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终到落葬 送到终了,有什么好处
原标题:从送终到落葬,感受石家庄人的传统葬礼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用在葬礼习俗上,是再适合不过了。纵观汉族的丧葬仪式,尽管各地习俗不同,但多数要举行跪拜烧纸、披麻戴孝、扬幡招魂等仪式,有些还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石家庄的传统葬俗。石家庄人的传统葬礼,通常分送终、停尸、报丧、收殓、出丧、埋葬、复二、祭七等步骤。
其一、送终:老人病危时,子女、亲朋围在跟前,听老人最后的遗愿;老人咽气时,儿女们号啕大哭(哭爹叫娘),称之为送终。如果儿女因故未能给老人送终,常被视为人生憾事。
其二、停尸:老人去世后,要第一时间给穿寿衣(很多地区咽气前穿),俗称“装表”,盖好“遮脸布”。然后用床停尸在房屋当门,或搭灵棚,挂白纸团于大门旁(男左女右),纸团条数按死者年岁计数,门前还贴讣告。
尸前设灵桌一张,置油灯一盏,称之“万年灯”,桌上摆放米饭等供品,桌旁点四柱香,同时门楣还要糊白纸。一切就绪后,由族人带领孝子到同族人家磕头,并叩见“主丧人”,请其帮忙料理后事。
其三、报丧:丧主把要通知到的亲属姓名、地址逐一开列清单,派人分头去报丧(时间为上午),报丧者说明葬期及是否动客,无论亲属离的远近,丧主都要给报丧人酒饭招待或用现金顶替。
其四、收殓:停尸时间多为三日,备棺入殓。棺木材质依家境不同而有不同。富贵人家多用柏木做“三五材”、“四六材”;穷人家则多用柳杂木做薄皮材。入殓时吊客盈门,大都雇吹鼓手戏班。富者摆筵,贫者设便饭,款待来宾。
吊唁供品味、乡亲送茶供(点心)、亲戚送花供,又称五花供(莲花馒头、粉条、蔬菜等),儿女亲家送面“三牲”或真“三牲”(鸡、鱼、猪头),死者挚友多送黑或蓝色挽幛,家庭和亲友晚辈披麻戴孝,香案摆祭品,子女分跪灵柩两旁轮流守灵,直至出丧。
入殓之前,棺中撒五种粮食颗粒,孝子孝女向棺底投掷铜钱或硬币,谓之“垫背钱”,亲人最后近视死者遗体,不许泪滴尸身,然后将尸体放进棺材,称为入殓。合棺时,子女环立,高呼“躲钉”或“提钉”。合棺前,有亲友察视死者的棺木,铺盖、衣着是否妥帖,有人会借此吹毛求疵、刁难孝子。
其五、出丧:出丧时,“二起脚”连声,鼓乐交作,由掘墓人将棺材推入灵架(或灵车),接着抬起灵架不再落地,所有孝子执丧旗、丧棒齐跪灵轿前,执事人喊“起身”,长子执“引魂幡”(即灵头猛回头、子为全白、孙为红绿)。次子摔“丧瓦”,三子磕头。服孝者拄哀杖,由人搀扶踟蹰前行,号啕大哭,余者且步且跪,哭念死者,孝女晚辈则号哭于棺后,沿街而转。棺轿行至大街宽敞处,由死者女婿行祭礼,谓之路祭。而后棺至坟穴。
最后、埋葬:出殡人群到达坟地,由若干人将灵枢抬至墓地,葬入事前经“阴阳先生”择时辰挖好的墓穴内,谓之入葬。主孝子先填土三锹,然后男女孝子围绕墓穴正反各转三圈,将哭丧棒扔于墓内,由掘墓人填好,隆起墓丘,上插引魂幡,孝男孝女大哭一场,即告安葬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