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大年初三吃合子习俗
合子是饺子的一种变体,它是在两个面皮中间夹上馅料,上下捏合成圆形,或者再为它捏一圈花边,象征家庭和美圆满。
合子深受天津人喜爱,正月初三这天要吃合子,俗称“初三合子往家转”,“转”与“赚”同音,寓意财源不断。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也吃合子,叫“合子夹八,越过越发”。正月初九、十九、二十九再吃合子,俗信“合子夹九,越过越有”。正月十一、二十一照旧吃合子,人称“合子拐弯得利多”。
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吃合子祈盼获利与财富呢?原来,所谓“合子”与古代的“权子母”有关。《国语·周语下》中说:“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
意思是国家铸钱以轻重来权衡,价值高的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日常根据轻重来使用有利于民。后来,民间用“权子母”指向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的营生,“权子母”也特别指成本与利润,“子”是利息,“母”是本金。延展开来,百姓俗称的合子利钱,就是投几分本获几分利的意思,认为做生意是大可获利的,这也就产生了旧时买卖人常说的“合子利”俗语。
清代中叶以来,天津已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街市商业繁华,里巷叫卖不迭,重商趋利的民俗蔚然成风。人们看重年景的美好,过大年期间当然在各个方面都要求吉祈福,说到饮食,两张面皮包上馅的合子成为最合适的选择。其实,早年的天津人,特别是商人,在正月初二那天就吃合子了,这一天也是敬财神的日子。清道光年间的诗人周楚良在《津门竹枝词》中说:“洁敬财神杯盏罗,朝餐攒馅是三和,愿郎今岁丰财货,合子拐弯得利多。”这里的“攒馅”就是做馅、包馅的意思。“合子加八”、“合子加九”也寓意获利要比合子利还要多上八九成,就此周楚良又道:“要它合子还加八,从此营生获利丰。”
老天津人正月里频繁吃合子,其实在大多时日里,吃合子只是作为吃饺子的点缀,图吉利罢了。“合子拐弯”不仅是说日子过了整十拐弯了,也是说吃饺子要附带吃点合子的形式。天津人吃合子一般像吃饺子一样煮食,也有人爱吃烤烙的合子来调剂,俗称“干烙儿”。人们用合子寓意招财进宝,事业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