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十二生肖中,为何老鼠被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
早期,十二地支最初被用于计算月份,而不是年份。古代人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子月作为每年的开始,这一时间点大约在冬至节气前后。由于子月是一年的开始,人们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去堵老鼠洞,因为老鼠在冬天中会在洞里越冬,大家会堵住老鼠洞,以防老鼠损害农作物。
据《放马滩秦简》中的描述,正月壬子日这一天要去堵老鼠洞,让老鼠无处可活动,类似于把别人家的大门焊死一样。不过,老鼠和人类不同,它们会开洞。
使用十二地支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描绘人的相貌。子鼠的相貌在“睡虎地秦简”中是这样描述的: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善弄,手灰黑色,面有黑子焉,疵在耳,臧于垣中粪蔡下。多鼠鼷孔午郢。
描述术士和老鼠很像,口巴朝上,胡须非常少,手和脚总是很忙,术士脸上也有黑子和疤痕这些标记,藏在别人家的阴暗角落里。但为什么还要去别人家排泄呢?
这些盗贼是依靠这种方式来标记自己的地盘吗?
“睡虎地秦简”中,十二地支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相同,对应的小动物和今天不太一样。前四个和今天的十二生肖相同,但其余的各不相同。
在“睡虎地秦简”中,辰没有对应的小动物,而在东汉出土的秦简中,辰和巳有时指虫子,那么这些虫子是什么呢?
在“睡虎地秦简”中,虫子的描绘方式如下:
长而黑,蛇目,淡黄色。
实际上,这是蛇的描述。
更有趣的是,午并不是马,而是鹿。因此,在秦代,属马的人很可能属鹿。未不是羊,而是马。申不是猴子,而是扣环。酉不是小动物,而是水。戌不是狗,而是老羊。有人觉得老羊也是狗,因为在古代,人们有时会用“狗”称呼羊。
亥仍然是猪。
十二生肖的组合是固定不变的,但它的模样是在汉朝才确定下来的。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首次写出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这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
在《论衡》中,老鼠并不是排在第一位,而是排在倒数第二位,因为王充的排序是依照古代人记月的方式的,第一个月是寅月,从寅木开始计算,与今天我们日历中的天干地支月份排列方式相同。阴历年中一年始于寅月,终于丑月。
有一种传说是说玉皇大帝选了十二种动物来作为十二生肖,要让老鼠通知猫,结果老鼠忘了,导致猫落选。自此,猫和老鼠就成了死敌。这个故事应该是基于十二地支编制而成的,在王充明确了十二生肖的汉朝,猫还是比较少见的,猫在中国传入则是在佛教传入时,那时比大熊猫还要稀有,因此自然不可能想到使用猫来作为十二生肖之一。
尽管月份排列中,子月并不是第一位,但在十二地支中,子时肯定是第一位的。
子时是一个奇怪的时间区间,因为它连接了前一天和后一天。子时是我们今天夜里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同时连接着白天和黑夜,是第一天的结束也是第二天的开始。
我们可以使用风水玄学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使用老鼠来代表子。从时间上看,老鼠总是在深夜活动,而子时刚好是夜深人静的时刻,这是老鼠的世界。
十二生肖按照爪子分为阳和阴,例如马是个圆形爪子,是阳数7,牛的爪子分成两截,是阴爪子数2,老鼠的爪子有四个,后爪有五个,同时兼顾了阳性和阴性特征,与子时的时间范围恰好相符。
在甲骨文中,子意味着小孩子。但在古代,传宗接代是件危险的事情。古人对于能生育的动物非常感兴趣,老鼠虽然让人反感,但它是繁殖能手。小老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只需要两个月,两个月后就会结婚生子,偷盗来养家糊口。每年,一只老鼠可以生育十二窝,这是非常了不得的生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