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感应论分析精义

2023-06-16 12:06:30

《周易》感应论分析精义

周易吉凶断定的基础是阴阳感应,圣人解读卦象的方式也是感应。因此,感应是《周易》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感应的基本原理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交互影响,即阴与阳的交感。阴阳交感的基础有两个,第一,二者依据一个潜在的共同点,第二,阴阳差别。圣人之所以能够解卦象,原因在于,第一,卦象是本体的呈现,符号是艺术品。艺术品是天才的产品。第二,圣人具有这个天才,因此能够与之相感应。周易的感应思想提示了理解与主体之间关系的真正基础。

潜在的尚未成形的存在状态便是形而上者,成形之前的存在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处于天的状态的存在体是本体。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本体先于现象。现实中的事物即现象,根据现象主义的观点,是一种主体(比如心)与对象(比如物自体、尘)共同造作的产物。本体便是那个形而上者。

“千载而上,千载而下”中的“上”、“下”就是“前”、“后”的意思。

“在天”者是存在本体。本体是存在者现实存在、经验存在的潜在。

[以上解释了“在天成象”中的“在天”][在艺术审美中,人们通常把作品的主体性意图叫做“神”,“神韵”等,好的作品传神,能被欣赏者领悟、接受。]

感应观是《周易》的重要思想。《周易》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周易·说卦传》)感应不仅是卦象吉凶存在的根据,而且是圣人根据卦象断定吉凶的根据。《周易》的感应思想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而且在当代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揭示了理解与主体之间关系的真正基础。

64种图像是怎么来的呢?《周易》说:卦象是“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周易》系辞传下)卦象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符号。因此卦象是符号。本体只能通过艺术等非理性的方式得以呈现,在似是而非中泄露点什么。因为对于本体经验 知识无法发挥它的效力。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美是真实本体的充分显现,展开。本体显现为美。现象是本体的现实形态。

“咸”,感也。凡君臣上下以致万物,皆有相感之道。情意相感,则和顺而亨通,事物皆然,故咸有亨之理。利贞,相感之道,利在于正也,不以正则入于恶矣。……艮下兑上的卦象的出现,象征着感应的发生。所以此时婚娶自然吉利。

泰否二卦,前者发生了感应,后者不发生,前者外柔内刚,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后者相反。吉利与否根据感应是否发生。天下万物,存在着的在世方式就是感应。日月感应而产生光明,寒暑感应而成就岁月。(日往月来,月往日来,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往者曲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摄入(屈)和射入(信)相互激荡产生感应。)感应是天道,是现实万物产生的根据基础。

主体和对象,在《周易》里便是“阳”和“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天道。天道是本体的在世形态。

道是主体(阳)和对象(阴)的直接遭遇。古人叫际察。

主体和对象的遭遇为什么叫会通呢?现象实际上是主体与对象的共同建构,佛教说是心与尘的产物,康德说是主体的时间和空间模式作用于物自体(主体第一次面对的那个存在体)的产物。现象的产生是主体与对象会通的结果。(即阴阳交互感应。交互感应意味着阴阳二者的遭遇与会通。)

祭祀者通过祭祀形式与自己的祖先或其它神灵相会,这种会通实际上就是感应。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感应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于它们是同类。这种感应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同情。同情的基础,休谟分析说,是主体联想的转移。在人类社会中,亲人之间的联想最容易实现。或者说,亲人之间印象最容易相互转移。休谟说,血缘关系能够产生最密切的纽带,这一纽带经思维转换为父母对子女的爱。

相同性是同情、爱产生的基础。善恶美丑的判断的产生机制就是感应,它的基础是我中的你以及你中的我的存在。一个喜欢笑话别人的人最容易觉察别人对他的笑话,这便是同类之间的感应。缺少了这个内在的类的关联,感应是不可想象的。

