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水大师赵天水(天水有名的风水大师)
据说周定王下葬之日,北山崩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南山石虎也突然昂首,虎视眈眈地守卫着山口。这被称为龙虎把门,此为“龙虎山”名字的由来……
50多年前的意外:挖红薯窖挖出奇特的嫔妃墓葬
文‖铁绍文 王国斌 许敬生
(欲欣赏“朱橚与禹州”系列之1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揭秘:禹州周定王墓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
周定王选墓地于此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草木繁茂,因观察植被而发现风水宝地。此山有虎有龙,是一绝佳茔地。于是他大兴土木,在此修建墓穴。当时整个墓区是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包括大门,富丽堂皇的飨殿和拜殿及一些石兽,东西长约三华里。
周定王墓,位于老官山东麓的一个缓坡上,坐北朝南,是由砖、石构筑而成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建于1404至1414年,建筑时间长达十年。因为朱橚一生没有实现称帝的愿望,晚年决心要建一个比皇帝陵墓还要大的墓穴,所以,其墓室气势恢弘,建筑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比北京定陵还要大。它是十三陵的缩影。
整个地宫有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用砖石拱券而成,门额上有富丽堂皇的屋檐装饰。
室内共十对大青石门,现在基本保存完好。周定王墓前,还建有两座大殿,叫拜殿、飨殿,是周定王后代祭祖的地方。现有遗址存在。
这个墓建造恢弘,墓前没建神道,至今还是个谜。
站在周定王墓前,环顾四周,人们不由得就会想到中国的“风水”文化太神奇了!周定王墓是依山而建,墓的上边有天然的山包,正作了墓的“穹”,墓的两边分列至两道山巅蜿蜒而下,组成了一个天然的太师椅,墓正前方,约有八公里处可见架山,老百姓叫陉山,即朝山、案山,这座山的山石全是红石,这正应了传说中的“青石墓、红石门,后代定出大能人儿”。所以当地有说法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头枕金子石,腰铺莲花盆,前堂城隍庙,脚蹬夜明珠(陉山)。
周定王墓整个墓道呈斜坡状,宽5米,长20米,墓门门额呈半圆形,上方镶嵌有仿古结构的屋檐装置,用深黄色,浅绿色琉璃瓦装饰成殿堂屋檐式样,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陵墓内甬道、前室、后室地面是细料方砖铺地,每块方砖长宽各41公分,厚0.8公分。前室、后室及左右四个耳室共8个,地面是用汉白玉石铺地,长宽各80公分、厚10公分。
进入墓门后,经过一条长655厘米宽644厘米的神道,就到了墓的前门,门饰与头道门相似,安装有厚20厘米、高317厘米的表灰色石灰岩质石门两扇。
地宫前殿宽958厘米,长1233厘米,左右两侧各有宽371厘米,深1025厘米的横洞两个,均安装石门两扇,是殉葬王妃的宫室。
正殿殿门方正,门额上部装饰与前殿殿门相同,此门也装有庞大的石门两扇。穿过殿门,就是周定王停灵之处,也是地宫的主体部分——正殿。
正殿宽2517厘米,深957厘米,高15米。周定王的棺柩停放于正中方位。棺柩后面壁上有一龛室,龛内原有一个直径约二尺的白石球一枚,可惜已毁。
定王地宫正殿后壁,并排有四条砖石券就的洞殿,中间两条略为突出,门额上嵌有屋檐装饰,其它两洞则无,四洞均有石门。据考证四洞均为殉葬王妃的宫室,中间两条洞殿安葬妃子的身份较另外两洞所葬妃子的身份高。
停放灵枢的寝殿地面全部为汉白玉铺就。宫墙为特制磨面大青砖。券砖每块50多斤,全都是水磨砖,砌出来的缝一墨一线,最让人不理解的是四周墙壁上青灰相间的花纹,别的地方没有,就此地有,这代表什么含义还有待考证。另外地宫所有石门都是滚珠封闭,一旦关上,休想打开。
所有建陵人员在完工之后被集中在府城隍庙(在周定王墓东一公里处)南200米的深沟中全部杀绝,附近村子里的人也在一夜之间全部神秘消失。因此,后人把这条沟叫做“葬沟”,流传至今。
整个地宫的面积要比北京定陵大,这是周定王觉得生前没有做皇帝,死了要比皇帝气派,所以才建得比北京的大。而且朱橚妃子的墓也建得尤为奇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官山下的王家村,现在的五组(上营),再次成为十里八乡的关注之地。而这次被关注的中心人物之一,就是赵天水的父亲赵国章(赵掌)。
这次发现的是周定王的嫔妃墓葬,当地称 “娘娘坟”。
1963年农历九月,赵天水九岁,会帮父亲在家院子里挖红薯窖,赵天水家是天井院。挖红薯窖挖到一定深度时开始挖拐洞儿,娘娘墓就是挖拐洞儿时发现的,在挖拐洞儿挖到一米左右时,挖到了大背砖墙。
按说,这样的砖砌出来的墙在王家村附近经常见到,也不是啥稀罕事儿,他们便把砖墙打透了,谁知道那砖墙竟有4尺多厚,那砖墙坚硬,很难打。赵天水的父亲就一个人用钎子打,打着打着,钎子猛一下子空了。赵天水的父亲就用力拔钎子,钎子拔出来后,打通处发出怪气,并冒出一股难闻之味……
后来打通了,赵天水拿着点着的麻杆儿探头爬进了地宫,什么也没见到,只能看到打碎的琉璃棺椁和墓室内的淤泥,跟父亲说了一遍。
赵天水的父亲就给自己的兄弟赵国杰说了情况,当时赵国杰是王家村会计主任。赵国杰立刻到当时的无梁公社(当时不叫乡也不叫镇)里汇报了这事儿。
当时公社里管文化的领导听说后,也不怠慢,把发现古墓的事向县里做了汇报。
(未完,明天精彩继续)
【作者简介】铁绍文,男,1955年出生,禹州市民族宗教局原局长,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总监,中医药文化学者,著有《中华药王孙思邈》一书。
王国斌,男,曾用名王斌,禹州市人,中共党员,生于 1965 年 3 月,系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为禹州市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执行主编出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多部中医药论文集;参与编写《禹州市中药志》《美丽乡村志》《中国钧瓷年鉴》《禹州年鉴》《褚河镇志》《禹州老药工》等多部著作。
许敬生,安徽萧县人,1945年3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会长,全国“医古文资深名师”,全国“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首批专家。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医药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从事医古文、中医古代文献及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近50年。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首图片来自“老家许昌”新媒体原创图片库,其它图片来自孙占远的博客,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