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 五德之禽
鸡被称为德禽,源自《韩诗外传》一段著名的话:“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俱备,对于一个人来说大概可称为足赤之金一般的完人了。著《韩诗外传》的汉代人韩婴说鸡有此五德。他把鸡的形貌特性一条条拿来做比附.却也入情入理。由此鸡有了德禽的称誉。
鸡有五德之说不可小看。虽然中国古代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准则,并派生出”忘八”这样骂人颇有威力的话,但影响广泛的还是仁、义、礼、智、信五德。社会上德行多多,归纳为五种,是因为这种归纳与五行挂了钩。所谓鸡有五德,虽然此五德非彼五德,但它们的文化背景是相同的。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周武王兴义军灭商纣之后,向箕子咨询治国的常理,箕子讲的第一条就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种物质构成宇宙万物.它们相生相克,使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五行之说的影响之深远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古代政治.思想风俗的重要基石。正如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所言。“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顾颉刚所提及的五行统辖之“道德”,便是五德.五德用仁义礼智信来配五行金木水火土。以五律之说描绘,这一思路在《山海经》中已能见到。该书《南山经》讲其状如鸡的凤凰,“首文曰智,翼文曰义,背文曰礼,庸文曰仁,腹文曰信”。共计五项。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鸡的五德与凤的五德有些出入。鸡之五德着眼于习性,而风则着眼于其美丽的羽色。两相比较,前者影响更大。古人将大雁的习性也归纳为五德。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中,宋江发了一通议论:“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雌一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约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雁的五德,虽不同于鸡,但比附思路却如出一辙。鸡的五德,是由人揣摩归纳出来的,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夸鸡有五德,其实是言人该有此五种德行。
〖上文来自,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