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梦与心理的关系
周公解梦认为梦是源于对未知的预测,但梦跟我们的心理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梦,更是一种心理现象,今天析梦网为大家解析一下梦与心理的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梦是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即为梦,它是一种强烈心理意识的升华,也是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梦是一种心理意识的升华
我们各种各样的梦,无论是日思夜梦,还是黄粱一梦,都是由心理意识来编导的。当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某种强烈愿望或痛苦的经历,总被压抑在心底不能实现或发泄,它就会潜藏下来。这种潜藏的心理意识就是潜意识,或者说潜意识是心理意识的一种升华。受到某种特殊刺激后,被抑制表达的潜意识欲望会通过“转位”的方式如愿以偿。如,一个人特别厌恶他目前的工作,他就会在梦中表达出对当前工作的厌恶。因此,梦是潜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这种潜意识是梦的素材、梦的灵魂、梦的发生条件,人的意识以及由意识所支配的人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潜意识的强烈欲望。潜意识是梦的灵魂,而梦又是潜意识活跃的媒介。梦的来源实际上是潜意识,意识的愿望只有在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意愿的加强后才会产生梦。一旦受到某种刺激,这种潜意就会同意识的愿望组合起来,以梦的形式出现在人的脑海里。
梦是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人格有显意识和潜意识之分,如象征我的理性人格主体的弟弟梦象即为显意识人格,象征自恋型人格的奶奶梦象即为潜意识人格。有了梦境的提示,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自私自恋的心理行为。梦境就像我们人格的一检测器,一量出现人格心理障碍,它就可以向我们发现警告,继而我们来纠正心态。
既然梦是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那么在睡眠中这种心理活动会导致境的变化多端。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在梦中,每夜都会做4~6个梦。那为什么当我们醒来后,能记住的梦为什么却只有极少数呢,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干扰论:认为数个梦彼此干扰,新做的梦,干扰了前面的梦;虽然在一夜之间梦境连连,早晨起床时,很可能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
二、是动机性遗忘论:认为梦境中多属令人不愉快的事,当事人不记忆,以免引起焦虑。这个解释,不符合一般事实。因为,事实上一般人所记忆的梦境,并非全属令人愉快的事。
三、是讯息处理论:认为做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性质上均属短期记忆。短时记忆如不经复习或输入长期记忆中去加以贮存,自然很快就会忘记。这是比较合理的认知心理学解释法,也是常为我们所能接受的。
『星★座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