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东北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期间最后一个强烈的节日,过了这一天,年也就基本结束了。那么,元宵节那天,有什么风俗活动我不太清楚。吃元宵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渊源?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元宵在古代原本的意思是“上元节之夜”。由于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的名称改成了“元宵节”。元宵之夜,全城灯火通明,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让除夕之后的庆祝活动再度热闹起来,已经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时,称为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为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尔称元宵。但是,宋以后,也被称为灯夕。到了清朝,人们也将其称为灯节。
元宵节吃元宵的寓意
南方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把元宵称为“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称为糯米做的(部分地区是红薯做的)、实心做的、带馅的等。馅有馅、白糖、山楂等,可以煮、烤、蒸、炸。起初,这种食物被称为“浮丸子”,后来又被称为“汤团”和“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的字音相近,取团圆的意思。象征着全家人圆满幸福。人们也怀念着离别的家人,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吃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像月圆一样团圆,所以也有人们对未来幸福团圆家庭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吃元宵的由来
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美食。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不可缺少的食物。正月十五是拜年的一个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装饰五颜六色地庆祝节日。元宵节早在汉文帝时期就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后来汉武帝把“太一神”的祭祀定为这一天,加大了这一天的影响力。元宵的制作方法在北方和南方有差异,在北方被称为元宵。将切成块状的馅料放入簸箕中,撒上江米粉滚成圆球即可制成元宵,外皮柔软,馅料结实有嚼劲。元宵在南方被称为“汤圆”、“圆子”、“水圆”等,和饺子一样,将糯米粉和面团揉成团,包在煎饼里包裹馅料。糯米很粘,吃起来口感非常细腻爽口。
提示:上述黄历吉日与你八字不一致。可能会有竞争。你可以用下面的产品查询适合你的上等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