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的秘密
地支的秘密
是谁在制造出地支的五行规律?是太阳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阳发出的光和热,为地球的气候环境带来有规律的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制造出了地支五行之气的有序运行,因此,只要对月支与时支的变化进行追踪,就会明显地发现它相应的五气变化。
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当中,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当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稍为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月份与时辰对应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什么月份,什么时辰,它们拥有的地支十分清楚,绝对不会错乱,也不能人为地改变,农历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有为辰,四月为已,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戍,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时辰的定位上,晚上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早上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十一点为已时,十一点到十三点为午时,十三点到十五点为未,十五点到十七点为申时,十七点到十九点为酉时,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为戍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亥时。
将天干与月份和时辰对照,则会则发现,天干与月份与时辰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应,只是有规律地转换,从这个问题中说明,一天的时间变化,一年的季节变化,重点在体现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地支的排列,则是对地上五行之气变化过程的如实记载。
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根据是什么?这个问题,相信人们都已经非常清楚,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即为一年,在一年当中,月亮则围绕地球旋转了十二周,于是人们将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的时间定为一个月,这是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原因。
为什么十二个月都要配上一个有五行性质的地支呢?这不是随意性的划分,而是由每个月所拥有的性质特征来配备。
人们将一年十二个月的气候变化,按照四个明显性的特点,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季的特点是温暖,夏季的特点是炎热,秋季的特点是凉爽,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四季的变化规律,体现了阴气阳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过程,先从春季的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开始,再发展到夏季的阳气极盛阶段,然后转入秋季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最后发展到冬季的阴气极盛阶段,完成一个年运动变化周期。
人们从一天的气候变化中,发现了它与一年的气候变化有相应的同步,早晨显得清凉,中午显得炎热,傍晚显得干爽,午夜显得寒冷,形成一个小四季的运行变化周期。
十二个月与十二时辰的地支排列告诉人们,寅卯月与时为风气旺盛,已午月与时为火气旺盛,申酉有与时为金气旺盛,壬癸月与时为水气旺盛,辰戍丑未月与时为土气旺盛。
以现在的科学知识来看,引起一年四季气候与一天昼夜气候发生变化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制造出来,重点体现为一个固定地域对太阳能量吸收状态的变化,太阳光和热的变化,制造出一年的气候变化,制造出一天的气候变化,由此更加就肯定了太阳是地支五行之气的产生来源。
从原理上分析,一天的气候变化,相当于对一年气候变化的缩小,而一年的气候变化,则相当于对一天气候变化的放大,对一年中十二个地支月份性质的分析,更容易发现地支规律中的秘密。
在阴阳运动规律上,从阴消阳长开始,到重阳极盛,然后进入阳消阴长,再到重阴极盛,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渐变过程,一年的季节变化,为阴气阳气相互作用后的具体形式,处于阴阳运动规律周期中的每一个月份,都有自己特定的阴气与阳气的量变状态,于是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寅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风木,已午处于阳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火热,申酉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燥金,亥子处于阴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寒水。
由特点而分成四季,这人们容易理解,而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同样处于阴气阳气运动变化周期过程中的辰、戍、丑、未,为什么又要成为季节的过渡期?这一切都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由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性质特点,全部由地球上的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所造成,其原因是:
当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发展到寅卯月时,它风木的性质最明显,风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辰月时,虽然还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过程中,而由于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而产生的量变,已经造成辰月的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风木性质和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火热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已午月,阳气极盛,火热的性质最明显,火的特性作用为最强,当进入戍月后,阴气开始复苏,这点阴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这一点点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火热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燥金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当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发展到申酉月时,燥金的性质最为明显,燥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戍月后,虽然还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过程中,但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上的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燥金性质的程度,但也未能达到寒水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亥子月,阴气极盛,寒水的性质最为明显,寒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进入丑月后,阳气开始复苏,这点阳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一点点的量变,已经造成丑月在性质上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寒水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风木性质程度,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辰、戍、丑、未为前后两个季节的过渡期,虽说它由前个季节逐渐消退,后个季节逐渐增长产生,但这四个过渡期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这样,就不得不引发人们产生质疑,在实际的气候变化中,这四个季节过渡期究竟有没有气象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呢?其具体的发生原理是怎样的呢?