动物性对于人来说就是类。排除了动物性存在方式人很难生存,在现实中,类并不显示。类淹没在我们的经验世界里。

感应的基础不仅仅是相同性,而且还有一个,那就是现实的异、不同存在。感应必须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方式。《周易》的阴阳范畴揭示了这个基础。

当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天才创出某件艺术品时,他自己并不知道这种观念是如何进入自己大脑的,他也不能够再次利用自己的力量创作出类似的东西,他也不能够将这种东西运用某种方式告诉别人。然后让别人也能够做出同样的东西来(康德第168—169页)圣人是天才,周易的卦象是天才的产物。《周易》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系辞上传)它的确存在,这个存在者,审美上通常把它叫做神或者说神韵,神的意思是“阴阳不测”,是经验认识所不能认识的。那么,我们只能诉诸非经验认识,诉诸非理性的形式。人们通常把它叫做直觉。我还是把它叫做感应。感应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非理性交流形式。在道德领域,它表现为感动,在审美领域叫做感染,无论是感动,还是感染,都是一种超越于经验认识的体验方式。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圣也就是神,也就是说圣人能够会通神灵,凡人、俗人相信现实,相信利益,说到底,是相信现象的真实性。

《周易》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系辞上传)这句话包含着一个解释学的规则,即“偏重于仁者,将道理解为仁之道,偏重于知者将道理解为知之道。”这种解释性原则以成见(即前见)的合理性为基础。

孔子有很多教书育人的知识,是知者;运用电脑技术盗取他人钱财的大盗是不是知者?当然是。但是,前一个知者是圣人,后一个知者是恶人。所以,仅仅具有知识做一个知者是远远不够的。

知者的最大缺陷是对经验知识的相信和依赖。

“仁”者做,“知”者知,“仁”者静,“知”者动。“ 知”者欠缺的是接受某种价值观,然后以此为基础,身体力行,这便是“动”。身体力行的圣人放弃名誉、放弃利益,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超越价值(名),超越现象(利)只有通过批判现实的现象,才能够觉察本体。只有圣人才能够感动天地,和本体产生感应。感应发生便是情的发生,感动、感染皆有情发生,于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于辞。”“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情的发生显示了圣人对本体的领悟。下元戊辰岁中秋静夜半庄先生的事就说明这一问题。虽然半庄先生并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但他确经历了对本体领悟的事……他的《九宫易数方圆图》正是前边提到的天才的艺术品,是原创,前无古人。当然,来者可追,天才的艺术,与时俱进。

卦象是某种本体性存在体的呈现,能够会通本体的圣人自然能够解读它的含义。

圣意味着德性行为、主体的本真的在世方式。

圣人自然合乎本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周易》文言传)圣人和神的相通、感应便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圣人是一种权威。权威是一种价值,或者说,权威是价值的现实形态。权威的建立显然是社会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某种价值观被普遍赞同、认可时,权威才能够成立。这意味着圣人的感应能力必然依赖于社会。这便是马克思所主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是社会性存在者。这意味着圣人、普通人的感应能力、会通本体的能力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和社会的影响。(圣人所有的“位”,即众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许,也只能是相对的,因为《周易》中还有“小人在位”)。

(爵)位是元,即行为的开端。元,《说文解字》说,元即始,事物的发生处。《周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有天地然后形成万物。元有善性:“元者,善之长也。”(《周易·文言传》)元是最大的善。

《周易》说圣人系辞以明吉凶,这里的圣人,与其说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勿宁说是人的品性中的某个特殊部分,即康德说的天才。康德所说的天才不是某类人,而是说一个人自身的天才,它是上天赋予的、人类无法理喻的才能。

对卦象的领悟,不能单纯依靠经验认识,而应该在理性与经验认识的基础上,最终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感应——才能够最终达到目的。

圣是人类领悟本体的才能。

阴阳感应体现了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方式:主体(阳)与对象(阴)之间的关联。这种感应形式产生万物,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本体。它表现为卦象、符号。由于符号卦象的产生依赖于超越于经验与理性的天才、圣,因此对它的认识便不能单纯依靠经验知识。只有超越于经验与理性的天才与圣才能够与其产生感应,从而会通它、领悟它。主体与作为另一主体的对象之间只有通过感应,才能最终实现理解和沟通。这才是理解的最终形式。

