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有术
对琐事的关注程度
你讨厌做小事吗?因为上司或同事往往并不了解你的才能,开始不会委以重任,让你做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除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把它完成你别无选择。这是取得上司信任的最有效的途径。不要自视清高,以为大材小用;或者几天没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开始怀疑是不是选错了单位。谁也不能一口就吃出个胖子,想要灿烂辉煌,你先得耐得住寂寞。
对一个细节的关注往往可以窥探出这个人的性格。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大体,忽视细节以及被他认为的所谓的琐事。我们说,什么样的事情才是琐事?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大事?有人可能会说让我整理一个小小的文件,这表现不了我的才能。事实上,应该清楚的是,这是给你的一个考验,是领导给你的试探器。只有把所谓的琐事搁置起来,努力地去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努力地完成每一件和自己相关的事,出色地处理好那些别人眼里不足为道的事。你的才能不是在埋没,应该有一万个理由告诉自己:我是非常出色的。古人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琐事的关注程度可以让一个领导注意发现人才。对琐事的关注程度同样也可以让你发现自己身边的男人是否就是你所追求的白马王子。
所以,从男人最不经意的“鞋子”就能了解到他们内在的一些信息。
对于随随便便穿鞋的男人。这种类型的男人是不在乎自己穿什么鞋子的,乱穿一通。有的时候鞋子与衣服一点儿也不相配,哪怕是鞋子早已破损、式样过时,他也无所谓,甚至没有穿袜子,袜子已破损、穿错,他都可以忍受。在个性上,他是个不拘小节的男人,常常眼高手低。私生活没什么条理,又喜欢做白日梦,相信总有一天自己可以一步登天,容易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和他刚约会时,他会刻意安排约会地点,注重气氛和情调,但随随便便就打发了。他注重的是物美价廉的消费,除非他自己想要吃顿大餐,否则他绝对不会主动邀约。你若是爱上了他,会发现他的感情世界纷乱复杂,常常是忘记不了旧爱,又拒绝不了新欢。三角恋、四角恋
纠缠在一起,而当一切纷争引爆时,他会选择“逃开”,躲避现实的方法,令爱他的人痛苦不堪。所以,小心别太快爱上这种男人。
说话时的手部动作
手可以充分表达感情。人类的手指十分灵敏,可以感觉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动。我们也习惯于在说话的同时比比划划,或者完全用手势来表达感情,有时一个温柔的爱抚胜过千言万语。原始人类曾经用全身各个部位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在有了口头语言之后,最初的肢体语言都逐渐被淘汰,除了手势。
手势并不只是语言的点缀,它在人类语言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在大脑的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元联系。大脑在说话时变得活跃的那一部分,在做手势时同样也会活跃起来。科学家还发现,大脑控制手的活动的区域,分布在运动中枢里几个不同的部位,面积达到大脑皮层的1/4。一个简单的手的动作,例如端起一杯牛奶送到嘴边,会使大脑皮层出现特别强烈的兴奋,这一直是令神经学家不解的谜。
古人说:十指连心,而心正是主管神明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手是人体中触觉最为敏感、肢体动作最多的地方,所以观察一个人说话时手的姿势变化,往往能及时捕捉到他发出的各种信息。例如十指交叉,这是一种典型的本能型防卫姿态,说明他可能受过严重地伤害,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而双肘支撑双手交叉,则体现着一种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将十指相对做成尖塔形状的人,说明他只是对你所说的话,而绝不是对你这个人产生兴趣,但若是用手触摸耳朵,表明他对你所说的话缺乏基本的信任。有些人如果不停地用手触碰鼻尖,是他内心犹豫不决,未能作出明确决断时常见的肢体语言。而用手搔头提示他这时已经出现烦躁不安;用手捂嘴则是他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手在面部摩挲表明他对谈话的内容心不在焉、没有任何兴趣。
在现代社会,握手既是人们接触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节,又是观察他人内心活动、接受他人信息的最好机会。握手时,手心干燥的人,性格都比较开朗,但也有可能表示他对此次会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而手心潮湿的人,性情比较内向,或此时情绪十分地紧张和恐惧。手心朝上的人,性情柔顺易于相处,手心朝下的人,争强好胜不肯服人。只伸出手指与人握手的人,精于世故、吝啬贪婪,喜欢居高临下、蔑视他人。女人在与男人握手时一般都很少用力,如果她突然施力一定是在暗示你什么,请注意她随后的行为举止。
他的微笑能保持多久
我们也许会惊叹《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足以征服所有的人。目睹那神秘的微笑,人们顿时忘却了世间的猥亵、丑陋和自私,一种不可名状的博大的爱向我们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温暖、善良和慈祥。这是被艺术化的微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够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蒙娜丽莎》式的微笑,但是我们可以以我们的微笑去征服顾客,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作家雨果曾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发自内心的、真心的、令人感到温暖而又愉快的微笑能给人留下宽厚、谦和、含蓄、亲近等好印象;能表现出对别人的理解、关心和爱;可以使奋进者得到鼓励,使后进者得到勇气;可以使冰冷的心得到和煦的春风。
尤其在服务行业,上面所说的重要性尤其突出。酒店服务很重视“微笑”,把它作为对顾客服务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微笑服务能使服务员与客人的感情产生共鸣,能驱除客人许多不快与不满,甚至能化干戈为玉帛。
相反,服务员以一张冷冰冰的脸对人,极易引起客人的反感,产生花钱买脸色难看的念头。因为宾客在餐厅用餐,不仅仅是为了填补肚子,而是为了获得口味和精神上的享受。
