猎纹豆
龟鱼方盘
错金豆
弦纹盉
令狐君嗣子壶
嵌绿松石龙纹豆
联座壶
曾侯尊盘
曾侯编钟
蟠龙建鼓座
鹿角立鹤
云纹铜屋
螭首盉
镶嵌图像纹壶
中山王鼎
龙凤方案
银首人形灯
有翼神兽
楼阙形饰件
树影灯
错金银有流鼎
浮雕纹铺首
错金银琉璃壶
安邑下官钟
错金银龙耳方鉴
漆绘人形灯
蟠虺纹编钟
骑驼人形灯
错金银立鸟壶
嵌绿松石卧鹿
虎纽錞于
蟠虺纹提链壶
勾连云纹豆
八环杯
三角云纹敦
鸟盖瓠形壶
杜虎符
龙纽錞于
乐府钟
斗兽纹镜
鸟形灯
鎏金壶
六山镜
熊足鼎
错金博山炉
竹节炉
鸟篆壶
浮雕纹酒樽
昭明透光镜
五铢纹铜鼓
铜屋
骑士贮贝器
献俘鎏金扣饰
鎏金兽形盒砚
错银牛灯
伍子胥画像镜
铜式盘
狩猎纹镜
花鸟人物螺钿镜
红陶双耳三足壶
红陶绳纹碗
彩陶人面鱼纹盆
彩陶鱼纹盆
彩陶船形壶
小口细颈锥刺纹壶
红陶小口尖底瓶
彩陶花瓣纹盆
彩陶鹳鸟石斧瓮
彩陶盆
彩陶涡纹曲腹盆
彩陶人头器口瓶
彩陶漩涡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彩陶钵
彩陶瓮
彩陶壶
彩陶蛙纹瓮
单耳带流罐
彩陶壶
彩陶人形浮雕壶
双大耳罐
红陶双耳罐
猪纹钵
白陶背水壶
黑陶杯
红陶兽形器
白陶鬶
黑陶弦纹杯
黑陶蛋壳杯
彩陶筒形瓶
黑陶高足杯
黑衣灰陶镂孔双层罐
黑陶贯耳壶
黑陶壶
白陶鬶
青釉原始瓷尊
白陶豆
白陶几何纹瓿
灰陶大口尊
印纹陶罍
原始瓷尊
印纹硬陶带柄罐
原始瓷刻波纹双系罐
原始瓷刻纹筒形罐
原始瓷云雷纹尊
彩陶鬲
涡纹筒状双耳罐
红陶双耳罐
原始瓷龙梁壶
陶鼎
青釉兽面三足鼎
彩绘陶盒
鸟形豆
彩绘茧形壶
彩绘陶壶
方壶
陶薰炉
绿釉陶奁
原始瓷双系罐
水波纹四系罐
绿釉陶熊灯
绿釉九连陶灯台
青釉塑贴谷仓罐
青瓷盆
青瓷蛙形水盂
越窑鸟形杯
青瓷虎子
青瓷辟邪水盂
青瓷扁壶
青釉印纹四系罐
青釉四系带盖双鸟盂
青瓷香薰
青瓷兽形尊
青绿釉六系覆莲罐
青釉褐斑蛙尊
青釉褐斑羊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四系壶
青瓷双复系盖罐
青釉褐斑盖钵
青瓷大莲花尊
六系盘口壶
越窑双复系盘口壶
覆莲小罐
青釉刻花壶
青瓷莲瓣纹托碗
越窑褐斑莲瓣纹碟
青釉四系罐
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
白瓷绿彩刻花覆莲四系罐
白瓷覆莲罐
白瓷彩长颈瓶
青瓷画纹六系罐
黄釉贴花莲瓣纹尊
黄釉陶壶
青釉四系罐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双龙把双身瓶
束腰白瓷罐
白釉鸡首壶
青釉烛台
黄釉绿彩壶
白釉花口壶
蓝釉小罐
黑釉彩斑腰鼓
花釉罐
青釉凤首壶
邢窑白釉碗
白釉穿带壶
白瓷菱花口盘
花釉壶
白釉双龙耳瓶
白瓷长颈瓶
青釉褐彩网纹罐
贴花壶
青釉莲花纹瓜形壶
青釉褐彩诗文壶
褐绿釉鹿纹壶
褐绿彩云纹罐
灰釉斑彩葫芦瓶
壶
四系壶
海棠式大碗
褐彩云纹镂孔薰炉
绞胎陶枕
褐彩带盖罂瓶
贴花龟纹多角瓶
三彩鸭式杯
三彩陶马
三彩莲花纹罐
白瓷盒
青瓷夹耳罐
青釉壶
刻花莲瓣纹盖罐
刻花瓶
刻花渣斗
龙首流净瓶
五兽足薰炉
印花云龙盘
刻花人物纹壶
青瓷缠枝牡丹纹瓶
刻花缠枝牡丹盖盒
青釉雕花瓷壶
白地黑花莲花纹瓷枕
白釉黑花镜盒
三足洗
玫瑰紫釉盆托
鼓钉洗
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
青白釉划花瓶
三足尊
弦纹瓶
贯耳炉
弦纹瓶
贯耳瓶
鱼纹盆
单柄洗
白瓷孩儿枕
青白瓷注子·注碗
青白釉刻花执壶
童子垂钓枕
珍珠地虎纹瓶
黑釉木叶纹盏
黑釉剪纸文字纹玳皮盏
荷花纹瓶
黑釉剔花梅花纹瓶
青白瓷堆塑瓶
刻花婴戏纹碗
青釉印花碟
青釉刻花瓶
印花多子盒
刻花牡丹纹瓶
白瓷刻花牡丹瓶
双贯耳瓶
堆釉蟠龙盖瓶
白地褐花叶纹盖罐
素胎堆塑四灵盖罐
刻花云纹梅瓶
白釉剔花瓶
绿釉凤首杯口瓶
绿釉龙梁鸡冠壶
白釉刻花鸡冠壶
黑釉刻花小口瓶
白釉黑花牡丹纹瓶
黄釉黑花纹虎枕
青白釉云龙纹狮纽盖瓶
青白釉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青白釉仿定窑螭纹洗
青釉刻花牡丹蕉叶纹瓶
青白釉荔枝纹高足杯
卵白釉碗
卵白釉印花双龙纹高足碗
青白釉僧帽壶
青白釉透雕戏台式枕
青白釉捏雕瓷枕
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
青花鸳鸯莲纹盘
青花束莲卷草纹匜
青花诗文高足杯·面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青花松竹梅纹瓶
青花人物牡丹纹盖罐
青花松竹梅纹炉
釉里红彩斑高足转杯
釉里红折枝菊纹高足转杯
釉里红地白龙纹盖罐
釉里红白花纹托盘
釉里红雁衔芦草纹匜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
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青釉双鱼纹洗
贴花龙凤纹盖罐
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
豆青釉条纹荷叶盖罐
蓝釉白龙纹梅瓶
宝石蓝加金彩小酒杯
