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水:在迷信和民间科学之间的模糊边界
清朝回族作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中写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行善五念书”,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命运、运势、风水、积德行善以及学习等。虽然“运势”这个因素不可控制,但是“风水”却可以成为改变人生的主要因素。
风水学最初被称为堪舆学,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地、安葬地、勘测选址等方面的建议。实质上,风水就是“藏风纳水”,古代人认为风中有湿邪,会让人得病,而水则是生命之源,具有流通性和镇定作用,因此住所需避开风邪,背靠水源。
《葬书》中写到:“葬者,乘发火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代人聚之使经久不散,行之使有止,故此谓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其次。”可以看出,古代人的风水观念和现代宜居环境建设是一致的。
虽然风水学流传了几千年,但其究竟是迷信活动还是具备一定合理性的学说并不很明确。起初,风水堪舆之说强调与环境平衡相连,是一种具备研究意识的环境学问,主张天人合一,关注阴阳平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水一词逐渐演变为一种荒谬的迷信,很多风水师为了谋取私利,掺杂了许多封建迷信成分。真正拥有研究意义的学者却屈指可数。
风水学最初提倡人与环境的关联,强调阴阳平衡。而风和水是大自然中的两种能量,宇宙空间则是一个大磁场。风水罗盘就是根据磁场运行的工具。在这种民俗学说的支撑下,风水学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开店选址、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许多古城镇、古代建筑、园林景观、民宅及帝陵中,风水学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可以说,风水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众多专业知识、生活哲学、传统式的艺术美学和基础理论意识等多种多样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作为有能动性的人,若只寄希望于风水之说来实现自己的远大前程,就等于做梦。风水学最初的初心,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并为辛勤劳动者创造创造价值、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