但是微笑要保持多久呢?我们说微笑服务也要适度,过分的热情和僵硬持续的微笑会让客人感到无所适从,客人刚吃了两口菜,服务员就上来换菜碟,刚喝了两口酒,又上来斟酒,频繁穿梭,形影不离,客人谈话不方便,感到拘束且隐私受到侵犯。从表面看来,微笑服务可谓殷勤周到,但席间的好气氛没了,客人的兴致也没了。所以,微笑不是说永久持续。热情服务,应当贯穿在对客人的服务中,在为客人服务的细小情节中表现出来。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感。服务员应把握好服务中“冷”和“热”“的尺度,做到热中有冷又不失彬彬有礼,以专注做事为理由,技巧性地与客人少谈或不谈,必要时暂时离开房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给客人一个私人空间。微笑服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间隔时间,这是从业人员在服务中应遵循的原则。一切视客人的需要服务,一招手,一张口,马上到位,做到亲切自然,落落大方,这样才会给客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衣着打扮说明了什么 初来乍到,穿着打扮将在很大程度上充当起你的“形象大使”。学生腔让人感觉你还不想长大,夸张前卫的服饰让人感觉你轻浮桀骜甚至是哗众取宠。让同事把你当成孩子或者“新新人类”都会对日后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第一印象往往是相当顽固的,与其以后花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不如未雨绸缪。其实只要选择一些相对保守正规些的服装就会给人留下好感,不一定非得西装套裙、皮鞋霍霍,但毫无疑问,原来沾满青春汗渍的牛仔裤、耐克鞋是一定要脱掉的,过于追逐时尚和新潮的另类服装看来只能留给周末了。即使你要加入的是当今最时髦的IT业,即使你可以列举出一串“网络新贵”们不拘一格的装束,但可惜的是,西装不扎领带穿运动鞋
在他们身上是“酷”,对你来说就是“土”和不合时宜。
男人们并不喜欢大谈特谈自己的性格喜好,大部分时间,男人喜欢将自己隐藏起来。好在想要了解一个男人的途径并不只限于他的主动敞开心扉,每一个男人都不自觉地有他生活上的“惯性”,而这些习惯就成为他和你平常相处的关键。所以,从男人最不经意的“鞋子”和“穿鞋习惯”就能了解到他们内在的一些信息。
爱穿休闲鞋的男人。这种类型的男人是注重休闲生活和生活品味的男人,对于鞋子要求很高,不但要舒适,而且更注重鞋子款式,一定要搭配服装。在个性上,他喜欢掌握主动权、主观意识强,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对异性的要求更是挑剔。在生活上,是个有规律的计划者,但是偶尔会在圣诞夜或生日舞会中狂欢,和他约会时,你可以感觉得到他是个十分体贴的好情人,态度温和有礼,言谈风趣幽默,很容易将约会气氛变得融洽。他也是个十分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女孩的人。所以和他约会时,即使你不合他的理想,他也会很亲切地送你回家,但是,别以为他对你有好感,他只是有绅士风度而已。
爱穿正式黑皮鞋的男人。这种类型的男人是习惯穿正式黑皮鞋,并且把鞋子擦得亮亮光光,绝对不能忍受自己穿双脏鞋子或旧鞋子出门的大男人。这种类型的男人,若是连休假或约会时,都习惯穿他那正式的黑皮鞋,你可要有心理准备,他可是个非常传统的男人,有不折不扣的大男人主义倾向,对母亲的意见十分看重,你要赢得未来的婆婆的喜爱,才有可能从他的女朋友变为他的妻子。你若是爱上他,可别想左右他的想法,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待人处事原则,绝对不会因为你而修改,他会要你认同他的看法,甚至包容他的一切。
节俭穿鞋的男人。买一双鞋子之后,他就非常珍视它,希望鞋子能穿久一点,可以节省一笔置装预算,而他鞋柜中的鞋子,“鞋龄”都很长,让你印象深刻。在个性上,他是属于拘谨、放不开的保守型男人;在为人处事上不够圆滑,常常会得罪人而不自知;在人际关系上的格局较小;在专业领域中,他会因默默努力,而有成功机会。因此,你若是爱上了他,小心!他可是一位“内心热情”的男子。第一次约会时,心中就对你有着无限的遐想,希望能早日和你变成情人,两人能一拍即合,亲密不过。他那拘谨、保守的个性,又压抑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不太敢向你表白,让你摸不清他真正的想法。所以,你不妨主动一些,多制造机会让他可以表白,你们更能加速彼此的情爱温度,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重复购买固定鞋子式样的男人。这种类型的男人是很念旧的男人。对于自己习惯的人、事、物,总有一份深深的依恋,就算他的情人无理取闹、任性孩子气,他也会以一种包容的心去待她、爱她,直到她渐渐成熟明理。而他的“老朋友”很多,对朋友十分讲义气,让老朋友觉得他是个值得信赖的靠山,他会为朋友出头且适时伸出援手。因此,你若是爱上了他,成为他的另一半时,不妨多倾听他的烦恼,多体贴他的生活细节,彼此的情感要以稳定成长的方式进行,并且,别忘记要和他的“老朋友”们也能打成一片,拥有共同的生活话题。
会展示自己的几种人 拥有完美的内在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懂得如何对所拥有的内在加以包装,加以展示,那么,“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因此现在社会,懂得展示自己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同样是展示自己,如何展示,展示什么,就这些方面而言,又各有各的不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之处,我们才能够加以比较、对照,才会透过他们展示给我们的外在一面去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在。
基本而言,懂得展示自己的人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会展示自己的人懂得保持本色不做作。内在的气质是最宝贵的。一个真正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绝不会因场合或对象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内在特质,盲目地迎合、随从别人。这些人懂得:如果你展示的方法不得宜,被别人误以为做作,那就适得其反了。他们一定拥有美好的内在,具有独特的个性,对自己的真我很有信心,并且崇尚诚实、坦白,希望以直接的方式和别人进行交流。是聪明、直爽的人。
第二种巧妙地展示自己的人,总会诚实地接人待物,明白一个原则即不要不懂装懂。他们知道不懂装懂的人是令人厌烦的,特别是在长辈、知识渊博的人面前,如果班门弄斧,自不量力,总会贻笑大方的。他们深深地了解自己,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或学问,哪怕是在同辈面前,也会不耻下问。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谦虚好学,看清自我,是做人的重要方面。
