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湛江市民取名的惯例与传统,你的名字是否符合当地风俗?
湛江人非常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取名字这件事。男孩子通常有四个名字:第一是名字,即户籍上的名字;第二是小名,新生儿出生时或满月时给取的乳名,如“狗仔”、“虾公”、“妃肥”等;第三是族名或辈名,有些家庭对辈分很重视,所以兄弟都会取同样的名字,如“李培某”;第四是小说名字,即阅读时想起来的雅称或者“字”。普通百姓或者武林人物还有一个好听的花名,如著名头目“乌石二”、“造甲三”等。
而湛江市的独特取名风俗,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起名字。根据新生儿的生辰八字来看需要补哪一种五行,然后在取名字的时候加以弥补,比如缺金的可以叫“林金有”、“梁金来”;缺木的可以叫“李木养”、“吴木生”;缺火的可以用偏旁部首为火的字,如“黄炜强”。
第二种是“契神名”起名法,即在寻找神明的庇佑。比如契关公像可以取名“陈关强”、“李镇彪”等;契康皇的可以叫“陈康旺”、“郑康保”等;而契土地公的可以叫“黄土养”、“庞土贵”、“李土寿”等。而期待祖宗保佑的就可以叫“黄祖佑”、“蔡祖光”等。
第三种是用吉祥的字寄托对小孩的期待。对于期待孩子富贵荣华的可以用财、宝、金、福、禄、寿、富、贵等字,而女孩子则可以用金、玉、凤、佳等名字取名。
第四种则是取贱名,以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功。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娇气难养,便取了一些忍辱的名字,比如虾仔、虾女、虾公、狗仔、牛仔、妹仔等。一些没有正式名字的孩子则直接将这类贱名加入户籍。
第五种则是把发语词放在姓名的正中间。比如雷州地区的人常常用“妃”或者“那”字在名字里面,而吴川坡头地区则常常出现“亚”字,形成了各自的习惯。例如“李妃斗”、“潘那生”、“陈亚德”等。
在过去,乡村的男尊女卑主义很严重,因此有些女孩取名称为阿娣、观娣、带娣、来娣等,这些名字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给侄子起更漂亮的名字。一些方言区域也会用“仪”字代替“儿”,比如招仪、引仪等。
男孩子长大后结婚一般会从族名开始使用。平辈姓名的第一个字要用辈号,所有辈分相同的人必须带着这个字。例如“李培某”便是上院李家族的一个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湛江市的取名习惯也经历了一些改变。文化大革命时,有些人扫除旧名字就像是抹去封建制度的残余思想,因此所有带有“金、土、康、镇、保”等关键字的名字都被改成了“春、东、红、荣、国”等字,标志着命名已经与时俱进。例如卫东、无上光荣、永红、继红、爱武等名字就是这样。
一些家庭全部进行改名,有三个孩子的话,他们分别取名为卫东、卫方、卫红,三个名字合起来就组成了“护卫瑞泽富沃”的名字,这种从政治角度取名字的作风随之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在取名时更多考虑了文化背景。男孩子的名字通常都考虑到前途发展和理想,例如伟、雄、松、志、强等字,而女孩子则会使用莲、芳、珍、丽等名字。
以上是湛江人取名字的一些风俗习惯。它们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它们是湛江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