钧釉花口双耳驼座瓶
紫彩大盆
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
白地黑花鱼藻纹盆
白地黑花人物罐
白地黑花凤纹罐
赭褐色彩绘带盖罐
黑釉彩绘卷草纹罐
三彩镂雕龙凤炉
釉里红缠枝菊纹大碗
甜白釉暗花梨头壶
青釉三系盖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花果纹执壶
青花金彩荷莲纹碗
青花云龙纹扁壶
白釉鸡心碗
青花批杷绶带鸟纹盘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
青花缠枝牡丹纹蟋蟀罐
青花狮球纹罐
青花海水龙纹扁瓶
釉里红三鱼高足杯
青花红彩龙纹碗
豆青釉雕狮烛台
斗彩高士图杯
斗彩鸡缸杯
斗彩“天”字款龙纹盖罐
斗彩花蝶纹盖罐
白地刻填酱釉花果盘
釉里红白鱼影花盘
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
孔雀绿釉碗
青花人物套盒
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
釉里红凸雕蟠螭纹蒜头瓶
青花云鹤八仙葫芦瓶
红绿彩缠枝莲纹瓶
青花矾红鱼藻纹盖罐
斗彩双耳八卦炉
五彩鱼藻纹大罐
三彩灵芝龙纹方碗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五彩凤纹镂空瓶
青花婴戏纹长颈瓶
五彩瑞兽纹罐
青花花卉出戟花觚
青花净水碗
白釉犀角杯
素三彩龙凤牡丹纹碗
何朝宗达摩立像
紫砂瓜形壶
珐华坛
青花天女散花碗
青釉橄榄式瓶
天蓝釉菊瓣尊
釉里红凤凰纹瓶
豇豆红太白尊
豇豆红柳叶瓶
黄釉凤首提梁壶
五彩花鸟纹尊
五彩竹雀纹壶
蝴蝶纹梅瓶
五彩王嫱出塞图瓶
五彩龙凤纹盖罐
青釉鱼篓尊
青釉印莲花扁壶
青釉刻花云龙纹缸
祭红梅瓶
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斗彩飞龙纹“天”字罐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珐琅彩团花蝴蝶圆碗
白釉三联瓶
霁青描金花卉七孔花插
朱红龙纹高足盖碗
青花鱼藻纹碗
青花云龙纹五孔扁瓶
粉彩百鹿图尊
青花八吉祥宝月瓶
粉彩描金海晏河清尊
粉彩镂孔转颈瓶
粉彩山水人物图盖罐
各色釉彩大瓶
青花釉里红墨彩瓶
五彩鱼藻纹盘
米市像
琉璃人物瓦脊雕塑
兽面纹丫形器
玉龙
玉兽玦
玉鸮
玉铲
人面形饰
兽面纹石奔
人面形佩
兽面纹琮
兽而纹镯
兽面纹戈
玉斧
兽面纹簋
玉鳖
玉立人柄形器
跪坐人
玉鹅
玉凤
玉鹦鹉
虁龙佩
鸟纹刀
玉虎
玉鱼
鸟兽纹璜
鸟纹环
人首蛇身饰
虎形佩
玉人头饰
兽面纹饰
虎形璜
兽面纹玉梳
兽面纹饰
双龙佩
虎形饰
四节佩
多节佩
三龙环形饰
虎形佩
双龙首璜
镂空龙形佩
镂空龙凤纹璜
镂空螭虎纹合璧
勾连云纹灯
皇后印玺
玉龙附金带钩
玉龙虎并体带钩
浮雕双螭纹剑首
镂雕双凤格
镂空龙凤纹套环
熊虎相戏珌
镂空玉佩
兽首衔璧饰
镂空龙凤纹环
铜嵌玉铺首
镂雕双螭龙纹谷璧
仙人奔马
玉铺首
镂雕龙凤纹环
龙形觿
金玉耳坠
双凤系璧
镂雕螭纹璧
玉辟邪
玉座屏
夔凤纹樽
蝉形琀
献珠宝人带板
云形杯
镂雕双凤佩
玉带
透雕折枝花锁
花鸟佩
玉“春水”饰
兽耳云龙纹炉
渎山大玉海
龙纽元押
龙纹活环尊
牧马镇
玉带饰
龙纹带板
玉碗
玉爵杯
合卺杯
菊瓣盘
玉炉、瓶、盒
九龙瓮
桐荫仕女图
镂空花薰
大禹治水图
会昌九老图
金节约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
金虎纹条形饰
金耳坠
金虎纹圆形饰
猿形银饰
金盏、金勺
交龙金带钩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楚王银匜
银盆
金兽
包金卧羊带饰
“文帝行玺”金印
金奔马
狩猎纹高足银杯
舞伎八棱金杯
赤金龙
刻花赤金碗
舞马衔杯纹银壶
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器
镂空银董球
银鎏金凤纹大盒
龙狮纹四足银罐
金耳环
乳钉鎏金银盏
鎏金银八角杯
瑞果图鎏金银盘
鎏金银八角盘
花卉纹银六角盘
荷叶敞口银杯
金娃娃
鎏金银鸡冠壶
鎏金银壶
鎏金银戏童大带
鎏金银面具
银镶珠“金翅鸟”
“文王访贤”金饰件
银罐
银瓶
镀金团花银圆盒
如意纹金盘
缠枝花果方形金饰件
银槎
蟠螭银盏
银架
鎏金花瓣式银托盏
银渣汁
金冠
鎏金银盘
金凤钗
银爵
银鼎
蟠桃银杯
银累丝花瓶
金编钟
金錾云龙纹执壶
金錾龙纹葫芦式执壶
银鎏金嵌珐琅砚盒
金錾花高足白玉藏文盖碗
金桂月挂屏
金累丝殿式龛
金嵌珠天球
银提梁壶
朱漆木碗
缠藤蔑朱漆木筒
嵌玉高柄朱漆杯
朱漆木雕遗痕
彩绘雷纹漆器残片
黑漆木碗
缠丝线黑漆木柲
彩绘贴金嵌绿松石漆觚
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彩绘漆内棺
彩绘竹胎漆排箫
彩绘龙纹皮胎漆盾
彩绘射猎图漆瑟残片
彩绘木雕蟠蛇漆厄
彩绘木雕鸭形漆豆
彩绘漆盒
彩绘透雕漆箭箙
彩绘透雕漆座屏
彩绘龙凤纹漆内棺
彩绘透雕四龙漆座屏
彩绘双耳长漆盒
彩绘兽首凤形漆勺
彩绘鱼鹭纹漆盂
彩绘云龙纹漆盒