第三种熟练展示自我的人,不会掩饰自己的缺陷。他们懂得真诚是一剂良方,是沟通的基本条件。他们的真诚首先就体现在外在形象上,对他们而言,适当的掩饰是可行的,但过分的掩饰可能适得其反。身体矮小的男士,如果穿上超出常规的高跟鞋“垫一垫”,会让人觉得比身体矮小还滑稽。皮肤黑黑的女士,如果涂上一层厚厚的白粉掩饰,容易让人产生粗俗不堪的印象。自信是他们的宝贵品质,因为对他们而言,外貌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他们傲人的资本。
第四种能够灵活地展示自己的人,总会事事、处处对自己说:不要否认自己的过错。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硬着头皮死不认帐,甚至还要为自己争辩,致使矛盾得不到解决,彼此的隔阂不能消除,相互之间的交往是谈不上了,还让人觉得此人蛮不讲理,像个无赖之徒。会展示自己的人,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知错就改,让实际的挽救错误的行动为自己加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是敢于面对自我的人。
大凡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品德的人,他们知道怎么来表达真诚的技巧。他们的真诚体现在各个方面:
1. 真诚的眼睛。坦荡如水,平静地注视,不用躲躲闪闪或目光垂下不敢直视。
2. 真诚的举止。自然,大方,从容不迫,举手投足一副安然之态。
3. 真诚的微笑。如一缕温馨阳光,充满暖意。皮笑肉不笑,故意挤出的笑,都缺少真诚。
4. 真诚的称赞。称赞别人是发自内心,是心灵之语,不会给人阿谀奉承之嫌。
5. 真诚的握手。握手是否显得真诚在于握手的轻重。握得太重,可能是想表示热忱或有所求。握得太轻,会显得有些轻视对方,或者自己是有严重的自卑。恰到好处的握手,是大方地把右手伸出去,手掌和手指全面地接触对方的手。
除了真诚待人,他们在工作中的善于展现自己还表现在几个方面:
1. 耐心倾听
即使对方说的是他们不感兴趣的、甚至非常讨厌的东西,他们还是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不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耐心的。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基本的礼貌涵养。
2. 不断充实
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工作的,在工作上缺少工作经验。他们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会不断地更新自己;充实自己的能量,时刻为自己充电。
3. 闲话少说
很多时候,有人为了体现一下自己,会说很多很多与工作中无关的话题,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不说闲话的人,是聪明理智的人,他们并非时刻保持沉默,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
语速与人的心理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人和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有自己的语言。我们说,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特别的装置。人在说话时,不是动物的吼叫,不是一种本能的释放,而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人在说话时同时也是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其中,语速的快慢、缓急直接反映着说话人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说话的语速可以反映出他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一个心理健康、感情丰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语速。比如说,面对一篇富有战斗力的激情散文时,会加快语速,借以抒发一种战斗的激情;而当面对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时,又会用一种舒缓、悠扬的口吻来表达心里的那种美的感受。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特定的说话方式、语言速度,有的人天生属于慢性子,说话慢慢吞吞,不疾不徐,任凭再急的事情,他也照样雷打不动的用他那种独有的语速来叙述给别人听;有的人天生是个急性子,说话就像打机关枪,一阵儿紧似一阵儿,容不得旁人有插嘴的机会。大多数人介于二者中间,说话的时候语速属于中速。这些是每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特征,客观固有的,而且长期存在。一般而言,说话语速较慢的人比较厚道老实,性格内向,可能会有点木讷。而说话飞快的人,比较精明,热情外向,偏向于张扬的性格。
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中透露出的各种人的丰富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速快慢,判断出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平时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人,当他面对某个人时,却突然变得吞吞吐吐,反应迟钝。这时候一定是他有些事情瞒着对方,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情,心虚,底气不足。有些时候,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某男偷偷地暗恋着某女,他在别人面前都能够谈笑自如,幽默风趣,保持着平常惯有的语速。可是,一旦面对着那个他喜欢的女生,他马上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说什么,说起话来也仿佛嘴里有什么东西,含含糊糊,一点都不连贯流畅。这样的信号就给了我们以暗示:他喜欢她。
我们经常看到的普通情况是,一位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不着不急的人,面对一些人对他说出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中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就一定是在强调着什么东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辩论赛的时候,每个辩手都保持着尽可能快的语速,尽可能快速且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在语速上胜对手一筹,不仅可以锉锉对方的锐气,也是增加信心的砝码。然而,当有些人在面对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的时候,或缄口沉默,或支吾其辞,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很可能这个人产生了卑怯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或者被对方说中了要害,一时难以反驳。出现此类窘境,不仅有碍自身能力的发挥,也增长了对方的气焰。
