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五十岁学习周易八卦,只为自己算了吧一次卦,叫“人生道路卦”,很准
前言:
孟子(公元551~公元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秋春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西南)人。我国古代知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儒家学派创办人。流传“徒弟三千,圣贤七十二”,其观念以“仁”为关键,提倡推行“民贵君轻”,自打汉代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局面后,儒家文化一直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影响力,对我国及其世界危害长远。因而,大教育学家孟子,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猿巨人”,也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大教育学家孟子一生,不辞劳苦,谦逊又很好学,至真至诚众生,以推行“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乃至到晚年时期五十岁时,还积极主动研修《周易》,探索救国的治国方略。健在时,尽管他的“民贵君轻”施政战略方针不被剥削阶级所听取意见,可是他的“朝闻道,夕死矣”的上学施政精神实质,始终非常值得后代万事景仰。在他十二年研易求道失败的前提条件下,他为自己占卦了一卦,很精确!这一卦叫“人生道路卦”。
孟子的人生道路之卦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你不仅会讲,并且还会继续背呐。便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知足知止。”(见《论语·为政》)
十有五而志于学:人到十五岁时志向学习,学好为人处事。
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岁时应当立足于人世间,有自身明确的人生规划与发展前景。 立,有着自身的观念,即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念、人生观。
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岁做事不会再觉得有疑惑了。惑,疑虑。
五十而五十知天命:人来五十岁时就了解老天爷授予自身的重任了,什么能够 做,什么不能做。命,本意是分派、发号,在这儿是引申“天神、运势”,就是指社会发展、当然的盛衰交替。
六十而耳顺:人来60岁品德修养完善,能听得进来不一样的观点与看法。耳顺,就是指听见另一方发言,就了解另一方讲话的含意,简单地讲是无论好听的话、说闲话,喜爱听的、讨厌听的,什么话都能听得进来。
七十而从心所欲,知足知止: 人来七十岁无拘无束去做事情,无论做或者不做都能符合自然法则。从,依照。心,大脑。欲,大脑造成的念头。矩,指自然法则。知足知止,符合规定。
这一人生道路卦与一般卦一样也是6爻,它纪录了杰出的教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一生,既客观性又真正。
01
初爻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孟子人生道路的第一阶段。
依照《史记·孔子世家》,公元551年(周灵王20年,鲁襄公21年)9月28日,大教育学家孟子问世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西南)。有关孟子出生年月,也是有记述觉得是公元552年。
孟子出生于末落的皇室名门,追本溯源为子姓殷商流民,祖先为孔氏远祖微子启(纣王的亲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封为于宋都商丘市,奉殷商祀。自微子启,传到5代孔父嘉,以嘉字为姓式,后代子孙遂为孔氏。
爸爸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医生,有谋有勇,功勋卓著,闻名遐迩。先娶施氏为妻,生九女,无子嗣。又娶妾,生一子,病卒,取名字伯尼,又被称为孟皮。66岁上下,与颜徵在野合(没结婚产子)生孟子,那时候妈妈颜徵在还不上二十岁。
公元549年(鲁襄公24年),孟子三岁,爸爸叔梁纥逝世,妈妈颜徵在带孟子回曲阜市阙里,艰辛日常生活。
公元537年(鲁昭公5年),孟子十五岁,方始其长,意识到要勤奋学习为人处事与日常生活之本事,谓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公元535年(鲁昭公七年),孟子十七岁,妈妈逝世。同一年。季氏酒宴士一级皇室,孟子去赴约,却被季氏家臣阳虎避而不见。这可能是孟子后半辈子信心迈向官运的引起缘故。
并且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个关键的历史人文事情,据《礼记·曾子问》资格证书,孟子十七岁时在鲁国的巷党问礼于孔子,它是孟子第一次见孔子。
见《水经注·渭水注》:“孟子年17问礼于孔子。”
见《礼记·曾子问》:孔子说: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
孟子第一次问“礼”孔子,意味着他“以礼施政”儒家文化的基本设想,基础产生。
02
二爻是“三十而立”,是孟子人生道路的第二阶段。
公元533年(鲁昭公9年),孟子十九岁,娶宋人亓(qí)官氏闺女为妻。
公元532年(鲁昭公十年),孟子二十岁,官衔“委吏”,是个仓管员。老婆亓官氏,生下孩子孔鲤。据历史典故传说故事,这时恰好追上鲁昭公赐鲫鱼于孟子,故给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公元531年(鲁昭公十一年),孟子二十一岁,改做“乘田”,是管理方法牧畜的小官员。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大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这儿“鄙事”包含“委吏”“乘田”。
公元530年(鲁昭公十二年),孟子二十二岁,与南宫敬叔到周朝都城(今河南安阳),问周王朝礼乐制度礼仪知识。这一关键文化艺术事情,被称作“适周问礼”。古代历史,有重要文献记述。
见《孔子家语》:
“孟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闻强识,通宗庙之源,明道之归,则吾师也。”
