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烧纸钱?以纸寓钱一开始烧的可是真钱
原标题: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烧纸钱?一开始烧的可是真钱
一、钱本来不是纸的,也不是烧的
上古时期的人就认为,人死后,并不是就此烟消云散,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另一个时空。生前所享用的一切,也能带到另一个时空继续享用。这是很自然的,对于过世亲人寄托哀思的信念。这同时意味着,如果过世的亡灵不满意,不安宁,有遗憾,可能就会骚扰在世的人,造成许多麻烦。
为了让亡灵满足,安宁。就会把死者生前使用的东西,喜爱的东西,以及一些特制的器具,甚至是人,放在死者身边,随死者而葬。这种陪葬之俗,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陪葬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了。等到有了货币的时候,货币也就成了陪葬品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最初的货币是贝壳,所以早期陪葬品中,就有大量的贝壳。安阳阴虚妇好墓就出土了七千多枚贝壳。这贝壳可是货真价实的真钱。后来钱币随着朝代不同而有变化,但入土陪葬的,都是社会上流通的真钱实币,挖出来就能直接使。这种陪葬的真钱币,叫做瘗钱。“瘗”就是埋的意思。《汉书·张汤传》中就记载有人盗汉文帝陵园瘗钱的事:
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
二、以纸寓钱
以纸寓钱,大概在魏晋时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云:
今代送葬为凿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宝钱货,遂以钱送死。……率易从简,更用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於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古埋帛,今纸钱则皆烧之。
据封氏所言,用纸钱代替真钱,是“率易从简”,这是有道理的。用真钱送葬,实为浪费,给平民之家带来极大的压力。东汉王充就曾批评过这种现象:“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神,空家以送终。”
用真钱厚葬的另一弊端,就是会使得坟墓被盗。为了瘗钱,连皇帝的陵墓都敢去盗,何况其他。李坷 《松窗百记》云:“ 恐瘗钱为死者祸,后世艰得钱,易以纸。自后沿袭,至唐而焚之,其来久且远。”
以纸寓钱虽然于魏晋时已有,但对纸钱的使用,却并不是只有焚烧一种形式的。
瘗埋纸钱,是继承瘗钱的形式,自然是有的。
另一种是抛洒纸钱。张籍有诗云:“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到清朝还有“髙盖山头日影微,野风吹动纸钱飞。”的诗句。可见纸钱是抛洒而非焚烧的。
还有一种是抛在水里的:“亲始死被发持瓶瓮,恸哭水滨,掷铜钱纸钱于水。”
第四种,就是焚烧了。王建《寒食行》云:“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三、纸钱的焚化
有学者认为,焚化纸钱,与佛教有关。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为死者焚化纸钱,是与佛教义理相悖的。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中言:
佛教不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做鬼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经过焚烧之后的纸库锡箔能够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亲属可以用布施、 供佛、 斋僧的功德, 回向亡灵、 超度亡灵。其它的 一切,都是毫无用途的迷信。
焚化纸钱,实际上是与拜火教和道教有关的。拜火教认为,火神能将所烧的东西传给鬼神。拜火教从南北朝到唐朝都昌盛不绝。
拜火教影响所及,人死后,要把他生前所用之物烧掉,而不是随死者埋掉。《魏书》中就记载:“今国 家营葬,费损巨亿, 一旦焚之,以为灰烬。”
另一方面,道教施法的一种方式,就是焚烧符箓。道士画一个符箓也是挺费劲的,为什么又要烧掉呢?他们认为那也是通鬼神的一种方式。所以五代时,道教就有了焚烧纸钱的仪轨了。
在这种焚化能通鬼神的思想下,为死者焚化纸钱也是为了纸钱能通给亡灵。另外,焚烧之物,也不限于纸钱,而是纸人,纸马,纸屋等等东西了。
四、
虽然为亡灵焚化纸钱和其他纸的物品的形式最为流行,但实物陪葬,埋真钱等形式,并非就此消失,而是一直存在的。同样的,焚化纸钱也只是一个最流行的方式而已,也不是唯一。其他诸如撒纸钱等形式,也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