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生两仪
太极者,一气也。阴阳者,两仪也,两仪也。两仪非指两端,两极,实指两个方面,两种趋势、两个过程和两个阶段。一物生两变,在空间上自然生两体,一分为二也。物质因阴阳进退之变化而一分为二。非一刀把一物切成两块。二者,一之变而起,无变则太极始终凝结为一,不会生二。太极动则分,分而生二,而二亦可亦为一。是故,一分为二,合二归一。佛修不二法门。二指阴阳分开,一分则生二,合二为一。故不二法门即一之未分和合二归一也。分则有阴阳,有阴阳则有对待,有对待则有分别,有分别则有你我,有你我则有生克,有生克则有制化,有制化则有生灭。故阴阳生则有生死也。佛要求遁入空门,实指阴阳合二归一也。
论形气相生
世界无非是物质与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没有一种物质不运动,也没有哪种运动离开物质。物质与运动总归一体。物质者,存在也。运动者,变化也。有存在必起变化,有变化才能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为阴,变化为阳。易者,日月也,亦即阴阳也。日月相推而生变化,即寄意一阴一阳之谓道。易者,阴阳变易也。阳极生阴,阴尽生阳。总一阴一阳交替变化。易不言存在,而存在自在变化中。非易否认存在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是主,运动是从。而易则以运动为主,物质为从。此易与现代哲学之异也。然则,哪种理论更正确呢?其实,都正确。问题是所强调的角度不同。爱因斯坦认为,质量是可以变化的,当物体以光速运动时则瞬间化为能量,失去质量而生出能量。而能量也可以凝聚而产生物质。质量者,物质也。能量者,变化之根本动力也。故质量为阴,能量为阳,古代易学则形气之关系。气聚成形,形散为气。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易之言变化实指阳气之重要,生命之物质主静,能量主动。阳主施,阴主受,天主施,地主受。阳生则阴长,阳灭则阴死。阳气之盛衰影响到阴气之盛衰。生命体无非随一阳之生灭盛衰而起变化。故易之学更接近实践科学,而现代哲学更接近本体真理。一以实践为主,以生命为主,一以本体为主,以理论为主。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实践为主要求具体化,理论为则追求抽象。故易之阴阳,是自然生命科学包含哲学之思辨,而现代的矛盾论,则高度抽象,以求更加普遍运用,此易与现代哲学之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