语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况,留意他的语速变化,你就留意到了他的内心变化。
说话是一门艺术
王了一曾经说过:“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的小孩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离不开说话。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大体上说,会说话的人朋友多些,不会说话的人朋友少些。然而,什么是会说,什么是不会说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庄谐杂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果然好口才。然而,语言学家王力说:“泼妇骂街往往口若悬河,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口若悬河,然而我们并不承认他们会说话。”又有以为巧编故事犹说真,欺世骗人不露色便是 会说话。然而,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人最后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功夫用尽了,马脚也露尽了,终于为人所弃。
说话真是一门艺术学问。会说话的人,能够掌握说话这门艺术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见。“一句话把人说跳,一句话把人说笑。”这样的人多吗?“多乎哉,不多也”。前些年一本书,名曰《说话的艺术》,道出许多说话的艺术经验。然而,临到说话,哪里还想得着这些“艺术”呢?所以说话这东西,其实是最不能遮盖的,几句话一说,原形尽露矣。有人以为话既难说,少说为妙,“言多必失”。殊不知你越这样想越错矣。因为不善说话的人,哪怕只说一句二句,也就让人讨厌了。这犹如不会写文章的人,才写四五句,已有三句是废话了;而文章高手,一部长篇,哪里有什么可有可无的句子!
因此,通过说话来观察一个人,是很直接、很准确的。有的人说话毫无顾忌,有什么说什么,不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即使是对别人的缺点,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这样的人,不懂得说话的艺术,一方面性格较为直率,属于“直肠子”型的人,另一方面,没有什么处世经验,属于初出茅庐型的人。有的人,说话曲里拐弯,七拐八拐也拐不到地方上,一句话就能够说清的事情,却总也不挑明,委婉地过了头,会给人以虚伪的感觉。这样的人,也是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虽然可能面对别人的缺点不会直接指出,但却大加赞扬,硬是化缺点为优点,这样说话给人一看就很假。会说话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点,会适度地给予衷心的赞扬,用真诚的口吻夸赞别人;面对别人的缺点,会委婉地加以提醒,给别人留有足够的面子。这样的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知道面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面对同一件事情,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以取得不同的效果。这样的人,是真正懂得说话的艺术的人。
职场上,每个人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些都能够反映一个人对说话艺术的掌握程度。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说话。张某在某国家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有回,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张某感觉如何时,张某直接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甚至还说:“这颜色你穿有点艳,根本不合适。”这话一出口,便搞得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张某说的话有一部分是事实,比如说该同事是比较胖。虽然有时张某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可很多时候,她照样说特让人接受不了的话。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去征求她的意见。尽管这样,如果偶然需要听听她的意见时,她还是管不住自己,又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给说出来。现在在单位里几乎没有人主动搭理她。张某自然明白大家不搭理她的原因。
像张某这样不会说话的人为数可能真的不少呢。不会说话的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总会有问题出现。那么,有些看重沟通能力的职位,在招聘的时候,就应该留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去选择合适的人。
会议场上的几种类型化表现(1)
在日常工作中,会议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政府商榷、经济论坛、商业谈判、工作培训等一系列行为都要通过会议进行。我们这里涉及的会议场所范围较广。具体而言,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隆重正规场合也属于会议场所。会议场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在这样的场合中,自然需要正式得体的举止言谈。
在会议场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无论是会场的发言还是听别人的发言,有几种类型的表现可以典型地反映出一些人的性格和他的为人处事的一些特点。这里有以下几种类型化的表现,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 发言时用手的动作
(1)发言时指手画脚。这些人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有一种急切的、迫不及待的欲望——把自己的所谓的见识、意见和方案传播出去,而且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性格。
