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勺之年和舞象之年的区别是什么呢?还有哪些称呼?
2023-05-16 14:56:59
每一个古代称呼都着特殊的意义,每到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名字来称呼,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舞勺之年和舞象之年的区别是什么呢?还有哪些称呼?一起跟随我们的步伐了解一下吧。女孩十三、四岁称为豆蔻,三十岁称为而立,六十岁称为花甲,来年龄称谓专题,了解更多内容!
舞勺之年和舞象之年的区别是什么呢?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
舞象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5——20岁期间。
1.舞勺之年出自《礼记·内则》。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2.舞象之年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是成童的代名词。
古代年龄称谓
舞勺 —— 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 —— 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 pīng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 —— 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 —— 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 :“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 : “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 ——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 “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 —— 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 —— 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 :“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 —— 指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