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简介,立冬有何来历?
2023-09-30 12:53:55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时至今日,立冬的风俗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立冬的相关内容。每天的日子都是不一样的,有吉时就一定有凶时,想知道更多关于农历九月的所宜和所忌吗?来老神婆一探究竟吧。
立冬的简介: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
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我国古代民间习俗以24节气之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元代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的文字内涵是具有多重意义的,
(1)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
(2)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立冬有何来历?
1.据典籍的记载内容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2.立冬三候的说法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