(2)发言时用手掩口。这样的人多是为了掩饰自己对某个项目或议题的不成熟的看法,自己内心并没有十分坚定的定论。而且这样的人,多半也是自卑和不自信,剩下的一小部分是具有双重性格倾向的人,也许是个人习惯,也许是一个“积蓄力量”的潜在者。
(3)发言时端庄坐姿,有必要的手势辅助。这样的人性格稳重,做事谨慎,而且不矫揉造作,对自己把握的事情有十分坚定的信心,而且会坚持到底,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只有在强调的时候作出必要的手势。
2. 发言时的语言特征
(1)头部语言——摇头晃脑者唯我独尊。生活中,人们爱用“摇头”或“点头”来表示对某一事物的“否定”或“肯定”。在会议场中也有这样的摇头晃脑者,只不过这些人的这些头部的语言特征具有其独特的会议场里的含义。这样的摇头晃脑者尤其是摇头时紧抿嘴的女人,在会议出席者的眼中被认为是过分自信的表现,甚至有点唯我独尊的专断。这种人,一般在社交场合中也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他们对事业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倒是被许多人欣赏。
(2)说话方式。发言时大声的人,具有鲜活明朗的性格,讲话不虚假,人品正直。这样的人,运势强,领导力及责任感兼具,是值得信赖的人。即使目前没有在领导的岗位上,但是其前途是无量的,对于这样的人,多半会在领导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而言,发言时小声讲话,有点嗲声嗲气的人,如果不是性格上气度小,就一定是善于谋略,而且这种人也多半具有双重性格,善于编织谎言。
(3)说话快慢。发言时一个人如果语速很快,不要太相信他的个性很容易相处。相反,这样的人虽然反应比较快,但个性易怒。对于无意义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情唠叨不绝,一意孤行,对于别人提出的方案或建议,比较爱吹毛求疵,不容易给别人回旋的余地。如果你是领导,有可能会欣赏他的这个方面;但是如果作为同事,你可能受不了这种人的态度。
会议场上的几种类型化表现(2)
3. 听话者的表现
(1)听话者的表情。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达出很多真实的信息,在会议场中,从不同聆听者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发言者的话题或方案是否感兴趣。从一个发言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明了对方(听话者)的真实态度:
如果对方的眼神似乎不屑一顾时,不要生气,也不要产生反感,应该感到欣喜,因为他已经对你的发言产生了兴趣,可以理解为他边恭听边想附和。
如果对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地方,比如说会议桌的一角,这时不要高兴地太早,以为他是专注地在聆听你的发言,事实上这样的人大部分是木讷的,或者说对你的话题根本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程度稍重点有可能愤愤不平,对你的发言有反感。
如果对方的眼神忽东忽西,可能你的见解高明压住了他,对你有自卑感,或是想欺骗你。总之,这样的人是心不在焉或心有他用。
(2)听话者的思考方式
思考方式也是很重要的,这里也可以察觉出一个人的真心用意。当然,我们不可能“看到”对方是如何思考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眼睛里了解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对方在思考时眼珠是向哪个方向转动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洞悉对方的性格。这个方法在会议场等社会交际场合中非常适用。这里有以下的几种:
思考时眼珠向右上方转动的人:
据说眼珠向右上方转时,人的脑中便会浮想幻想中的事物,这说明这类人其实很喜欢做白日梦的。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只会凭空想像、天马行空,很多发明和新的实质性的建议都是从想像开始的!这类人的另一专长是在逻辑分析上,只要他们把他们的想像加以逻辑的分析,说不定会发明一些惊人的产品呢!
思考时眼珠向右下方转的人:
这类人心思细密,思考力特强。与这样的人相处时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疑心重重,常以为自己是侦探,只要有少许的蛛丝马迹,便会想很多东西出来。而且这种人做事太精,所以千万不要与这类人有金钱上的瓜葛,否则便会为自己惹来最大的烦恼。但如果对方不是每次思考时都是转向下方,只是偶尔才这样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说谎,他在此时所说的大概不太可靠。所以作为主持会议的你,不要轻易地采纳或听取此时他的发言。
思考时眼珠向左上方转的人:
当人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便会望向左上方。这类人时常喜欢翻来覆去地回忆旧事想当年,所以对这样的人要有耐性。在会议上聆听别人的发言或自己发言时,时不时也会把这种思考方式带进来,所以这样的人在会议场中也较为常见,可以作为一个类型化的表现吧。
思考时眼珠向左下方转的人:
这类人想像与思考力都很强,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这种人可能会给人好吃懒做的感觉,不过这是一种错觉。事实上,这种人比任何人都会安排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他们会比较认真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也会把自己的见解坦然地表露在与会者的笔记中。会议记录中他们占了很重的分量,所以对这种喜欢自由自在、坦然相对的人,千万不要给他们一种压迫感,否则你会把他们吓怕,令他们从此与你保持距离,以后再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很困难了。如果你是领导,就该给他们一个轻松的氛围;如果你是他的同事,就该保持平和的态度。
会议场上的几种类型化表现(3)
4. 初次相约会议场
这里所介绍的不是如何在会议场上识别人,而是介绍一下应注意的问题。或许表面上看,和我们的本节的主题无关,但是如果仔细想的话,我们在阅识他人时,不也同样被别人阅识吗?如果理解了这点的话,就不会觉得离题了。
初次见面,表现在形体语言上,最直接的动作就是握手。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这里介绍一下注意的问题。
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
