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与天干地支的关系
生肖、动物和年份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这就得从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说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干支表,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扩大和完善,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形成了我国的农历“干支纪年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如甲子、乙丑、丙寅等,一个轮回共计六十组,用于纪年,俗称“六十花甲子”。同时,它与“月”相对,六十个月一次循环;和“日”相配,六十天一个往复;同“时”相称六十个时辰一趟来回。这样,人们就有了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农历,有条不紊,年复一年。后来,人们用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对应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就有了生肖、时辰、属相、本命年等。
为什么是这十二种动物与地支相对应?关于这个问题,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众多学者也从天文学、文字学、动物学、地理学等角度来考证这个关系。有人认为,聪慧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天文星象,对地球上的万物生长有着影响。在《计倪子》一书中,就揭示了十二年三年收成、三年水灾、三年丰收、三年旱灾的规律。动物有食草类动物、食肉类动物和杂食类动物之分,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年份,有着不同的生活条件。在这十二年的周期里,各有一年尤其适合某种动物的生长。久而久之,人们把这个年份称为某种动物年,如牛年、猴年、虎年等,同时把这年出生的人也归属于这种动物,以图能顺顺利利地成长,于是人就有了属相。也有学者发现,十二地支的古文字隐含着生肖的信息,十二地支的古字形状与十二种动物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如“巳”字为蛇的象形,“亥”、“豕”是猪的象形。
如此种种,令人猜想十二地支的文字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但细想一下便可以做出判断。十二地支的文字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在殷商时期,已娴熟使用天干地支来纪年,而生肖是数百年以后的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并不同源。以动物作为地支的标志,很可能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上文为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