感应论所提供的理解模式标志着中国古代诠释理论的基本特征,并因此而形成感应诠释学。感应诠释学所揭示的理解模式,相比较于伽达默尔的知性与经验诠释学所提供的模式,更接近于理解的本质,因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不仅仅最终落实为主体之间的经验,更要落实为主体之间的心灵感应。

表现为“一阴一阳”的易道,在易传哲学体系中既具有宇宙论的特征,又具有形上本体的含义,那么,作为本体是如何被认识和把握的呢?在此问题上,《易传》提出了天人同构论和感应论。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统一的,三才之道与鬼神之道也是统一的。人与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同构性。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易传·系辞上》)天地人之道与鬼神之道按照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和规则运行,故人能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即使先于天行动,与天道也不相违背,后于天行动也能顺奉天时。这种天人同构、统一论,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人只要能把握天道,就能把握人道,同理,只要能认识人道,也就能认识天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是世界的统一性、同源性,也就是“一阴一阳”之本体的统一性,无物不是阴阳,无物不具“一阴一阳”,万物同构同理。

《易传》是在天人同构论基础上提出感应论的。《文言》《系辞上》和《彖·咸》中都提到了。其精义说,声气相同,就能相应。相应的途径就是“感”,通过感就能认识天地之道。而所谓的感就是感觉、感应、体验,就是“仰观俯察”当然,这种“感”是有条件的。有德之人才能与天地相似,才能通乎昼夜之道。《易传》认识论不是纯粹的认识问题,而是把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把真与善、认识与修养结合在一起。这与西方认识论截然不同。《易传》注重的是主体的自我认识和把握。主体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把握,客体自然也就在这种感应关系中被主体认识和把握。《易传》提出通过人的感觉经验和主体体悟即通过自身反省来照察天地之道、万物情状的本体认识方法。

把握易道,要借助语言,要借助人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不过,在易的体系中,语言不是唯一。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需要“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上》)。通过卦象、爻象及其变化来推演和认识事物。

《易传》认识论所需要借助的思维也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而是比拟思维,需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自我能动和想象。主体的自觉和经验至关重要。

圣人作《易》,既要仰观俯察,发挥感觉经验的作用,又要“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说卦》),主张通过主体内在的体悟和把握“穷理尽性”以顺性命之理。这种认识既强调感觉经验的重要,更强调主体的照察(观)和本体的自我展开。这实际上是一种主体和本体统一,本体通过自我展开而达诠释目的的过程。正如成中英先生所说:“在本体诠释中诠释的主体是主体持本体的立场,所诠释的是人所面临或经验到的现象,可说是以人为中心,而把外在的事物视为对主体的人的事件发生。不一定具有本质性和永久性,因之很看重事物的变化性,甚至以变化为事物的本性。”(第253页)作此解释,也就不难理解圣人作《易》的目的和意义,不难理解把“生生之谓易”作为《易》的本质特征和根据的初衷。

《易传》对本体的把握,虽然建立在主体有差等的基础上,但其重视人的内在思考和经验感受,强调人的存在,能动性和价值,从本体论上奠定了人文主义的致思倾向,体现了物我一体,体用不二的思维特点和自本体而诠释本体和万物的解经方法和倾向。这种本体诠释彰显了中国哲人天人合一、重视道德理性,强调发挥人的心性之能的特点,为后世哲学特别是心性哲学的发展提出了理路。

同类推荐

认识60甲子“干支纪年法”

认识60甲子“干支纪年法” 八年级历史万向思维高效课时通练习11页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择题6、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六
2023-05-29

啥样的女命烂桃花不断?