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另一只手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语言的四种风格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灵魂,“言者心声”,这些都指出心有所思、口有所言,两者在相当程度上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生活理念。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风格主要是指通俗意义上的说话、写文章等方面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并非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讲的语体、语性等方面内容。
语言的风格有很多种,文雅敦厚的,庸俗刻薄的;热忱大方的,冷漠畏缩的;滑稽幽默的,呆板无趣的……还记得当时看周星驰演的《大话西游》时,印象最深的除了孙悟空,就是那个婆婆妈妈,说话罗里八嗦的唐僧了。而在故事最后,唐僧的说话风格陡然转变了,简单到只用一两个字概括。导演正是用说话风格这种方式来突出唐僧的性格特色的,说话风格的转变也代表着唐僧个性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每种语言风格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通过一个人说话的风格,我们可以大体上了解他的性格特征。语言的风格多种多样,不能够一一详述,这里我们仅举出四种比较典型的、常见的语言类型,并作一定分析:
1. 直爽简明型
一般我们形容某人说话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多半坦诚、直接,胸无城府,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在小说中,这种语言风格多体现于英雄豪杰身上,粗犷而直白,真诚而袒露。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饱满,做事热情冲动,对朋友仗义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语言风格也很容易口出伤人,说话太直接、太真实,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难免会“伤人自尊”。
2. 婉转含蓄型
这是同上一种语言风格相对而言的,正如宋词有以辛弃疾、苏东坡为代表的豪放派,相对的是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属于感情细腻、敏感多疑型。他们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时刻注意别人内心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属于非常理性谨慎型的人,说一句话前会不断权衡,懂得怎样拿捏分寸。但常常会给人不真实、不坦率的感觉。这种人内心想法颇多,又不愿对旁人随便倾诉,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比较抑郁。
3. 幽默风趣型
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逗人开心,也是智慧的体现。这种语言风格能帮助提升你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个人魅力。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多乐观开朗、聪明活跃。他们往往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有他们在,就能够避免冷场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但这种语言风格的运用也应该讲究场合,因人而异。能够在恰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幽默,才是智慧的语言。
4. 一板一眼型
一板一眼形容人说话做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样的人大体而言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性格比较沉稳,稍显内向。这样的人不会乱开玩笑,说话极有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有时候过分规矩,反而会显得呆板、固执,“较真儿”,给人以不通情达理的感觉。
语言的类型不一而足,每一种类型都有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通过说话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品味、素质,是阅人有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语言与表情的配合
现象学思想家德里达认为:“语言的原初职责在于完成交往的功能,但人们在交往中遇到诸多障碍,比如他们相互之间的物理体验和心理体验及其在这两种体验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的‘话语的物理方面’。如何克服这种不透明性和障碍而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呢?只有当说者在说话时进行了赋予意义的表情和行为,而听者也理解说者的意向时,交流才能发生。”那么,在说话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表情,可以帮助倾听者更好的理解,加快双方的沟通。
我们在说话时所伴随的表情一般是无意中进行的,它们并不带有告知的意向,它们不具有确切的语言符号意义上的含义。如果停止说话,单单使用表情,似乎也可以使周围人理解,但只借表情表达,往往会造成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和周围人接受到的不一致,往往会造成误会。而仅仅通过语言来传达一种意思,又会使人觉得单调、刻板,不那么容易迅速接受。同一个人没有表情的人说话就如同一个机器人在说话一样,索然无味。
熟人见面,打声招呼,必然辅之的是微笑;学生见到老师,行礼的同时,是尊敬的神情;上司训斥下属,当然要板着一副面孔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愤怒的表情使眼睛都红了;奶奶看到自己可爱的小孙子,嘴里叫着“小乖乖”,脸上满是慈祥的神态;内向的女生见到心仪的异性,面带羞涩,眉眼含笑……有了表情,整个世界才生动起来。
表情是人生来就会运用的:小孩子哇哇大哭,代表他不舒服,哈哈大笑又说明他高兴快乐。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的表情越来越丰富,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语言和表情应该有正确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一个人平常说话时伴随着的表情,也能大致推测一下这个人属于什么性格。说话时眉飞色舞,表情丰富的人可能感情丰富,乐天活泼,热情大方,属于性情中人,情绪波动较大,好动不好静,对事情会全力付出,不计后果,但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失望或沮丧。而说话不动声色的人,城府较深,喜怒不形于色,深沉稳重,通常较为理性,对待事物能够冷静主动,分析问题比较全面,有很好的计划性。