彩绘变形鸟头纹漆卮
彩绘波折纹长方形漆盒
彩绘几何纹铜箍三蹄足漆樽
彩绘“君幸食”漆盘
彩绘黑地漆棺
彩绘云气纹夹纻胎双层漆奁
彩绘鹤纹漆匜
彩绘七豹纹扁形漆壶
彩绘三鱼纹漆耳杯
彩绘漆耳杯盒
彩绘神人怪兽纹龟甲形漆盾
彩绘几何纹漆碗
彩绘漆案
彩绘铺首衔环三蹄足漆奁
彩绘贴金银箔嵌玛瑙珠漆七子奁
彩绘嵌银箔漆砂砚
彩绘夹纻胎漆耳杯
彩绘鸭嘴形柄漆盒
彩绘漆秘器
彩绘铜扣兽纹漆钵
锥刻戗金黑漆盒盖
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彩绘漆匕
彩绘童子对棍图漆盘
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
彩绘鸟兽鱼纹漆槅
彩绘孝子故事图漆棺残片
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局部)
“九霄环佩”紫漆琴
“大圣遗音”栗壳色漆琴
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
花鸟纹嵌螺钿黑漆经箱
描金堆漆舍利函
花瓣形圈足黑漆碗
紫褐色漆托盏
黑漆碗
柳塘图戗金填朱漆斑纹地长方形黑漆盒
园林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
出游图戗金长方形朱漆盒
剔犀执镜盒
脱胎剔犀柄团扇
婴戏图剔黑盘
桂花纹剔红盒
“张成造”云纹剔犀盒
“杨茂造”观瀑图八方形剔红盘
东篱采菊图剔红盒
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
“张敏德造”赏花图剔红盒
烹茶图剔红盒
携琴访友图剔红盒
五老图委角方形剔红盘
云龙纹剔红盒
林檎双鹏图剔彩捧盒
“滇南王松造”文会图委角方形剔红盘
山水人物纹委角方形剔黑盒
人物花卉纹戗金莲瓣形黑漆盒(两件)
祝寿图绿地剔红盒
龙凤纹方胜形雕填漆盒
龙凤纹银锭形雕填漆盒
龙凤纹菊瓣形雕填漆盘
松鹤纹斑纹地雕填漆盘
孔雀牡丹纹皮胎剔红盘
竹林七贤图长方形剔红盘
“时大彬造”山水人物纹紫砂胎剔红壶
云龙纹梅花形雕填漆盒
梵文缠枝莲纹长方形填漆盒
彩绘描金山水人物纹漆盒
款彩楼阁园林图黑漆屏风
描金龙纹黑漆戥子盒
缠枝莲纹嵌螺钿舟形黑漆洗
花卉纹百宝嵌委角方形黑漆笔筒
“方如椿”款描金山水人物纹长方形黑漆盒
“千里”款嵌螺钿锡胎黑漆执壶
“江千里式”云龙纹嵌螺钿长方形黑添盒
婴戏图嵌螺钿黑漆箱
寿字云纹瓷胎剔犀尊
花卉纹雕填漆几
彩绘云龙纹双圆形漆盘
彩绘花鸟纹圭形漆盘
云龙纹剔红宝座
彩绘描金花果纹包袱式长方形漆盒
蝙蝠勾莲纹柿形雕填漆盒
彩绘描金紫檀扶手椅
描金花蝶纹斑竹栏椭圆形黑漆盘
彩绘描金桃蝠纹方胜形漆几
描金黑地山水楼阁图漆手炉
海兽纹剔红盒
海水游龙纹剔红盒
春字寿星莲瓣形填漆盒
双凤纹莲瓣形雕填漆盒
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
脱胎菊瓣形朱漆盘
彩绘山水八仙图金漆盒
识文描金瓜形漆盒
识文描金海棠形漆攒盒
嵌螺钿葵花形黑漆盒
描金山水人物长方形罩漆盘
“卢葵生制”雄鸡图百宝嵌长方形漆砂砚盒
“沈绍安制”彩绘描金花鸟纹长方形漆盒
对凤对龙纹秀浅黄绢面衾(部分)
凤鸟凫几何纹锦
龙凤纹绦
田猎纹绦
菱格六边形纹绦
飞凤花卉纹绣
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
龙凤虎纹绣
信期绣手套
青丝履
秋香色地菱形隐纹花叶纹经锦枕
黄地龙凤纹经锦
绛地印花敷彩纱
乘云绣黄色对鸟菱纹绮
浅褐色菱纹罗地信期绣
茱萸纹绣绛色绢
鸡鸣枕
树叶纹缂毛坐垫
鹿纹锦
长寿光明锦
“续世”锦
人首马身纹缂毛
方纹绞缬
树纹锦
云气动物纹锦
刺绣佛像供养人
忍冬联珠龟背纹刺绣花边
联珠“胡王”锦
宝相花印花绢褶裙
双羊纹锦覆面
绞缬四瓣花罗
绿色狩猎纹印花纱
联珠对孔雀纹锦覆面
联珠鹿纹锦
月兔纹锦
紫绛绢地绣宝相睡莲经帙
褐色牡丹芙蓉花罗
绣线瑶台跨鹤图
缂丝仙山楼阁册
缂丝帕玛顿月珠巴像
缂丝八仙拱寿图轴
织成仪凤图
绿地花果纹夹缬绸
秋香地花果纹夹缬绸
金地缂丝鸾凤牡丹纹圆补
黎族织花筒裙
黎族刺绣龙被
粤绣褡裢
布依族蜡染花边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
和阗绸
骨雕人头像
鹰头
双鸟朝阳
圆形器
象牙虎纹板
彩漆龙纹勺
人物花鸟纹尺八
象牙尺
片体饰件
竹雕残荷洗
松鹤益寿笔筒
刘、阮入天台香筒
竹雕寒山、拾得像
鱼龙海兽纹笔筒
玉兰花式杯
鸳鸯暖手
螭纹扁壶
送子观音像
四开光坐墩
松荫策杖图笔筒
戗金细勾填漆春凳
嵌楠木宝座
戗金细勾填漆龙纹酒桌
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
螭纹圈椅
喷面式方桌
平头案
铁力象纹翘头案
大画案
嵌螺钿罗汉床
四面平螭纹画桌
十字连方围子罗汉床
五屏风式龙凤纹镜台
龙纹方角柜
十字栏杆架格
戗金细勾填漆龙纹箱
钟馗掏耳图笔筒
东山报捷图笔筒
竹石图笔筒
东方朔像
束腰齐牙条炕桌
呵欠罗汉像
罗锅枨方凳
螭纹翘头案
戗金龙纹高束腰炕桌
贴黄仿攒竹方笔筒
二竖戏牛
仿青铜提梁卣
七贤图八骏图笔筒
贴黄四子盒
贴黄方觚
贴黄提梁小柜
三螭海棠盒
牙雕鹌鹑盒
三羊开泰图插屏