啥样的女命烂桃花不断?何为烂桃花?即明显不可能有婚姻结果、或者几乎没有成功机率可言的情感;而且,犯烂桃花者的后果往往是被骚扰、被纠缠、难处理,轻则纠结、烦心,重则麻烦、是非,更有甚者甚至是身败名裂,故对此不可不慎。而一般来讲,女命更容易比较男命犯烂桃花,并且女命之中,以下五种命格则更容易犯烂桃花,往
2023-05-29

江湖一点诀--出生环境命理((速断篇)

江湖一点诀--出生环境命理((速断篇)出生环境以命局五行为主,天干主外,主显象,地支主内,主走势甲木为较大的树乙木为花草及矮树丙火为太阳,为大灯,为热度高的炉,为电视塔.电路高架丁火为月亮,为路灯,为房内灯.戊土为山,高地,高建筑物,为大路己土为内路庚金为较大金属,包含金属加工厂辛金为珠宝,音箱壬水
2023-05-29

十二地支类象,十天干类象的详细分类

十二地支类象,和十天干类象[转载]十二地支类象,十天干类象的详细分类子者, 孳也, 谓阳气至子, 更孳生也。万物孳生萌子。丑者, 纽也、言终始之际, 故以纽结为名也。万物纽芽于丑。寅者, 津也、谓生万物之津途也。万物引达于寅。卯者, 茆也, 言阳气生而孳茂。万物茂于卯。辰者, 震也, 谓万物震动而长
2023-05-29

解惑:女命八字克夫怎么办

解惑:女命八字克夫怎么办现在的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婚前合婚了,有自己为自己合婚的,也有父母替儿女合婚的。但由于易学与同其它科学一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走江湖的算命先生,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完全是靠师傅传授的一点口诀,就以为掌握了易理和命理。还有一些“大师”靠看了几本书摊上所买的几元钱的命理书
2023-05-29

六丙日丁酉时断

六丙日丁酉时断六丙日生时丁酉,刃生身死为灾咎;柱中无救定然凶,就财弃命难长寿。丙日丁酉时,刃生身死,丁为刃,辛为财,酉上辛旺丙死,丁火长生,就财弃命,若无救助,不通身旺月,刃神不见刑冲,为人凶狠,不明礼义,有始无终;通月气,或有救助,为技艺便巧之流。癸卯月生者,癸能破丁刃为官,癸水卯上长生,卯中有旺
2023-06-10

日干坐下论命2、日干坐丑

日干坐下论命2、日干坐丑 二、日干坐丑日干坐丑的人,多生疑惑之心,有心计,内性多疑,外性稳定。丑土内含辛金、癸水、己土,自成湿寒体系,旺火亲和湿土。可泄火旺气,怕水势浩荡。(一)乙丑乙坐丑,乙木长在湿土上,性偏执,固执己见,行事谨慎小心。四柱中见阳金,有官位才学,性稳静。木杂多,不利妻、父亲。水过
2023-06-10

由八字五行之气看人性格

由八字五行之气看人性格古人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由五行构成的,人处于宇宙之中自然也受五行之制约和影响。例如人的性格特征便与五行密不可分,命书渊海子平中说“性情者,乃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所发,仁义礼智信之所布,父精母血而成形,皆金木水火土之关系也”。从一个人的八字命局中也可以了解其人的性格特征,因为八字中
2023-06-10

八字预测实验

 八字实例         例:男命:1950年1月7日12时 官 才
2023-06-10

十二生肖探源

十二生肖探源 子滋生主新的阳气诞生,阴霾中有一阳气诞生,弥为珍贵。鼠夜间活动,繁殖力强,喻阳气具有强大的滋生活力,子时,阳气完成了新一轮的新老交替。丑扭斗主阴阳交争和消长。牛夜卧反刍,喻阴阳交争消长之理。寅隐退主阳气迅猛生长,阴气即将隐退,将变生新的白昼。虎夜出捕食,寅时将隐,喻阳气之长,势不可挡,
2023-06-10
Copyright © 2019 - 2022 老神婆风水大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2200357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