当然,仅从一方面就来评判一个人的性格显然是不对的,要养成正确的判断力,还要避免“假性沟通”。假性沟通是指人们在互相交流时,只考虑到他人的语言用辞与身体表情之表面涵意,而忽略其深层真正意义。如一对总是各忙各的夫妻,难得聚到一起,妻子表情诚恳地对丈夫说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好好吃顿饭了,事实上,她希望同丈夫好好聊聊。如果丈夫仅仅就妻子言辞的表面意义,而只陪她吃一顿饭,必然会造成误会。
你的朋友有什么口头禅
有时候,窥一斑可知全貌。窥哪一斑呢?对了,他的口头禅。许多人的口头禅往往就是一个字而已,而这个字往往又是一个语气词。
比如那个“哧”,舌头抵住上颚,喉咙里冲出一股气,将舌冲开,便是这一声短促有力的“哧”,说这个字的人往往斜着眼看人,脸上似笑非笑地,满脸都是轻视,那一声哧就更增加了这种轻蔑的效果。遇到这种人,软弱的人还没说话便先在心里颤抖了一回,遇到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必要更凶狠地横过一眼去:“哼!你以为你是谁呀。”最不喜欢的是有人在无意中发出的啧啧声,嘴前端用力,将舌头在上颚吸了两吸,这两声之后,必是自夸或吹牛,满脸得色,啧啧两声只不过去是一个引子一个铺垫,引来后面的滔滔江水。当然这两声也表示一种佩服,但这种佩服却相近于谄媚,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服气。
有一个朋友常说的是“切……”,一个字抑扬顿挫,绵绵不绝,老半天才截下,开始他的辩论。说这个字是表示轻蔑,但这只是对某种观点的轻蔑而已,不像那一声哧便把整个人都否定了。“茄”的音长,便减弱了轻蔑的程度,说来说去还是朋友之间的讨论,听者听在耳里也并不刺激神经。
耳朵不太好使时喜欢说:“啊?”,一副诧异天真的样子,希望说话的人再说一遍。一旦对方没有理会这个字的含义便继续下去,他便会“噢”地吱唔过去,并不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他没有听清楚,有可能他觉得这句没听清楚的话并不重要,或者是已经要求对方重复了一两遍,不好意思再提要求,表现自己白痴的一面。
从一个人的口头禅大致可以了解其性格,说“没意思”的必然是消极或是愤世嫉俗,说“没问题”的必然会给别人安全感,说“是吗”的并不是确认你的答案也不是不相信你的话,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发音而已。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口头禅: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种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2)“应该、必须、必定会”
此人自信心极强,显得很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另一方面,“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反映了有“动摇”心理,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易有此类口头语。
(3)“听说、据说、听人说”
其所以用此类口头语,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形成的。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语。
(4)“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从事政治的人多有这类口头语。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5)“但是,不过”
此人有些任性,因此,总是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语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温和的特点,它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常有这类口头语,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落感。
(6)“啊、呀、这个、这个、嗯”
常是词汇少,或是思维慢,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因此,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较迟钝。也会有骄傲的公务员有这种口头语。
你的口头禅是什么?小心不要泄露了你的秘密喔。
酒后言语的判断
打开google搜索一下“酒后言语”,发现上面几乎都是关于酒后犯罪的新闻或酒后闹的笑话。有愈来愈多的医学研究、追踪实验、报告数据告诉我们,适量饮酒是有益的。可惜演变到现在,酒跟人的关系却似乎负面多过正面,过量饮酒所造成的车祸、酗酒、酒精中毒、肝病的情况,在西方已是渊源已久的社会、医疗负担。据估计,光是与酗酒有关的犯罪、交通意外,全球每年就要付出2500亿美元的代价;而美国人中,约有5%有过度依赖酒精的倾向,并且每年有10万人死于饮酒、41%的车祸肇事源于酒后驾驶。
可见喝过多的酒并非一件好事,过量饮酒,体内的酒精会使人亢奋,对人的大脑神经产生影响,从而使人做出同平时不一样的举动。“酒后吐真言”是一句俗语,而许多人的真实经历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证据。毋庸置疑,酒精具有麻痹大脑的作用,所以当某人喝醉后,意识会失去控制,因而对一些事情也就不会在意,这就是为何会有“酒后胡言乱语”。而假若继续豪饮,达到“烂醉如泥”的程度,意识的挥发会受到阻碍,无法感觉外界事物的刺激,大脑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时,无意识开始启动,曾经隐藏于内心最深处的影像或者语言会不由自主表达出来,但是醉酒者是不知道的,因为他已失去了主动的意识,就会吐出真言。那么我们能否通过一个人酒后的言语来判断这个人的品性如何呢?
这里有一个小笑话。
有一个平时做派很文雅的男士喝高了,去一棵小树旁方便,完事了抽身要走,却感觉有人扯住了他,他回头推辞,“不,不,太晚了,我该回去了,妹妹再见。”无奈就是走不脱。等他的人看他一个人忙活,等得不耐烦了,也过来跟他一起劝解,“小姐,你松手吧,我们以后再来,机会有的是呢。”来来回回推辞一个多小时之后,他们才发现,他其实是把腰带连人带树一起捆上了,还跟树好一阵情义绵绵……
通过这个笑话,我们大约能看出这个人表面和内心的不一致通过醉酒后的言语反映了出来。
大多数人在酒后说的话都是跟平时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烦恼有关。现实中,很多白领阶层为了排解工作中的压抑,愿意去酒吧发泄,当然不仅仅是通过喝酒这一渠道。大多数男人在面对问题时,也愿意用酒精麻痹自己。一醉解千愁,因为醉酒后的胡言乱语、意识模糊是最好的发泄方式,但醉酒后是否口吐真言也是因人而异的,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酒后吐真言,而吐的又都是真言呢?