见《史记·老子传》:
“孟子适周,将问礼于孔子。”
公元525年(鲁昭公2017年),孟子28岁,向鲁国的郯子了解郯国古时候官制。孟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创立个人院校与个人文化教育。
因为孟子开办私学,使念书“官学”下沉,完成了普通百姓还可以念书当官的心愿,一时间在鲁国名声大震,大家陆续来鲁国向他学习。
公元522年(鲁昭公20年),孟子三十岁,自十五岁发奋图强开始,现有十五年,他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念、人生观基础产生,并在社会影响上史无前例。见《论语·为政》:故名“三十而立”。同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浏览。齐景公见面孟子,并与孟子探讨秦穆公缘何横扫天下的政治问题。
孟子的“三十而立”,并不是而立之年,只是指历经一定社会发展的磨练与磨炼,拥有自身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这一段阶段以孟子第二次问礼孔子,即“适周问礼”,为关键代表性事情。
孟子这阶段觉得修复周王朝礼乐制度,能够 拯救周室衰弱、礼崩乐坏、天地动荡、诸侯国军阀混战的政治局面,但孔子以朋友的真实身份,劝导孟子要见机行事、认大局意识,推行“民贵君轻”毫无道理。
03
三爻是“四十而不惑”,是孟子人生道路的第三阶段。
公元518年(鲁昭公24四年),孟子34岁。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孟子,问善于苌弘。
公元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孟子三十六岁,与齐景公探讨政冶,获得器重,在封为时被晏子阻拦。但在赵国重特大宗庙祭拜期内,闻《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这就是“三月不知肉味”历史典故的由来。
公元515年(鲁昭公27年),孟子37岁,遇齐医生谋害一事,由赵国回到鲁国。
公元514年(鲁昭公28年),孟子38岁,觉得举贤才无论亲疏有别。
公元513年冬季(鲁昭公29年),孟子39岁,因晋国锻造“刑鼎”,便肯定灭亡。
公元512年(鲁昭公30年),孟子四十岁,历经几十年的人生道路磨炼,对各种各样人生道路难题拥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故自称为“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源于《论语·为政》,它是孟子的自身人生道路汇报。孟子十五岁志向治学,历经十五年的人生道路积累和磨练,到“三十而立”,在鲁国声名远扬,可是也有一些人生道路难题、社会问题辨别不清楚,无法得出结论。“惑”,蒙蔽。“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才不蒙蔽。
这一时期,以孟子第三次问礼于孔子为标示文化艺术事情。
秋春昭公24年(公元518年),34岁的孟子到老子故里——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去问礼。此次去拜会,孟子只谈忠义不谈礼乐制度,体现出他的“民贵君轻”施政观念成熟了。但孔子却独辟蹊径,为天下人找寻到一条“潜山”救护的治政战略方针。
见《庄子·天道》记述:
孟子西藏自治区书于周室,子贡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图书,则试往因焉。”
04
四爻是“五十而五十知天命”。是孟子人生道路的第四阶段。
公元504年(鲁定公六年),孟子48岁,鲁国季氏家臣阳虎当权。因为政见不一样,孟子退守朝廷,全身心为学,与众徒弟一起规划修编《诗》《书》《礼》《易》《春秋》等中华传统文化著作。
公元502年(鲁定公八年),孟子五十岁,自谓“五十而五十知天命”。(《论语·阳货》)
公元501年(鲁定公9年),孟子51岁,为上都宰(父母官),整治上都(今山东省汶上县)一年,功绩光辉。
公元500年(鲁定公十年),孟子52岁,由上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等同于之后的刑部尚书),摄相事。同一年夏季,随定公与齐侯相聚于夹谷。孟子觉得赵国躁动不安好心,因此事先干了充足的提前准备,因此此次相聚不但使赵国被劫持定公的诡计未能得逞,并且迫使赵国同意偿还侵吞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在历史上称“夹谷”事情。
公元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孟子53岁,为鲁司寇,鲁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势。
公元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孟子54岁,为鲁司寇。为消弱三桓(我国兵权、政党、财权最大首长),叔孙氏与季孙氏全力支持孟子,但遭受孟孙氏及家臣公敛处父的遏制,导致方案倒闭。
公元497年(鲁定公13年)春,孟子55岁,与季氏不和,离去鲁国到文忠。10月,受馋言之害,孟子离去文忠前去陈国。途经匡地,被围住。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孟子与徒弟又被围住。后又回到卫都。
公元496年(鲁定公14年),孟子56岁,在文忠被卫灵公妻子南子接见。子贡对此次接见极有建议。
公元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孟子57岁,离去文忠,居住鲁国。同一年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公元494年(鲁哀公年间),孟子58岁,在居住鲁国期内,蜀国派人,向他问“关节快车”一事。
公元493年(鲁哀公2年),孟子59岁,先去文忠,后经曹国到宋国。但宋司马桓魋反感孟子,放话要谋害孟子,孟子只能悄悄的离去。
这一时期标示事情是,周敬王22年(公元498年),51岁的孟子,借对接周室图书划算之计,第四次去南之沛(今江苏沛泽)问礼孔子,实际上是问阳阴怎样得道成仙。因为他的“民贵君轻之道”,研究的是道德与法律的关联,而阳阴之道讲的是人与环境的关联,因此他自我调侃自身,十五年研修阳阴终不可以得道成仙。
孟子第四次问礼于孔子,见《庄子·天运》记述:
孟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智者也!子亦得道成仙乎?”