深院月夜赏梅图
贴黄龙纹竹丝编织笔筒
牙雕冠架
大吉葫芦式花薰
嵌瓷靠背扶手椅
黑漆描金靠背
镂雕花卉圆盒
直后背交椅
裱云龙纹缂丝宝座
鹿角椅
束腰折叠式炕桌
嵌玉小宝座
戗金填漆梅花式香几
漆面转动式圆桌
透雕花牙平头案
蟠螭纹架几案
镶竹雕山水小座屏
蝠磬纹大罗汉床
朱漆灯台
多宝格
山水屏风宝座
剔红百宝嵌屏风宝座
四美图真本
决定陀罗尼咒
鲁公输子先师
炉火之神
月宫马
西游记
古都驼铃
仕女屏条
平升五福 独占鳌头
沈万山聚宝盆
双锁山
五福捧寿
和合二圣
全家福
副扬鞭门神
神荼郁垒
灯笼方
莲鱼贵子
春牛图
天地三界十方万焚具辛
选仙图
拾花轿
赶庙会
天雷报
傣族冬札
剪纸熏样
扫晴娘
牛耕图
熏样刻纸
染色窗花
寿桃生肖 人物
观世音
帅盔
仕女·花篮风筝
八仙庆寿
沙燕
白蛇传·孙夫人试剑
吹糖人
梨园(亦称古埙)
人面猴
踏青
子母雁
兔儿爷
欢乐行
断桥相会
兔子王
骑马人·动物
麒麟送子
寿星不倒翁
挂虎
泥插子(小泥佛像)
陶模
陶模玩具
狮枕
八仙酒令牌
坐童
棒棒人
青龙雁月刀
小燕车
月饼模子
吼狮
拴娃狮·炕头狮
背背猴
四大天王
持荷童子
童子·猴子
布老虎
蛙心鱼枕
蝈蝈葫芦
金鱼
水浒叶子戏
元代的青花瓷器有哪些特色?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的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其创烧的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并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而且,此时的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瓷器外销。白釉也称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这类瓷器胎子极细白,坚致,胎体较厚,釉中所含微量的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画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
如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高2.3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11.4厘米。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足内露胎无釉。
该盘外壁刻画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矫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两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是以钴蓝为着色剂,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元代蓝釉瓷有的光素无纹,有的饰有刻白纹饰,有的加绘金彩。
如河北保定窖藏元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高4.5厘米,通流长17厘米,底径8.5厘米。匜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
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同时发现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红釉瓷为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极少,只有在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发现,出土的只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如元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高12.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5.3厘米。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
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盖一侧及壶口沿外侧各置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瓷器中的珍品。壶身的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梨形壶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的造型,这种壶的形体小巧,主要用于餐桌上。
