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八月十五意味着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在中秋时节,人们会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与中秋节息息相关的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八月十五意味着什么?
1.感恩、团圆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八月十五是月最圆之时,正值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月亮是最为经典的习俗了,人们往往会在这天与家人团聚,共吃团圆饭,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表明着亲情一直以来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如此浪漫之夜,含蓄的中国人尝试着用行动或言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在这天与家人、爱人相伴,一家人难得的团圆之夜是令人开心的。
2.和谐
中秋节,人们庆贺着丰收之喜,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
月色皎洁代表着贞洁、单纯;月亮的圆满代表着人生的多彩幸福,寄托人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祈祷和追寻。古人也常以月作为意象,来抒发自我的抱负、思念,表明自我的期望。
4.许愿
通过这天对月亮许愿,如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是比较灵验。
所以八月十五这天意味着吉祥如意、心想事成,人们会选择这天向上天祷告,祈求家人平安,万事顺心,这也是中国人择吉观念的体现。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