地支的五行之气是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忠实记载,它的运动变化过程必然有自然现象在演绎,其原理也必然在大自然的变化演绎中显露出来,只要用心分析,必然会有体会。
人们所说的气候环境,基本上是指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低空大气层,这个层次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它在温度湿度和风力等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在左右着生物的生长状态。对近地大气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重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近地的大气温湿度,也称作为“天气”,另一部分为地表层的温湿度,它包括陆地与海洋的温度,也称作为“地气”,虽然天气与地气都从太阳中吸收能量,但大家都知道,天气来自稀薄的气体吸收的能量,而地气则来自厚实土地吸收的能量,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于是造就了天气与地气各自有不同的性质特征,天气吸热快,散热也快,变化迅速,地气吸热慢,散热也慢,变化缓慢。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炎热的夏天里,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风带着酷热,地面热得烫脚,此时,若遇到一阵突然而来,迅速而过的狂风暴雨,大雨过后,空气凉爽了,但地面还带着温热,这就是天气变化快,地气变化慢的体现。
由于天气的变化与地气的变化之间,在过程中存在有一个时间差,地气的变化必然要滞后于天气的变化,这个时间就差就成为了季节过渡期的制造者,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地气也炎热,当季节转凉时,天气迅速跟随着转凉,但地气还带着余热,在慢吞吞地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地转凉,于是出现了天气的冷在逐渐增加,而地气的热在逐渐消退的现象,这就成为前一个季节消退,后一个季节增长的过渡。
因为春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风,以寅卯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夏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火,以已午为纯正的性质体现,秋季有一个特定的季节燥,以申酉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冬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寒,以亥子为纯正的性质体现,于是木气渐消,火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辰土;火气渐消,金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未土;金气渐消,水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戍土;水气渐消,木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丑土。
古代的人们在经过实践观察后发现,每个月分的五行性质,并不是从当月的初一开始,也是说并不是以月亮的运行为依据,而是以阴气与阳气的量变为依据,这种依据在气候上的反映,是有据可查的,为了让人们准确地划分每个月的性质时段,古代的人们找到了自然界中能够判定量变的标定点,创造出了一套以二十四个节气为性质量变定位点的划分方法,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个月分五行之气的关系:
从立春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雨水,到惊蛰点前止,是以阳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惊蛰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春分,到清明点前止,是以阴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清明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谷雨,到立夏点前止,是木气向火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夏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满,到芒种点前止,是以阴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芒种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夏至,到小暑点前止,是以阳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小暑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暑,到立秋点前止,是火气向金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秋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处暑,到白露点前止,是以阳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白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秋分,到寒露点前止,是以阴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寒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霜降,到立冬点前止,是金气向水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冬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雪,到大雪点前止,是以阴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大雪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冬至,到小寒点前止,是以阳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小寒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寒,到立春点前止,是水气向木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节气与月分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寅月的木气从立春点才开始,卯月的木气从惊蛰点才开始,辰月的土气从清明点才开始,已月的火气从立夏才开始,午月的火气从芒种才开始,未月的土气从小暑点才开始,申月的金气从立秋点才开始,酉月的金气从白露点才开始,戍月的土气从寒露点才开始,亥月的水气从立冬点才开始,子月的水气从大雪点才开始,丑月的土气从小寒才开始。
月份与时辰的地支规律可以给人们一个明显的体验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人们一定注意到,在年份和日份中,同样存在有一个相同的地支系列,年份以十二年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日份以十二天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这两个周期表示的是什么?如果也是表示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人们对此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年支与日支同样是表示地球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在已午年,全年不会有特别炎热的气候现象,在亥子年,全年不会有特别寒冷的气候现象,同样,在已午日,不会特别特别炎热,在亥子日,也不会特别寒冷,这令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年与日地支变化的存在。人的感觉不明显,说明它的产生的变化规模比较弱,影响是肯定存在的,只不过它们被月份与时辰地支产生的明显现象所掩盖,不能因为弱,就忽视它的存在,年份与日份地支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一定的分量,一样可以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生作用。
年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十二年为周期的五气循环过程,日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循环过程,由于地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太阳的光和热,这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并不是每一年都等量相同,而是有多有少,存在有一个以十二年为周期的量变过程,而且还发现,地球每一天吸收的太阳能量也都发生变化,有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量变过程。
地支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地气的五行性质,是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后,由大气层与地表层的温差变化共同产生,无论是年支、月支、日支、时支,体现的都是大气层温湿度与地表层温湿度相互作用过程规律,由于月支与时支的变化程序最为明显,最容易为人们感觉和认识,只要认真地了解月与时的地支变化,就可以从中认识年支与日支的相应变化过程。
当再回头看地支的时候,就会明白: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在记录着大地五气的变化状态,从地支的阴阳属性从看到,子表示寒水处于强盛状态,丑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寅表示为风木处于强盛状态,卯表示为风木处于衰弱状态,辰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已表示为热火处于衰弱状态,午表示为热火处于强盛状态,未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申表示为燥金处于强盛状态,酉金表示燥金处于衰弱状态,戍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亥表示为寒水处于衰弱状态,地支的排列,体现了五行性质的有序变化过程,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地方,地支不是数,它们之间没有一个在量上的重叠相加关系,但由于地支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故又可以当成为数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