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血是从哪个血型变来的,血型是由谁发现的
血型是由谁发现的,并把其划分为A型,B型和O型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红细胞血型的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 Landsteiner,那是在1900年。
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此,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开始时,他只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A、B、C三型。
1902年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A、B、C之外的第4型。后来国际联盟卫生保健委员会将这4型正式命名为A、B、O、AB型,这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红细胞ABO血型系统。
在以后的数十年里,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几种血型。1940 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collection),抗原总数193个。
1958年法国的Dausset首先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 gen,HLA),到1995年已公布HLA表型特异性112种,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血小板血型抗原是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的。
b型血是怎么产生的
1.人体有23对染色体,即46条。其中有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血型由基因决定。每个括号为一个基因,血型由一对基因决定.
A型血的基因:(Ia)+(Ia) 或者 (Ia)+(Ii)
B型血的基因:(Ib)+(Ib) 或者 (Ib)+(Ii)
AB 型的基因:(Ia)+(Ib)
O型血的基因:(Ii)+(Ii)
血型的遗传规律即:
A+A→A、O;
A+B→A、B、O、AB;
A+O →A、O;
A+AB→A、B、AB;
B+B→B、O;
B+O→B、O;
B+AB→B、A、AB;
O+O→O;
O+AB →A、B;
AB+AB→A、B、AB
为什么血型有A/B/AB/O四种,怎么来的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来确定的。
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最重要的是将人类血型分A、B、AB、O四种(称为ABO血型系统)。
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A)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
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是不同名的,即红细胞含凝集原A,血清中含凝集素B(简称抗B), 相反,红细胞含凝集原B,血清中含凝集素A。根据人体血液中所含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
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 取决于遗传因素,如双亲都是O型,子代也是O型参考资料: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来确定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