有的人可能什么都不说,埋头就睡,这种人有正义感,原则性较强,虽然有时会比较传统保守,但对认定的事情,会全力付出。有的人喋喋不休,说得都是不着边际的话,这种人看似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但其实是个心中自有真情在的人,却苦于无人了解,会有些许失落和无奈。有的人可能会触景生情,哭闹一番,这种人情感丰富,热情奔放,以自我为中心,对一件事物常常不能专注太久。有的人会想起许多事情,但无处发泄,而引吭高歌,这种人个性内向温和,别人不能轻易打开他们的心门,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才能吐露心声,虽然内心深处会有疯狂的想法,却会拼命压制。
吃饭时的小动作
他总是衣冠楚楚,吃饭过程中总是拿纸巾频频抹嘴……
我猜他的西装必定时时笔挺,西装、领带、鞋子、袜子,甚至是公文包都会配得好好的。
可能公文包中总是随身携带最新的财经杂志及可以上网的WAP手机,好时时弥补自己略显不足的信息学识。他应该是一个狂热的工作分子,眼中只有精确的数字及完整的企划方针,他的人生要求绝对的完美与精确,就连吃饭时可能沾上嘴边的油渍及饭粒,也不容许稍停留片刻。
他的生活除了赚钱之外,就是吃饭及睡觉,而他的生活哲学之一就是:“想成功的人一定要时时保有完美的外表”。也许,有一天你可能会在一家安静的高级酒吧看见他的踪影,但他也可能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喝着他无聊的酒,什么也不做。这种男人喜欢有挑战性的方向及目标,他最爱的东西是得不到的东西!
通过一个人吃饭时无意表现出来的小动作,就能够窥测他的内心。吃饭时,含着满嘴的饭粒,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这样的人虽然动作非常不文雅,但是是个心思单纯、活泼开朗的人,对朋友热情大方,很乐于助人。默不作声,细嚼慢咽,只是低头吃饭的人,内心想法颇多,很怕被别人看清自己的内心,做事深思熟虑,稳重理智,很有计划性。
这里我们可以从吃玉米的方式来看准对方,希望你下次看到有人吃玉米时,可以留神一下他通常是怎么吃的。
吃玉米时啃着吃。这说明他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认为只要他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所以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想法,想做就做,别人眼中的他充满活力、积极、有行动力,凡事一定打头阵地率先行动。
从中间下手吃。这种人平常与人相处时都保持距离,不会去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也有能力保护自己,通常都不会自己贸然行动,看看别人怎么做后才做决定。
折为两半再吃。这种人比较谨慎,时时都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也不喜欢引人注目,当然在团体中较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内向而顺从。
切成小快再吃。这说明他是个很神经质的人,非常情绪化,总是让人抓不到他的脾气,由于喜欢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所以显得虚荣而浪费,东西都要吃好的,用好的,储蓄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他的经常话题是什么
我们在和人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沟通,那么就需要找到共同的话题,以拉进彼此的距离。交谈中,如果稍微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人一段时期内经常谈论的话题或多或少和他的性格、他的思维、他的观念有些联系。
但首先,我们应该寻找如何打开话题的方法。在和陌生人沟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你的谈话目的是什么,你找陌生人谈话总有什么目的吧?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具体话题。其次,一般情况下,你最好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年龄、职业和老家在何处。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一些相关话题了。第三,如果是经朋友介绍遇到的,就从他们二人何时相识开始问起。第四,如果是业务上偶遇,就从业务工作角度先去赞扬他的工作如“你们这个工作还真不好干呢(后面一定要准确地按照对方的心思找出具体理由)。”等等。开始时应当坚持多听,一定要有把握了再发言,这样一段较好的沟通就能够慢慢开始了。
在同不同的人接触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话题。男性一般都会谈体育,政治,事业,美女,如果比较熟,也会谈谈家庭、感情。女性一般会谈电影,电视,明星,爱情,家人等。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话题,如果最近工作繁忙,压力很大,他挂在嘴边的也许就是工作如何累、薪水如何低之类的话题;如果最近正在热播世界杯,那么作为准球迷的他,定然一幅滔滔不绝的样子,不断寻求关于足球的话题。不同的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谈论的话题也会不同,还是学生的她,对名牌、逛街、减肥这些话题很感兴趣;恋爱时,很喜欢知道别人对自己男友的评价,整天挂在嘴上的就是“他对我特别好”,“别人都说我们很般配”之类的话;嫁为人妇后,每天就是柴米油盐、老公和孩子了。所以,他的经常话题可能会反映出他的社会地位、爱好品味、个人素养、生活烦恼、阶段性问题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