孔子说:“未得也。”
第四次问礼,孔子与老子两大文化圣贤,因为“潜山”施政与“民贵君轻”施政发生了了解矛盾,谁也说动不上谁,尽管沒有各奔东西,但导致道儒俩家观念开始迈向分裂。
05
五爻是“六十而耳顺”。是孟子人生道路的第五环节。
公元492年(鲁哀公三年),孟子60岁,自谓”六十而耳顺”。环游郑国到陈国,却在郑国国都走散,等待徒弟前去找寻,被别人取笑,称之为“累累的若丧家之犬”。
公元491年(鲁哀公四年),孟子61岁,离陈国往蔡国。
公元490年(鲁哀公5年),孟子62岁,自蔡到叶。叶公民生热线于孟子。在回到中途,孟子碰到隐士。
公元489年(鲁哀公六年),孟子63岁,在陈蔡期内,因断粮受困,很多徒弟因挨饿而得病,后被楚人相助。在回到文忠中途,再遇隐士。
公元488年(鲁哀公七年),孟子64岁,在文忠,认为为政,先要鸣不平。
公元487年(鲁哀公八年),孟子65岁,在文忠。这一年吴伐鲁,兵败了。其徒弟有若,报名参加作战,立过了贡献。
公元486年(鲁哀公9年),孟子66岁,在卫。
公元485年(鲁哀公十年),孟子67岁,在文忠。孟子妻子亓官氏卒。
公元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孟子68岁,齐师伐鲁,徒弟冉有挂帅大会战,节节胜利。季康子问冉有战斗指引才可以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冉有回应道“学对于孟子”。因此季康子派人迎孟子回鲁。到此,孟子周游列国14年完毕。但季康子想推行“田赋”规章制度,遭受孟子抵制。
公元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孟子69岁,尽管也有心参政当官,但不被录取。因此孟子荣归故里再次从业文化教育及参考文献梳理工作中。同一年,孔鲤卒。
这一时期,以孟子第5次问礼孔子为标示文化艺术事情,即周游列国期内,孟子在公元496年,又到老子故里——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去问礼,这一年孟子 57岁,孔子77 岁。第5次问礼,历史资料记述很少。
见《庄子·天运》记述:
孟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是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没有钩用。甚矣夫!人之很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06
六爻是“七十而从心所欲,知足知止”。是孟子人生道路的第六环节。
公元482年(鲁哀公13年),孟子七十岁,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知足知止”。颜回卒,孟子十分忧伤。
公元481年(鲁哀公14年)春,孟子71岁,捕猎获麟,自觉得是不太好的预兆,说:“吾道穷矣”。因此终止修《春秋》。
公元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孟子72岁,听闻文忠要产生叛乱,察觉到子贡会出现生命威胁。子贡果真遇害。孟子十分的伤心。
公元479年(鲁哀公16年)4月11日,孟子因病去世,寿终73岁,葬于鲁国成北。徒弟大多数同意为孟子守丧三年,孔子守丧六年。之后,他的一些徒弟和鲁国人,围住墓旁而定居,大概有100好几家,故得名“孔内”。之后被改成“朝堂”,获得万事景仰
总结:
孟子领着徒弟周游列国14年,当官不可以入相,推行“民贵君轻”观念,却不见效,惶惶如丧家犬。救国救民无果,灰情意冷,晚年时期全身心致力于文化教育与历史文献参考文献梳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基础观念以“仁”为关键,以“礼”为标准,提倡“仁德”,推行“民贵君轻”,注重“克己复礼”。
大教育学家孟子,创新个人授课作风,认为因人施教,“有教无类”。自汉朝之后,以孟子理论为意味着的儒家文化慢慢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舞台,长达2500很多年,如今早已深植于我国的政冶、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行各业,并深远影响着世界。后人敬称孟子,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德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千秋万载被大家景仰,现如今又被列入“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受之无愧。美国研究历史学家李约瑟称孔子是“无冕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