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史上的风水思潮:从传统信仰走向城市化生活的演变趋势
在上一篇的风水介绍中,我们了解了宋代风水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派,以及它在现代风水学中的巨大影响。而在接下来的明朝时期,风水学得到了更加完善和广泛的发展。
明朝时期,风水学不仅在王侯将相中受到高度重视,也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人来说,无论是居宅还是坟墓的建造,都必须先请阴阳先生来看风水。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也花费了许多功夫考虑国都的风水局势。
在金陵城边的各座山峰中,所有山峰都朝向城里,具有拱卫之意,惟独牛首山和安宁门口的花山背对着城垣,没有拱卫之意。因此,明太祖感到失望,并命令刑部将牛首山毒打一百棍,在牛鼻处打洞,用铁索越过,使牛首山的地势转为内向。另外,在花山上大张旗鼓伐木,使山秃黄。虽然明太祖曾有心将国都迁至北平,但出于众多重臣的反对,最终还是选择了南京为国都,并依照风水学的指引建造了明朝的都城。
可以说,在明朝的建筑过程中,风水学的作用愈发显著。尤其是永乐皇帝朱棣在下定决心迁都北京后,费尽心机地摧毁元朝所留下的风水,包括在原来的城堡上修建景山(也叫镇山),并将大桥上的碰到蟠龙时凿掉,连金水河也废料了。因此,明成祖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注重风水学的皇帝。他曾多次接见风水师,并卜寿陵。而李自成占领凤阳后,一把大火损坏了崇祯皇帝的皇陵地宫,导致崇祯皇帝自缢身亡,郑成功也曾经精通风水,他还以此指导海南岛的都城规划。
正是在明朝时期,一些风水高手如刘基(字伯温)熟练掌握了风水术。在民间传说中,刘基被描绘成一个拥有道家思想和谋略的风水大师,其故事广为流传。此外,明朝时期的许多风水读本,涵盖了大量有关城市工程建筑、特定具体场景占断、自然景观研究等内容,充分反映了当时风水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与中国社会向都市化发展趋势相一致。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蒋平阶所撰写的《水龙经》。蒋平阶以水为山,讲解了如何依据水的流向和变化寻找风水宝地,成为了吴山风水研究的经典之一。
尽管明朝风水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风水学在现代已经受到了挑战和质疑。许多先前的风水读本已经过时,理论也已经停滞不前。因此,我们不妨看待风水学这一文化现象,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资讯,并加以拓展。