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意谓暑止,处暑有什么需要忌讳的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chǔ),有一义项为“停止”。《易·小畜》:“既雨既处。”俞樾在《群经评议》对此进行了解释:“既雨既处者,既雨既止也。”三国魏曹植《浮萍篇》:“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其中“处”亦作“停止”解。“处暑”意谓数天停止或者结束。清人徐昂发《畏垒笔记》指出,“处暑”名目首见于《国语》范无宇之言,又引《注》云:“处暑,暑止也。”盖此时,暑天停止了。
处暑过后,之所以还会有乏力现象,是由于整个夏季炎热的气候会让人消耗太多能量。比如长时间大量出汗会让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相应减弱,睡眠也得不到充足的保证。到了处暑,人体开始修整,准备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会产生疲劳。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处暑后入秋,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
专家建议,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此外,还要适当午睡,这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因为老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由于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中的很多维生素能迅速排除代谢物,加快代谢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所以,少油腻、多蔬果,是使人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
处暑有什么需要忌讳的吗?
1.穿衣方面
处暑期间,虽天会渐凉,但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是烈日当空照,早晚的气温温差明显,不可穿衣太多暴露,在晚上时应注意适当添衣。“春捂秋冻”的说法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建议大家谨防感冒,注意及时添减衣服,保持身体体温的平衡稳定。
2.生活起居方面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在日常的运动锻炼中不宜过度训练,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选择较为轻松的运动为最佳,保养体内的阴气是首要任务呢!
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季节的交替节点上,正是病毒性流行型感冒的多发阶段,所以在家宜多开窗换气,不可长期紧闭窗门,勤洗家中的衣物、被单等常规用品,保持家庭卫生环境的整洁干净,避免去往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季节的变换交替也暗示着人体内阴阳气息的交换,切记不可过度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困秋乏夏打盹,昏昏欲睡的日子是常有的,作息起居方面宜稍微午休一下,日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时间。
秋天乃多事之秋,处暑带来的阴雨天气虽有些许降雨,但天气多呈闷热干燥之态,多湿热,此时气候的交替变换易引起敏感皮肤的干燥脱皮,口干舌燥等症状都属于常态。所以忌长期呆在干燥环境,应多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清凉茶、豆浆等饮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在皮肤护理方面,可多涂抹保湿水和润肤乳等一系列补水用品,多吃蔬菜水果,皮肤状态的水润有助于个人精神气的提升。
3.饮食方面
处暑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忌暴饮暴食,忌喝太多冷饮。阴雨天加之暑气未退,这中闷热中略带湿气的湿热是令人烦躁的。要注意防暑祛湿,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温、软、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可适当进食清热安神、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仁米、红小豆、莲子、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