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大寒,又是一年,从新开始 大寒小寒又一年是什么意思
大寒,为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
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
一候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三候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腊月
农历十二月,一年中最后一月,最冷的一月称“腊月”。这个“腊”原是猎取禽兽肉以祭祖,与“伏”对应。周朝称“大蜡”,“腊”也称“索”,“索鬼神而祭之”。元稹有诗:“腊尽残销春又归,逢新别故欲沾衣。”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大寒》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就要到了。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
尽管此时节天气寒冷,却抵挡不住人们“迎年”和“忙年”的热情,人们开始忙着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杀年猪、灌香肠、腌腊肉,陆续为春节做准备。
— 祭灶:糖粘灶王嘴 —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节,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
常用的灶神联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 尾牙祭 —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一般情况下,尾牙祭祀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点开始祭拜。
尾牙祭拜土地公时,供桌会设在土地公神位前。在门口或后门处也会设供桌,以祭拜地基主。祭祀的供品有牲礼、四果、春卷。
图片来源:colorhub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对信众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的老板设宴犒赏员工,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 踩岁 —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们将芝麻秸撒在行走之处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好口彩。
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 鸡汤糯米饭 —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过去穷人家防寒条件简陋,没有更多营养品食用,从大寒开始吃上一碗糯米饭就算是补身体了。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在大寒时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中衍生出的各种应节食俗和习俗,在如今仍值得细细品味当中的美好寓意,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万物更新,在这最后的一个节气里,我们更应该洗净身心,以待来年的惊喜。
大寒过后,一天天走向立春,春天的脚步近了,人间四月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