元代釉下彩绘瓷“青花”是古代瓷器最重要的角色,它是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饰是黑色的。
元代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小件和大件两大类,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所有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和国产的钴土矿特点相同,应是国产钴料所绘。
常见的器物有杯、碗、盘、匜、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这些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并且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多属民用瓷。
如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高23.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3厘米。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
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小系,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佳作。
此器形造型源自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铜器,为元代瓷器的流行样式,除青花器外还见有龙泉窑青釉制品,元代瓷器借鉴这种造型时,特别注意到吸取蒙古民族铜壶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
再如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6.1厘米。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如青花鸳鸯荷花纹花口盘,或称“满池娇”,高7.3厘米,口径46.4厘米,足径29.8厘米。盘16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
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6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且内墙斜削。
此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还有一类青花瓷,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带有黑褐色的斑点,纹饰层次较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
画得很满密,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如大型酒器元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13.4厘米。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
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陀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体现了元代青花大型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的特点,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
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梅瓶不仅纹饰宜人漂亮,而且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
到了明代,梅瓶变为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
如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乡观音山沐英墓发现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即为元景德镇窑代表瓷器,该瓶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被称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而口径仅为5.5厘米。小口、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之独特。
此件梅瓶通体绘有各种青花纹饰,虽然纹饰层次多样,但上下饰的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了,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
这件瓷器的画面被放在了梅瓶的腹部,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青花中的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出的白地红花瓷器。青花和釉里红除了所有绘画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制作技术、绘画方法和烧制工艺基本相同。
但是,釉里红的烧成气氛比青花的更严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红瓷与元青花瓷一样,具有胎子细密、坚致、洁白,釉子白中闪青,非常光润的特点。
纹饰多见缠枝菊、牡丹、莲花、云龙、云凤、云鹤、孔雀、芦雁、人物故事等,边饰多为变体莲瓣、云肩、灵芝云、蕉叶、回纹、弦纹等。
器型多为大罐、高足杯、匜、玉壶春瓶、塔式罐、谷仓、大盘、碗、瓷雕人物等。
如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
该罐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此罐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有釉里红外、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多种。如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高20.5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6.8厘米。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
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4道,上腹部刻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刻画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涂抹釉里红。
小件用具再如釉里红转把杯,高10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3.8厘米。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
此外,元代其他地方瓷器还有吉州窑和玉溪窑等。
吉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磁州窑,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其白地泛黄,黑花发褐,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如元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通高6.5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厘米。罐直口,平底,附嵌入式盖。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盖面饰一折枝花卉纹。此罐形体较小,
为蟋蟀罐。图案简捷流畅,自然大方。
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有着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
云南省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发现有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高25.6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9.5厘米。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中国青花瓷
根据成熟青花瓷应具备的三要素,即,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来衡量,并参酌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明代青花人物故事孔明碗大约值多少钱
民窑的东西,底部残裂,磨损度厉害,粗略估计大几百块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